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镜下球囊压迫注射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3117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镜下球囊压迫注射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由于注射针头限制了球囊导入过程,使得在导入过程中无法有效导入定位的技术问题,具体包括:导入体外径构造球囊结构,球囊结构能够被注入充气展开球囊膜层;伸缩体设置在导入体内;针头部设置在伸缩体内,导入体能够被一注射器推入药液;药液能够通过第一通道并推动伸缩体,且药液能够推动伸缩体、针头部到达一极限位置,以使得针头部在导入体的近端伸出一预设距离,且药液能够通过第二通道从伸缩体到达针头部并从针头出液。本申请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操作便捷,能够有效的在手术中进行应急处置,并且可适应的复杂场景更多,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手术安全性。手术安全性。手术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镜下球囊压迫注射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内镜下球囊压迫注射针。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现行方式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二级预防治疗及急诊出血止血治疗过程中,应用现有注射针注射硬化剂后由于门脉压力较高,存在患者凝血较差等因素,即采用镜身、透明帽等放过压迫止血,常常在注射位置附近出血不止,止血效果不佳,导致手术风险升高,甚至手术失败。
[0003]显然,如果能够通过整合进注射针的球囊,在硬化治疗后应用球囊压迫远端血管,起到辅助止血的目的,从而解决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术后针孔或原出血部位止血困难的问题,则对于手术的紧急处置能够有所帮助,提高治疗效率及手术成功率。
[0004]现有技术中,中国技术,对上述内容进行了改进,专利号ZL202022921859.X,专利名称《一种适用于消化内镜粘膜下隧道技术的球囊扩张注射针》;而该专利存在的问题是:现有技术医用球囊是通过导入端部来实现定位和预制位置的,而该专利则没有导入的端部,即端部为注射针头,如此,在实际使用时,操作受限,使用场景也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由于注射针头限制了球囊导入过程,使得在导入过程中无法有效导入定位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内镜下球囊压迫注射针。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07]一种内镜下球囊压迫注射针,包括:
[0008]导入体,其外径构造球囊结构,所述球囊结构能够被注入充气展开球囊膜层;
[0009]伸缩体,其设置在所述导入体内;
[0010]针头部,其设置在所述伸缩体内,所述导入体能够被一注射器推入药液;
[0011]所述药液能够通过第一通道并推动伸缩体,且所述药液能够推动所述伸缩体、所述针头部到达一极限位置,以使得所述针头部在所述导入体的近端伸出一预设距离,且所述药液能够通过第二通道从所述伸缩体到达所述针头部并从针头出液。
[0012]具体地,所述导入体包括:
[0013]壳体,其远端具有开口部,且所述开口部形成导圆弧状;
[0014]第一内腔,其第一端连通所述开口部,其第二端连通第二内腔;
[0015]所述第一内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内腔的内径,且两者之间形成限位台。
[0016]具体地,所述伸缩体包括:
[0017]伸缩壳,其两端开口;
[0018]第一限位环,其形成在所述伸缩壳的第二端;
[0019]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外径大于所述伸缩壳外径,所述第一限
[0020]位环的内径小于所述伸缩壳的内径。
[0021]具体地,所述针头部包括:
[0022]连通管,其第一端连接所述针头;
[0023]滑动部,其具有三通内腔,且其连通所述连通管;
[0024]所述滑动部与所述伸缩壳之间形成滑动间隙。
[0025]具体地,所述滑动部的第二侧为推动端;
[0026]所述三通内腔的侧连通部朝向所述滑动间隙方向;
[0027]所述滑动部能够被所述第一限位环限位。
[0028]具体地,所述伸缩壳内侧的第一端形成所述第二通道;
[0029]所述第一限位环在所述伸缩壳滑出所述壳体时能够
[0030]将所述伸缩壳的第二端限位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
[0031]具体地,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第一端形成导向弧部,所述伸缩壳的第一端形成有弧形导向端。
[0032]具体地,第二内腔的第二端形成有隔离部;
[0033]还包括有:第三内腔,其位于所述隔离部的第二侧;
[0034]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内腔和所述第三内腔;
[0035]所述第三内腔连通注入端口;
[0036]所述注入端口用于连通注射管,所述注射管连通所述注射器。
[0037]具体地,所述球囊膜层的第一端焊接在所述壳体第一端的外径上;
[0038]所述球囊膜层的第二端焊接在第二壳体的外径上;
[0039]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连接。
[0040]具体地,所述第二壳体构造出充气通道,所述充气通道连通所述球囊膜层的间隙;
[0041]所述充气通道通过充气管连接注压设备。
[0042]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43]本申请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是一种将球囊整合入内镜下治疗注射针的新型耗材,解决问题明确、直接,操作便捷,能够有效的在手术中进行应急处置,并且可适应的复杂场景更多,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手术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4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2为本技术的极限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中的附图标记表示为:
[0048]导入体10、球囊结构100、球囊膜层101、伸缩体20、针头部30;
[0049]注射器1、第一通道110、第二通道120;
[0050]壳体11、第一内腔111、第二内腔112、第三内腔113、注入端口114;
[0051]限位台131;
[0052]伸缩壳21、第一限位环211;
[0053]连通管32、滑动部33、三通内腔301;
[0054]导向弧部41、弧形导向端42、注射管2、第二壳体102、充气通道115、充气管116、注
压设备3。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为了便于描述,以当前视图中“左侧”为“第一端”,“右侧”为“第二端”,“上侧”为“第一端”,“下侧”为“第二端”,如此描述的目的在于清楚的表达该技术方案,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不当限定。
[0056]本技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由于注射针头限制了球囊导入过程,使得在导入过程中无法有效导入定位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内镜下球囊压迫注射针;而本设计的技术思路是将针头设计成伸缩式,即其可在导入过程中隐藏,在注射时伸出,这样可以有效的配合球囊定位,请参阅图1、2所示,该内镜下球囊压迫注射针,包括:导入体10,其外径构造球囊结构100,球囊结构100能够被注入充气展开球囊膜层101;伸缩体20,其设置在导入体10内;针头部30,其设置在伸缩体20内,导入体10能够被一注射器1推入药液;药液能够通过第一通道110并推动伸缩体20,且药液能够推动伸缩体20、针头部30到达一极限位置,以使得针头部30在导入体10的近端伸出一预设距离,且药液能够通过第二通道120从伸缩体20到达针头部30并从针头31出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镜下球囊压迫注射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入体(10),其外径构造球囊结构(100),所述球囊结构(100)能够被注入充气展开球囊膜层(101);伸缩体(20),其设置在所述导入体(10)内;针头部(30),其设置在所述伸缩体(20)内,所述导入体(10)能够被一注射器(1)推入药液;所述药液能够通过第一通道(110)并推动伸缩体(20),且所述药液能够推动所述伸缩体(20)、所述针头部(30)到达一极限位置,以使得所述针头部(30)在所述导入体(10)的近端伸出一预设距离,且所述药液能够通过第二通道(120)从所述伸缩体(20)到达所述针头部(30)并从针头(31)出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下球囊压迫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体(10)包括:壳体(11),其远端具有开口部(12),且所述开口部(12)形成导圆弧状;第一内腔(111),其第一端连通所述开口部(12),其第二端连通第二内腔(112);所述第一内腔(11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内腔(112)的内径,且两者之间形成限位台(13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镜下球囊压迫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体(20)包括:伸缩壳(21),其两端开口;第一限位环(211),其形成在所述伸缩壳(21)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限位环(211)的外径大于所述伸缩壳(21)外径,所述第一限位环(211)的内径小于所述伸缩壳(21)的内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镜下球囊压迫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部(30)包括:连通管(32),其第一端连接所述针头(31);滑动部(33),其具有三通内腔(301),且其连通所述连通管(32);所述滑动部(33)与所述伸缩壳(21)之间形成滑动间隙。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博路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