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事故应急近空作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3294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应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核事故应急近空作用装置。一种核事故应急近空作用装置,其中,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侧壳体,该上壳体、下壳体和侧壳体形成中空的腔体,在腔体中设置化学载荷,在上壳体上设置引爆控制器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针对核武器、核电厂事故,能第一时间到达核事故现场,能对核事故泄露部位、放射性物质进行有效封堵消控,一弹控局,以精准投放、精准塑形等方式,实现到达核事故现场迅速、处置针对性强的效果;同时由于不需人员接近现场有效地减轻、避免人员受到放射性辐照损伤。避免人员受到放射性辐照损伤。避免人员受到放射性辐照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事故应急近空作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应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核事故应急近空作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依据国际核事故分级标准(INES),核电厂事故分0~7级,其中4~7级核电站事故将有不同程度放射性物质泄漏。对于一回路配套设备小破口事故和局部核泄漏等核事故,第一时间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破口封堵和局部范围放射性消控。国内外目前尚未有空中封堵消控装置。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应急处置中,曾使用直升机吊装储水装置,飞临事故现场上空洒水降温,但水无法吸附放射性气溶胶,并且由于风效作用,布洒的水无法进入核岛内,行动效果不佳。国内类似的灭火弹,主要用于大面积灭火,通过实施干粉布洒,通过干粉自然状态隔绝氧气而起到灭火作用。
[0003]目前主要有核事故应急地面消控装置,对于一些地域偏僻的事故地点,无法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很难及时地对核事故现场进行有效地封堵消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核事故应急近空作用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核事故应急近空作用装置,其中,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侧壳体,该上壳体、下壳体和侧壳体形成中空的腔体,在腔体中设置化学载荷,在上壳体上设置引爆控制器组件。
[0006]如上所述的一种核事故应急近空作用装置,其中,在中空腔体上设置可预制能量通道,该可预制能量通道通过提前预埋爆炸物实现。
[0007]如上所述的一种核事故应急近空作用装置,其中,可预制能量通道包括可预制能量横向通道和可预制能量纵向通道,其中可预制能量横向通道设置在上壳体下表面,可预制能量纵向通道设置在中空腔体上,与侧壳体平行设置。
[0008]如上所述的一种核事故应急近空作用装置,其中,所述的预埋爆炸物是雷管。
[0009]如上所述的一种核事故应急近空作用装置,其中,在可预制能量纵向通道的底端设置复合引信。
[0010]如上所述的一种核事故应急近空作用装置,其中,引爆控制器组件包括引爆控制器。
[0011]如上所述的一种核事故应急近空作用装置,其中,化学载荷是能够对放射性物质隔离的物质,化学载荷为粉末状混合物。
[0012]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针对核武器、核电厂事故,能第一时间到达核事故现场,能对核事故泄露部位、放射性物质进行有效封堵消控,一弹控局,以精准投放、精准塑形等方式,实现到达核事故现场迅速、处置针对性强的效果;同时由于不需人员接近现场有效地减轻、避免人员受到放射性辐照损伤。
[0013]前面所述的精准投放、精准塑形的意思是:核应急决策系统会根据现场情况给出
投放的位置以及引爆的方式;飞机等平台把此装置运送到指定位置投放,此装置有测高装置(即复合引信的功能之一)可在设定的高度引爆装置,以实现精准投放,即在最合适的位置引爆装置;精准塑形指,此装置会根据设定的起爆方式爆炸抛洒作用物质。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核事故应急近空作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

引爆控制器,2

上壳体,3

侧壳体,4

下壳体,5

复合引信,6

化学载荷,7

可预制能量纵向通道,8

可预制能量横向通道,10

雷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0017]核事故应急近空作用装置有三种作用方式,可通过引爆控制器模式设置按钮进行设置。安装于上壳体的引爆控制器通过安装于炸药内部的引线与雷管、安装于下壳体的复合引信相连接。复合引信在装置到达设定位置时会发送信号给引爆控制器,进而引爆控制器会根据设置的模式引爆相应的雷管组合。
[0018]7‑
可预制能量通道(火药)密度均匀设置,用于将化学载荷从壳体中沿径向发射出去,同时上壳体厚度强度大,以提供足够的反推作用,下壳体较薄以便化学载荷顺利发射出去。8

可预制能量通道(火药)用于将化学载荷横向抛洒,侧壳体较薄同时对应每层炸药在侧壳体上开有凹槽,以便侧壳体易于炸裂,通过技术设计,采用多种技术手段使化学载荷按预定方式抛洒。炸药内部布置有特定排列形式的雷管,可以以不同的雷管组合方式引爆炸药,使化学载荷以特定的形式抛洒出去。
[0019]本装置在使用前,通过引爆控制器模式设置按钮设置起爆方式,然后可以飞机(无人机)平台空投,也可使用发射器发射出去。侧壳体的凹槽能有助于装置在飞行过程中保持姿态稳定。
[0020]本装置装配的化学载荷为一种多组分聚合物复合材料,包括纳米无机填料、改性成膜乳液、阻燃/降温一体复合材料以及其他添加剂,为胶状物质。在炸药爆炸作用下形成粒径为10微米

100微米的颗粒状物质,能吸附事故上空的放射性气溶胶,对作用空间实施快速消压降温;最后通过自然过程的聚合、包络、沉降,在地面常温下快速成膜,或遇热烧结成晶,从而进一步有效压制地面放射性扩散,高效实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早期污染消控。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化学载荷完全区别于传统洗消介质,具备优异的放射性气溶胶吸附效率。最终形成的膜体或晶体可再次实现地面放射性压制,封控过程衔接、作用完整,克服了传统洗消模式重“消”轻“控”,产生大量废液,造成二次污染扩散的弊端。
[0021]考虑到高尘、高辐照使用环境,为满足精确起爆要求,本装置复合引信为无线电、激光复合定高+火工品延时引信。复合定高(根据需要高度设置区域为2

50米)精度满足1米要求,火工品延时引信保证定高引爆在设定爆点作用失效的情况下,通过火工品的传爆延时,使装置从设定爆点再下落1米后起爆,简单可靠。为提高起爆可靠性,引信采用双路冗余设计。每个子引信均可双路独立作用,通过采用这种设计,保证装置既精准又可靠起爆。
[0022]本装置具有三种引爆、作用方式。第一种方式只引爆上方的炸药,作用的对象是0.1米小破口放射性物质泄漏,此时化学载荷为高压水流式喷射方式抛洒,集中作用于破口
区域,对放射性物质进行吸附,甚至结膜、结晶封堵住破口,对事故现场为封控作用。
[0023]第二种方式为引爆上方和部分竖向可预制能量通道(火药),使化学载荷主要以高压水流式喷射且具有一定覆盖面积的方式进行喷射,主要也是作用于0.1米小破口区域,但放射性物质以扩散一定区域,在封堵破口的同时对扩散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有效的压制。
[0024]第三种方式为引爆上方和所有竖向可预制能量通道(火药),使化学载荷主要以高压喷雾的方式抛洒,主要作用对象为扩散至较大区域(约5

6平方米)的放射性物质,主要为放射性物质进行消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事故应急近空作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2)、下壳体(4)和侧壳体(3),该上壳体(2)、下壳体(4)和侧壳体(3)形成中空的腔体,在腔体中设置化学载荷(6),在上壳体(2)上设置引爆控制器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事故应急近空作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中空腔体上设置可预制能量通道,该可预制能量通道通过提前预埋爆炸物实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核事故应急近空作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可预制能量通道包括可预制能量横向通道和可预制能量纵向通道,其中可预制能量横向通道设置在上壳体(2)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王继虎田新卢焘汪庆余江波曾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三二一三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