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加载条件下PHC管桩多裂缝特征获取装置及获取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3040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管桩试验技术与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分级加载条件下PHC管桩多裂缝特征获取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两条平行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同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底座,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底座,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加载组件。还公开了基于分级加载条件下PHC管桩多裂缝特征获取装置的获取方法,包括:步骤S1,计算PHC管桩在所述加载组件上,由自重引起的弯矩,从而得到在加载过程中抵消重力影响的荷载变化方程;步骤S2,确定各级加载所需石膏浆液。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获得大直径,大长度,高强度PHC管桩裂缝发展趋势、形状、深度以及位置特征。深度以及位置特征。深度以及位置特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级加载条件下PHC管桩多裂缝特征获取装置及获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桩试验技术与设备
,具体为在分级加载条件下PHC管桩多裂缝特征获取装置及获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即PHC管桩,给管桩中钢筋施加预应力,通过离心施工制成管桩,再进行高温高压养护制成的管桩。PHC管桩具有高强度,施工周期段,高质量等特征被广泛运用与建筑领域中。抗裂性能是衡量PHC管桩的质量重要指标,对采用管桩的建筑安全具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对生产的管桩进行试验,测量管管桩裂缝发生位置、深度、发展趋势,是管桩性能的重要参数,抗裂实验中的重要环节。
[0003]因此,提供分级加载条件下PHC管桩多裂缝特征获取装置及获取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缺陷而提供的分级加载条件下PHC管桩多裂缝特征获取装置及获取方法,可以获得大直径,大长度,高强度PHC管桩裂缝发展趋势、形状、深度以及位置特征。
[0005]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本专利技术之一的分级加载条件下PHC管桩多裂缝特征获取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两条平行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同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底座,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底座,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加载组件。
[0007]优选的,所述加载组件包括加载支架,所述加载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中间位置,所述加载支架的横梁下端面中间位置连接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通过高压油管连接高压油泵,所述千斤顶下端连接平衡梁。
[0008]优选的,所述平衡梁下端面两侧分别连接一个挤压块。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底座和第二支撑底座的上端面、挤压块的下端面都为与PHC管桩形状相契合的圆弧型。
[0010]优选的,所述底座可以在水平方向旋转,所述第一支撑底座和第二支撑底座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
[0011]本专利技术之二的基于分级加载条件下PHC管桩多裂缝特征获取装置的获取方法,包括:
[0012]步骤S1,计算PHC管桩在所述加载组件上,由自重引起的弯矩,从而得到在加载过程中抵消重力影响的荷载变化方程;
[0013]步骤S2,确定各级加载所需石膏浆液;
[0014]步骤S3,将PHC管桩放置在获取装置上,旋转PHC管桩,填充石膏浆液,获取PHC管桩多裂缝特征。
[0015]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以PHC管桩右端为起点,向左建立x轴,根据所述第一支撑底座和第二支撑底座分别距离两侧PHC管桩端的距离d,可得弯矩公式为
[0016]f=

0.5Qx2+0.5Qlx

0.5Qld(x≥d);
[0017]式中,Q为随时间变化的函数,x为距离PHC管桩右端的距离,l为PHC管桩长度;
[0018]从而确定加载过程中抵消重力影响的荷载变化方程P,由插值法可得
[0019][0020]再通过PHC管桩旋转角速度ω,可得荷载变化方程P关于时间t的函数为
[0021][0022]式中,q为PHC管桩单位重量。
[0023]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确定所需的石膏浆液体积公式为
[0024][0025]式中,V为石膏浆液体积,n为加载级数。
[0026]优选的,所述步骤S3包括:
[0027]步骤S31,确定PHC管桩中点,在中点位置吊起PHC管桩,将PHC管桩吊至所述第一支撑底座和第二支撑底座上,移动所述第一支撑底座和第二支撑底座,使得PHC管桩中点处于所述平衡梁中点正下方;
[0028]步骤S32,开启所述高压油泵,通过所述高压油管对所述千斤顶施压,至所述挤压块接触PHC管桩时,加载开始,记录PHC管桩出现裂缝时,高压油泵压力读数;继续加载,当出现受拉钢筋拉断,受压区混凝土破坏或受拉区混凝土裂缝宽度大于1.5mm时记录高压油泵压力读数;
[0029]步骤S33,第A级加载,荷载保持稳定时,在PHC管桩上粘贴一张矩形透明塑料薄膜;
[0030]步骤S34,迅速向塑料薄膜与PHC管桩裂缝中添加石膏浆液,并用胶带将PHC管桩径向方向的塑料薄膜边缘与PHC管桩密封;
[0031]步骤S35,将所述底座顺时针旋转180度,从而使得PHC管桩顺时针旋转180度,在旋转同时所述平衡梁增加荷载P,使石膏液凭借重力渗入PHC管桩裂缝中并凝固,取下塑料薄膜与石膏;
[0032]步骤S36,再将所述底座顺时针旋转180度,开始下一级加载,重复所述步骤32至步骤S35,可以得到PHC管桩裂缝发生位置、裂缝形状、裂缝发展趋势以及裂缝深度。
[0033]优选的,所述步骤S33中,第A级加载的荷载P小于理论PHC管桩抗裂弯矩,第A+1级加载的荷载P大于理论管桩抗裂弯矩;
[0034]所述步骤S34中,在荷载保持稳定前一分钟完成石膏浆液的制作。
[003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可以调节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的第一支撑底座和第二支撑底座,将PHC管桩吊至第一支撑底座和第二支撑底座上,从而达到调节PHC管桩的作用,使得PHC管桩中心可以对准平衡梁的中心,通过千斤顶的施压,平衡梁下方的挤压块对PHC管桩产生压力,通过不同的压力,分为不同
的级别,使得PHC管桩在不同分级加载条件下产生不同的裂缝,并通过计算公式可以得到在不同分级加载条件下的PHC管桩裂缝发生位置、裂缝形状、裂缝发展趋势以及裂缝深度。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本专利技术分级加载条件下PHC管桩多裂缝特征获取装置的轴测图;
[0037]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底座的轴测图;
[003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加载组件的轴测图;
[0039]图4是本专利技术获取装置抱桩示意图;
[0040]图5是本专利技术基于分级加载条件下PHC管桩多裂缝特征获取装置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0041]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获取PHC管桩多裂缝特征的具体流程图。
[0042]图中:1、底座;2、第一轨道;3、第二轨道;4、第一支撑底座;5、第二支撑底座;6、加载支架;7、横梁;8、千斤顶;9、高压油管;10、高压油泵;11、平衡梁;12、挤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004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分级加载条件下PHC管桩多裂缝特征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两条平行的第一轨道(2)和第二轨道(3),所述第一轨道(2)和第二轨道(3)的同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底座(4),所述第一轨道(2)和第二轨道(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底座(5),所述第一轨道(2)和第二轨道(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加载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加载条件下PHC管桩多裂缝特征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组件包括加载支架(6),所述加载支架(6)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2)和第二轨道(3)的中间位置,所述加载支架(6)的横梁(7)下端面中间位置连接有千斤顶(8),所述千斤顶(8)通过高压油管(9)连接高压油泵(10),所述千斤顶(8)下端连接平衡梁(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级加载条件下PHC管桩多裂缝特征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梁(11)下端面两侧分别连接一个挤压块(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级加载条件下PHC管桩多裂缝特征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底座(4)和第二支撑底座(5)的上端面、挤压块(12)的下端面都为与PHC管桩形状相契合的圆弧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加载条件下PHC管桩多裂缝特征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可以在水平方向旋转,所述第一支撑底座(4)和第二支撑底座(5)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轨道(2)和第二轨道(3)上。6.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加载条件下PHC管桩多裂缝特征获取装置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计算PHC管桩在所述加载组件上,由自重引起的弯矩,从而得到在加载过程中抵消重力影响的荷载变化方程;步骤S2,确定各级加载所需石膏浆液;步骤S3,将PHC管桩放置在获取装置上,旋转PHC管桩,填充石膏浆液,获取PHC管桩多裂缝特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以PHC管桩右端为起点,向左建立x轴,根据所述第一支撑底座(4)和第二支撑底座(5)分别距离两侧PHC管桩端的距离d,可得弯矩公式为f=

0.5Qx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瑞华张敬伟杨中星周晓鹏周恩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