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口液体引流保护贴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348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手术切口液体引流保护贴膜,包括贴膜本体和收集袋,贴膜本体贴于患者的切口处,贴膜本体上有露出切口的缺口,贴膜本体与收集袋连接,贴膜本体与收集袋形成一个进液口,收集袋上有排液口,收集袋的进液口连接有支撑体,靠近排液口处设有管夹组件,管夹组件将排液口夹闭。优点,采用的是简单结构,对切口液体进行收集,避免切口液体流出造成污染。染。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术切口液体引流保护贴膜


[0001]本技术涉及手术切口液体引流保护贴膜。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的工作中,手术过程中切口的液体会流出,液体的流出会感染其他物品,一般手术时,会在手术切口处粘贴薄膜,防止液体污染,现有的没有收集袋,还是会将液体污染医护人员或者手术用具,然而对于剖宫产、切口较大或L型切口,还没有适用的粘贴薄膜。
[0003]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7286138U,新式电切手术贴腹膜,公开了三部分构成,分别为术者贴敷部、标本及液体收集部、患者贴敷部,术者贴敷部、标本及液体收集部、患者贴敷部连成一整体,标本及液体收集部设在术者贴敷部与患者贴敷部之间,标本及液体收集部设置有上部入口端及下部出口端,上部入口端上安装有用于收集标本的纱布,下部出口端连接有出水口引流管,患者贴敷部上设有手术术野操作口,术者贴敷部与术者整个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一医用压敏胶层,患者贴敷部与患者整个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二医用压敏胶层,本技术提出了手术中切口液体的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是,避免切口的液体流出造成污染,对液体进行收集。
[000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手术切口液体引流保护贴膜,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手术切口液体引流保护贴膜,包括贴膜本体和收集袋,贴膜本体贴于患者的切口处,贴膜本体上有露出切口的缺口,贴膜本体与收集袋连接,贴膜本体与收集袋形成一个进液口,收集袋上有排液口,收集袋的进液口连接有支撑体,靠近排液口处设有管夹组件,管夹组件将排液口夹闭。
[0006]本技术的手术切口液体引流保护贴膜,采用的是将贴膜本体与收集袋连接,将切口流出的液体流入收集袋,收集袋的开口有支撑体,便于液体的流入,收集袋的排液口上的管夹组件对排液口进行夹紧,进一步,采用的是简单结构,对切口液体进行收集,避免切口液体流出造成污染。
[0007]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管夹组件包括管座和压紧杆,压紧杆的一端在管座上滑动,压紧杆与管座配合时,压紧杆的另一端与管座卡合。
[0008]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管座套在收集袋的排液口处,压紧杆穿过管座并压紧收集袋的排液口。
[0009]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支撑体与收集袋上层连接,支撑体为塑形铝丝,塑形铝丝将收集袋的上层撑起。
[0010]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贴膜本体上有多条可撕线。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的是将贴膜本体与收集袋连接,将切口流出的液体流入收集袋,收集袋的开口有支撑体,便于液体的流入,收集袋的排液口上的管夹组件对排
液口进行夹紧。
[0013]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采用的是简单结构,对切口液体进行收集,避免切口液体流出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保护贴膜的示意图。
[0015]图2为管夹组件的示意图。
[0016]图3为管座的示意图。
[0017]图4为压紧杆的示意图。
[0018]图5为支撑体的第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1

5,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0020]如图1所示,手术切口液体引流保护贴膜,包括贴膜本体1和收集袋2,贴膜本体1采用与现有医用抗菌贴膜的相同的材质,贴膜本体1上有露出切口的缺口。
[0021]贴膜本体1与收集袋2连接,收集袋2为两层的袋子,其中收集袋2的下层与贴膜主体1连接成一体,其中贴膜本体1的三边与收集袋2连接,贴膜本体1的另一边为缺口的开口边,贴膜本体1与收集袋2的上层形成一个进液口。
[0022]收集袋2为两层,其中下层上开设有与贴膜本体贴合的口,贴膜本体与收集袋2下层热熔连接,收集袋2的上层也开设有贴膜主体相对应的口,收集袋2下层与贴膜主体热熔连接后,收集袋2上层形成进液口,收集袋2上层的进液口为方形或长方形。
[0023]贴膜本体1的下端设有粘贴胶,贴膜本体1的粘贴胶面配合有离型纸,采用与现有医用贴膜相同的粘贴方式。
[0024]贴膜本体1不与收集袋2连接的一边上有翘起的撕拉边。
[0025]如图2和3所示管夹组件包括管座3和压紧杆4,管座3为矩形体,管座3在长度方向上开设有第一矩形洞,在矩形体的宽度方向上开设另一个第二矩形洞,第一矩形洞与第二矩形洞贯通。
[0026]使用时,管座3套在收集袋2的排液口,管座3上的第一矩形洞的下端面与收集袋2连接,压紧杆4从第二矩形洞与管座3配合,压紧杆4在管座3上滑动,压紧杆4与管座3配合将收集袋2的排液口夹闭。
[0027]如图2和3所示,管座3的第一矩形洞的上端设有两个L形条31,两个L形条对称设置,两个L形条与管座3形成第一T形槽,第一T形槽与第一矩形洞连通,第一T形槽贯穿第二矩形洞,第一T形槽的两端分别有封堵板32,管座3的一端下端面上连接有支撑板33。
[0028]如图4所示,压紧杆4为一个条形杆,压紧杆的一端连接T形块41,压紧杆一端的下端面,即与收集袋2接触的部分为圆弧状,压紧杆的另一端设有限位片42和手持片43,限位片42的上端和下端均与管座3接触。
[0029]限位片42与管座3接触的位置,管座3上的有个凸起,增加摩擦力,使限位片42与管座3卡合紧凑。
[0030]使用时,第一T形槽配合的第一T型块,条形杆与管座3上的支撑板33配合,使压紧杆4在管座3内滑动时,保持水平状态,将收集袋2的排液口封闭。
[0031]如图1所示,贴膜本体1上有两条可撕线,可将贴膜本体沿可撕线撕开,形成一个V形口,适合L形切。
[0032]使用时,将贴膜本体1下的离型纸撕去,将有缺口的一边朝向头部的位置,同时保证贴膜处于一个有倾斜状态,液体只流入收集袋2内。
[0033]如图1所示,支撑体5为U形状,其中支撑体5的有两个U型条,且通过支撑筋将两个U型条连接层一体,支撑体5与收集袋2的三边胶粘或者热熔连接,或者通过塑料薄膜与收集袋2上层形成放置空间,将支撑体5放置与该放置空间内。
[0034]使用时,将支撑体5位于进液口的U形条向上提拉,使支撑筋变形后,另一U形条起稳固作用,将支撑体5变为立体状,将进液口撑开,便于液体流入收集袋2内。
[0035]支撑筋的高度高处贴膜主体1厘米或2厘米,即可。支撑体5采用塑形铝丝,塑形铝丝具有易形变的特性。
[0036]本实施例的运动过程:贴膜本体1贴于切口处,将支撑体5位于进液口的U形条向上提拉,将支撑体5变为立体状,将进液口撑开,便于液体流入收集袋2内,压紧杆4在管座3内滑动,将收集袋2开口封闭。
实施例2
[0037]如图5所示,支撑体5还可以是一个U形条带多个支脚,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七个支脚,不使用时,为水平状态,使用时,将支脚形变,使方形将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手术切口液体引流保护贴膜,包括贴膜本体(1)和收集袋(2),贴膜本体(1)贴于患者的切口处,贴膜本体(1)上有露出切口的缺口,贴膜本体(1)与收集袋(2)连接,贴膜本体(1)与收集袋(2)形成一个进液口,收集袋(2)上有排液口,其特征在于:收集袋(2)的进液口连接有支撑体(5),靠近排液口处设有管夹组件,管夹组件将排液口夹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切口液体引流保护贴膜,其特征在于:管夹组件包括管座(3)和压紧杆(4),压紧杆(4)的一端在管座(3)上滑动,压紧杆(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淑娟耿世霞
申请(专利权)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