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弯曲的小腿极短残肢假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3312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弯曲的小腿极短残肢假肢,包括转动连接在一起的外接受腔和内接受腔,所述外接受腔主体呈U形结构并使与所述内接受腔的连接点靠近所述内接受腔的上侧,所述外接受腔的下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有假足,所述假足与所述连接杆之间设置有助力机构,所述助力机构包括有助力装置及用于驱动助力装置的驱动件;该假肢中的外接受腔和内接受腔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使假肢本身具有弯曲功能,即使残肢人员将膝关节处穿戴在内接受腔中也可以在行走或者坐下时提供弯曲更能,进而解决了小腿残肢端穿戴假肢后丧失膝关节弯曲功能的问题。膝关节弯曲功能的问题。膝关节弯曲功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弯曲的小腿极短残肢假肢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弯曲的小腿极短残肢假肢。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残肢人员来说,通过佩戴假肢可以使他们更方便的学习、工作、生活,对于截肢后小腿保留过短的病人来说,没有起码的长度来佩戴小腿假肢,只能将小腿、膝关节和部分大腿穿戴上假肢后才能使用,但是残肢人员将会丧失膝关节的弯曲功能;
[0003]针对截肢后小腿保留过短的残肢,存在坐姿状态下的膝关节弯曲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弯曲的小腿极短残肢假肢。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可弯曲的小腿极短残肢假肢,包括转动连接在一起的外接受腔和内接受腔,所述外接受腔主体呈U形结构并使与所述内接受腔的连接点靠近所述内接受腔的上侧,所述外接受腔的下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有假足,所述假足与所述连接杆之间设置有助力机构,所述助力机构包括有助力装置及用于驱动助力装置的驱动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弯曲的小腿极短残肢假肢,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连接在一起的外接受腔(1)和内接受腔(2),所述外接受腔(1)主体呈U形结构并使与所述内接受腔(2)的连接点靠近所述内接受腔(2)的上侧,所述外接受腔(1)的下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的下端连接有假足(4),所述假足(4)与所述连接杆(3)之间设置有助力机构,所述助力机构包括有助力装置(7)及用于驱动助力装置(7)的驱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弯曲的小腿极短残肢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的上端与所述内接受腔(2)连接,所述驱动件的下端与所述助力装置(7)连接,所述驱动件在所述内接受腔(2)与所述外接受腔(1)由弯曲转换至直线状态时驱动助力装置(7)带动假足(4)进行转动提供助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弯曲的小腿极短残肢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杆(3)上的活塞杆(5),所述活塞杆(5)的伸缩端通过连杆(6)与所述内接受腔(2)连接,所述活塞杆(5)的下端通过连接管(8)与所述助力装置(7)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弯曲的小腿极短残肢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接受腔(2)上设置有缺口(22),所述内接受腔(2)的上部固定安装有连接环(21),所述连接环(21)与所述连杆(6)的一端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弯曲的小腿极短残肢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装置(7)包括转动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助力件(71)及第二助力件(72),所述第一助力件(71)与所述连接杆(3)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助力件(72)与所述假足(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助力件(71)与所述第二助力件(72)的内部设置有液压驱动的助力组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弯曲的小腿极短残肢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助力件(7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良奇刘玲刘文贞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海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