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更换的电子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3668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更换的电子线束,包括:线束和标记结构;所述线束上连接有标记结构,所述线束的两端均连接有下端子壳,所述下端子壳上连接有上端子壳,所述上端子壳与下端子壳之间连接有检修结构。该便于更换的电子线束,上端子壳受到拉动时可以带动挤压板与卡块移出第二插槽的内部,此时上端子壳受到拉动时可以带动连接块进行转动,连接块转动时可以通过旋转块进行旋转,上端子壳打开时可以将线束进行拆卸更换,方便线束在老化损坏时可以进行快速更换,拉动标记片与第二磁石可以通过第一插槽进行滑动,当标记片与第二磁石滑动到第一插槽内部时第二磁石与第一磁石进行磁吸,方便线束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标记片进行标记。方便线束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标记片进行标记。方便线束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标记片进行标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更换的电子线束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线束
,具体为一种便于更换的电子线束。

技术介绍

[0002]电子线束是汽车电路中连接各电器设备的接线部件,由绝缘护套、接线端子、导线及绝缘包扎材料等组成。为了便于安装、维修,确保电气设备能在最恶劣的条件下工作,将全车各电气设备所用的不同规格、不同颜色的电线通过合理的安排,将其合为一体,并用绝缘材料把电线捆扎成束,这样既完整,又可靠,现有的电子线束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缺陷,就比如;
[0003]现有电子线束一般使用在汽车或者电子设备上,电子线束则是连接汽车各个电器与电子设备的重要部件,在电源、开关、电器和电子设备之间传递电信号,素有神经传递和血液供给之称,是对汽车进行电信号控制的载体。汽车电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传统的电子线束在长时间使用时会出现线路磨损老化等原因,进而需要对电子线束进行更换,一般电子线束在更换时通常是整体拆卸掉,拆卸后的电子线束则会扔掉,电子线束不方便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更换的电子线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电子线束存在许多缺陷,不方便进行更换,不方便进行标记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更换的电子线束,包括:线束和标记结构;
[0006]所述线束上连接有标记结构,所述线束的两端均连接有下端子壳,所述下端子壳上连接有上端子壳,所述上端子壳与下端子壳之间连接有检修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标记结构还设置有固定块、第一卡槽、第一插槽、第一磁石、标记片与第二磁石;
[0008]所述固定块底部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内部卡合连接有线束。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块表面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内部连接有固定连接有第一磁石。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槽内部活动连接有标记片,所述标记片底部连接有第二磁石。
[0011]优选的,所述检修结构还设置有旋转槽、旋转块、连接块、第二插槽、第二卡槽、挤压板与卡块;
[0012]所述旋转槽开设在下端子壳的表面,所述下端子壳内部固定连接有旋转块。
[0013]优选的,所述旋转块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在上端子壳的表面。
[0014]优选的,所述下端子壳表面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内壁贯穿开设有第二
卡槽。
[0015]优选的,所述上端子壳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更换的电子线束,上端子壳受到拉动时可以带动挤压板与卡块移出第二插槽的内部,此时上端子壳受到拉动时可以带动连接块进行转动,连接块转动时可以通过旋转块进行旋转,上端子壳打开时可以将线束进行拆卸更换,方便线束在老化损坏时可以进行快速更换,拉动标记片与第二磁石可以通过第一插槽进行滑动,当标记片与第二磁石滑动到第一插槽内部时第二磁石与第一磁石进行磁吸,方便线束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标记片进行标记。
[0017]1.电子线束损坏或者老化需要对线束进行拆卸更换,按动卡块可以通过第二卡槽进行滑动,卡块滑动时可以对挤压板进行挤压,挤压板受到挤压时可以通过自身塑料材质产生形变,挤压板形变时可以带动卡块移动到第二插槽内部,此时可以对上端子壳进行拉动,上端子壳受到拉动时可以带动挤压板与卡块移出第二插槽的内部,此时上端子壳受到拉动时可以带动连接块进行转动,连接块转动时可以通过旋转块进行旋转,上端子壳打开时可以将线束进行拆卸更换,方便线束在老化损坏时可以进行快速更换;
[0018]2.线束通常是由多根线路组成,线路较多时需要进行标记,拉动固定块可以带动第一卡槽与线束进行对接,按动固定块可以带动第一卡槽对线束进行挤压,线束受到挤压时可以通过自身橡胶材质产生形变,线束形变时会挤压到第一卡槽的内部,当线束挤压到第一卡槽内部时可以进行复位,拉动标记片与第二磁石可以通过第一插槽进行滑动,当标记片与第二磁石滑动到第一插槽内部时第二磁石与第一磁石进行磁吸,方便线束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标记片进行标记。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前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标记结构侧视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线束;2、标记结构;201、固定块;202、第一卡槽;203、第一插槽;204、第一磁石;205、标记片;206、第二磁石;3、下端子壳;4、上端子壳;5、检修结构;501、旋转槽;502、旋转块;503、连接块;504、第二插槽;505、第二卡槽;506、挤压板;507、卡块。
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更换的电子线束,包括:线束1和标记结构2;
[0027]线束1上连接有标记结构2,线束1的两端均连接有下端子壳3,下端子壳3上连接有
上端子壳4,上端子壳4与下端子壳3之间连接有检修结构5。
[0028]标记结构2还设置有固定块201、第一卡槽202、第一插槽203、第一磁石204、标记片205与第二磁石206,固定块201底部开设有第一卡槽202,第一卡槽202内部卡合连接有线束1,线束1通常是由多根线路组成,线路较多时需要进行标记,拉动固定块201可以带动第一卡槽202与线束1进行对接,按动固定块201可以带动第一卡槽202对线束1进行挤压,线束1受到挤压时可以通过自身橡胶材质产生形变,线束1形变时会挤压到第一卡槽202的内部,当线束1挤压到第一卡槽202内部时可以进行复位。
[0029]固定块201表面开设有第一插槽203,第一插槽203内部连接有固定连接有第一磁石204,拉动标记片205与第二磁石206可以通过第一插槽203进行滑动。
[0030]第一插槽203内部活动连接有标记片205,标记片205底部连接有第二磁石206,标记片205与第二磁石206滑动到第一插槽203内部时第二磁石206与第一磁石204进行磁吸。
[0031]检修结构5还设置有旋转槽501、旋转块502、连接块503、第二插槽504、第二卡槽505、挤压板506与卡块507,旋转槽501开设在下端子壳3的表面,下端子壳3内部固定连接有旋转块502,连接块503转动时可以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更换的电子线束,包括:线束(1)和标记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1)上连接有标记结构(2),所述线束(1)的两端均连接有下端子壳(3),所述下端子壳(3)上连接有上端子壳(4),所述上端子壳(4)与下端子壳(3)之间连接有检修结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的电子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结构(2)还设置有固定块(201)、第一卡槽(202)、第一插槽(203)、第一磁石(204)、标记片(205)与第二磁石(206);所述固定块(201)底部开设有第一卡槽(202),所述第一卡槽(202)内部卡合连接有线束(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的电子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201)表面开设有第一插槽(203),所述第一插槽(203)内部连接有固定连接有第一磁石(20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的电子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203)内部活动连接有标记片(205),所述标记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朋祥杨欠欠姚秋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时润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