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光路增强影像装置及增强影像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3295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光路增强影像装置及增强影像系统,增强影像装置包括DMD投影模块、第一镜组、第一反射镜组、第二镜组、分光镜组、第二反射镜组、第一叠加镜组和第二叠加镜组,DMD投影模块发出的光束依次穿过第一镜组、第一反射镜组和第二镜组后射入分光镜组,分光镜组将一部分光束分光至第二反射镜组,之后反射至第一叠加镜组与显微镜镜体第一主光路叠加,分光镜组将另一部分光束分光至第二叠加镜组与显微镜镜体第二主光路叠加。本申请采用双光路叠加设计,保证操作者双眼均可观察到叠加影像,使得观察影像时更加舒适和方便;使用DMD投影模块代替传统OLED屏,DMD投影模块亮度可以达OLED屏的上百倍,从而有效解决OLED屏在屏幕高亮时对比度较差的问题。在屏幕高亮时对比度较差的问题。在屏幕高亮时对比度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光路增强影像装置及增强影像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手术显微镜
,尤其涉及一种双光路增强影像装置及增强影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医学在体外诊断、显微治疗、医学影像和微创治疗等领域有了实质性进展,跨种类、多学科整合类型诊疗手段层出不穷。由于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技术的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的CT、MR、介入普放、超声和核医学等亚学科逐步建立,医学影像技术学科也逐步形成。
[0003]医学影像信息更加具有敏感性、直观性、特异性和早期型。图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由显示诊断信息向提供手术路径方案发展;图像相机与显示由二维模拟向三位全数字化发展;图像存储由胶片硬拷贝向软拷贝无胶片化,乃至图像传输网络化发展;从单一图像技术向综合图像技术发展。
[0004]为了适应医学影像学数字化、网络化和融合化,必须建立诊断、技术、工程三个专业融合的观点,单一专业已不能完成现代医学影像学科的功能。
[0005]以根管治疗为例,医生需要彻底打开髓腔,找到全部根管并加以处理。人类一般每颗牙齿有1<br/>‑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光路增强影像装置,其设置在手术显微镜(2)的显微镜镜体(2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光路增强影像装置(1)包括DMD投影模块(10)、第一镜组(11)、第一反射镜组(12)、第二镜组(13)、分光镜组(14)、第二反射镜组(15)、第一叠加镜组(16)和第二叠加镜组(17),所述DMD投影模块(10)、所述第一镜组(11)和所述第一反射镜组(12)依次设于同一光路,所述第一反射镜组(12)和所述第二镜组(13)设于所述分光镜组(14)的入射光路,所述第二反射镜组(15)设于所述分光镜组(14)的第一出射光路,所述第一叠加镜组(16)与所述第二反射镜组(15)设于同一光路,所述第二叠加镜组(17)设于所述分光镜组(14)的第二出射光路,所述DMD投影模块(10)发出的光束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镜组(11)、所述第一反射镜组(12)和所述第二镜组(13)后射入至所述分光镜组(14),所述分光镜组(14)将一部分光束分光至所述第二反射镜组(15),所述第二反射镜组(15)该部分光束反射至所述第一叠加镜组(16)与所述显微镜镜体(21)的第一主光路叠加,所述分光镜组(14)将另一部分光束分光至所述第二叠加镜组(17)与所述显微镜镜体(21)的第二主光路叠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路增强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MD投影模块(10)包括DMD镜面(101)、滤光镜片(102)、棱镜组(103)和投影矫正镜片(104),所述DMD镜面(101)发出的光束依次穿过所述滤光镜片(102)、所述棱镜组(103)和所述投影矫正镜片(104)后射入所述第一镜组(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光路增强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组(11)包括第一透镜组(111)和第二透镜组(112),所述第二镜组(13)包括第三透镜组(131),所述第一透镜组(11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1111)和第二透镜(1112),所述第二透镜组(11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1111)位于所述第二透镜(1112)朝向所述投影矫正镜片(104)的一侧,所述第三透镜位于所述第二透镜(1112)背离所述第一透镜(1111)的一侧;所述第三透镜组(13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组,包括第四透镜(1311)和第五透镜(1312),所述第四透镜(1311)位于所述第五透镜(1312)朝向所述第一反射镜组(12)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光路增强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组(11)和第二镜组(13)符合以下公式:25&lt;(f
G2
+f
G3
)/(f
G3

f
G2
)&lt;35,f
G2
为第二透镜组(112)焦距,f
G3
为第三透镜组(131)焦距;为第三透镜组(131)焦距;为第三透镜组(131)有效孔径,T
L4
为第四透镜(1311)的厚度,T
L5
为第五透镜(1312)的厚度;2.5&lt;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吉龙鲍比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速迈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