一种PEM水电解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36740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EM水电解槽,包括依次布置的进口端板、进口端集流板、电解小室组、盲端集流板和盲端端板;所述电解小室组由若干第一电解小室和若干第二电解小室交替布置组成;所述第一电解小室包括阳极板Ⅰ,所述第二电解小室包括阳极板Ⅱ;所述阳极板Ⅰ和所述阳极板Ⅱ均在一端设置有第一级进水口和第二级出水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级进水口和第一级出水口,中部设置有活性区;所述进口端板设置有总进水口和总出水口;所述进口端板内侧面设置有位于所述总进水口两侧的第一级进水槽和第二级进水槽,以及位于所述总出水口两侧的第一级出水槽和第二级出水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维持PEM水电解槽出口温度的技术方案存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成本高的问题。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EM水电解槽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
,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PEM水电解槽。

技术介绍

[0002]质子交换膜电解槽是电

氢转换的重要装置,是氢储能、能源脱碳的关键技术路径。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槽体主要由质子交换膜、阴阳极催化层、多孔集电器和双极板等构成。高温会促使材料加速老化,在电氢转换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需要被及时地移除,以保持体系温度的稳定性,同时电解槽内温度分布应尽可能均匀。水电解槽产生的热量可通过阳极反应水移除,一定流量下,功率越高,下游温度升高越大。如果需要维持出口温度,需要进一步提高阳极水流量,这会造成阳极严重的水气冲刷,影响催化层的耐久性。为了增强热移除能力,控制电解槽平面内的温度差异,又避免增加阳极水流量,则常用的设计方式需要增加独立的冷却腔,承担热移除功能,这会增加电解槽及水电解制氢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上述提出现有的维持PEM水电解槽出口温度的技术方案存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PEM水电解槽,通过对电解槽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EM水电解槽,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布置的进口端板、进口端集流板、电解小室组、盲端集流板和盲端端板;所述电解小室组由若干第一电解小室和若干第二电解小室交替布置组成;所述第一电解小室包括阳极板Ⅰ,所述第二电解小室包括阳极板Ⅱ;所述阳极板Ⅰ和所述阳极板Ⅱ均在一端设置有第一级进水口和第二级出水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级进水口和第一级出水口,中部设置有活性区;所述阳极板Ⅰ上的所述第一级进水口与所述活性区之间通过第一进口分配区相连通,所述第一级出水口与所述活性区之间通过第一出口汇流区相连通;所述阳极板Ⅱ上的所述第二级进水口与所述活性区之间通过第二进口分配区相连通,所述第二级出水口与所述活性区之间通过第二出口汇流区相连通;所述电解小室组内,所述阳极板Ⅰ和所述阳极板Ⅱ上的所述第一级进水口、所述第一级出水口、所述第二级进水口和所述第二级出水口分别依次连通;所述进口端板设置有总进水口和总出水口;所述进口端板内侧面设置有位于所述总进水口两侧的第一级进水槽和第二级进水槽,以及位于所述总出水口两侧的第一级出水槽和第二级出水槽;所述第一级进水槽连通至各所述第一级进水口,所述第二级进水槽连通至各所述第二级进水口;所述第一级出水槽连通至各所述第一级出水口,所述第二级出水槽连通至各所述第二级出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EM水电解槽,其特征在于,进入所述PEM水电解槽的反应水,从所述进口端板的所述总进水口流入,然后通过所述第一级进水槽和所述第二级进水槽分为两股流体;所述第一级进水槽流出的反应水依次流经每一节所述第一电解小室,并由每一块所述阳极板Ⅰ上的所述第一级进水口经所述第一进口分配区分配至所述活性区,然后反应水由所述活性区经所述第一出口汇流区流至所述第一级出水口,由各所述阳极板Ⅰ上的所述第一级出水口流出的反应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桂银徐家慧刘会兵刘振邢丹敏孙茂喜
申请(专利权)人: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