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钢支撑与基坑围护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2961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坑钢支撑与基坑围护的连接结构,包括:基坑钢支撑。基坑围护,基坑围护中设有至少一预埋件;至少一活络头,活络头的一端连接预埋件,另一端设有限位部;支撑端头,支撑端头的一侧连接基坑钢支撑,另一侧设有与活络头滑动配合的滑腔;滑腔中设有抗拉配合部和抗压配合部,抗压配合部靠近基坑钢支撑设置,抗拉配合部远离基坑钢支撑设置;至少一楔块。活络头滑动连接在支撑端头的滑腔中,在施加预应力顶紧基坑钢支撑和基坑围护后,在抗拉配合部和限位部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楔块,即可使得基坑钢支撑具有抗拉的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拓展了基坑钢支撑的使用场景,而且不需要改变基坑钢支撑的结构,操作简单,便于施工。便于施工。便于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钢支撑与基坑围护的连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钢支撑
,尤其涉及一种基坑钢支撑与基坑围护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为减小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基坑支护采用内支撑设计的频率越来越高。以往内支撑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形式,而当下钢支撑的使用越来越多,钢支撑系统形式简明、受力明确,对基坑变形可调节,而且钢支撑的制造、运输、施工更简捷方便,是一种无污染、可重复使用、环保绿色、便于土方开挖的新型深基坑支撑技术。
[0003]现有钢支撑系统存在一个问题,只抗压不抗拉,即只能调控基坑向内变形,不能调控基坑向外变形。虽然基坑变形基本上都是向内变形,但是不排除会因为一些不可抗因素等导致基坑向外变形,为了避免发生基坑向外变形而导致的安全隐患,遂有此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钢支撑与基坑围护的连接结构,其能够在不改变基坑钢支撑结构的情况下,使其具有抗拉属性,即基坑向外变形时,钢支撑系统仍然能够正常且稳定工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坑钢支撑与基坑围护的连接结构,其包括:基坑钢支撑;基坑围护,所述基坑围护中设有至少一预埋件;至少一活络头,所述活络头的一端连接预埋件,另一端设有限位部;支撑端头,所述支撑端头的一侧连接基坑钢支撑,另一侧设有与所述活络头滑动配合的滑腔;所述滑腔中设有抗拉配合部和抗压配合部,所述抗压配合部靠近基坑钢支撑设置,抗拉配合部远离基坑钢支撑设置。
[0006]至少一楔块,当所述基坑钢支撑需要抗拉时,所述楔块填充于限位部与抗拉配合部之间;当所述基坑钢支撑需要抗压时,所述楔块填充于限位部与抗压配合部之间;当所述基坑钢支撑同时需要抗压和抗拉时,所述楔块填充于限位部与抗拉配合部之间以及限位部与抗压配合部之间。
[0007]优选地,所述活络头包括连接板和两块滑板,所述连接板连接预埋件;两块所述滑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滑板固定在连接板上;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滑板远离连接板的端部,且两块所述滑板上的限位部相背设置。
[0008]优选地,所述滑腔中还设有用于防止楔块掉落的防落件。
[0009]优选地,所述防落件为一块竖立设置的板;所述楔块上设有与防落件配合限位槽。
[0010]优选地,所述楔块呈U型。
[0011]优选地,所述楔块分为抗压楔块和抗拉楔块,所述抗压楔块跨设在防落件上;所述
抗拉楔块同时跨设在防落件和活络头上。
[0012]优选地,所述滑腔与活络头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滑腔相互独立。
[0013]优选地,两两相邻的所述滑腔之间设有加强件。
[0014]优选地,所述预埋件设置在基坑围护的砼梁中。
[0015]采用上述方案后,活络头滑动连接在支撑端头的滑腔中,在施加预应力顶紧基坑钢支撑和基坑围护后,在抗拉配合部和限位部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楔块,即可使得基坑钢支撑具有抗拉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楔块的填充位置,从而决定基坑钢支撑抗压还是抗拉,或者两者均备,保证基坑钢支撑能够正常且稳定地工作。本专利技术拓展了基坑钢支撑的使用场景,而且不需要改变基坑钢支撑的结构,操作简单,便于施工。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隐藏了基坑围护和基坑钢支撑)。
[0019]图4为活络头的示意图。
[0020]图5为活络头与支撑端头的连接示意图。
[0021]标记说明:砼梁10,预埋件11;基坑钢支撑20;活络头30,连接板31,滑板32,限位部33;支撑端头40,滑腔41,抗压配合部42,抗拉配合部43,防落件44,加强件45;抗压楔块51,抗拉楔块52。
实施方式
[0022]如图1

5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基坑钢支撑与基坑围护的连接结构,其包括:基坑钢支撑20、基坑围护、支撑端头40、三套活络头30以及不少于一个的楔块。
[0023]在基坑围护的砼梁10中设有至少一预埋件11,本案中,预埋件11可以与活络头30一一对应设置,或者,所有活络头30共用一预埋件11。活络头30焊接固定在预埋件11的外露板上。
[0024]活络头30包括连接板31和两块滑板32,连接板31连接预埋件11。两块滑板32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滑板32焊接固定在连接板31上。两块滑板32远离连接板31的端部都设有限位部33,且两块滑板32上的限位部33相背设置。
[0025]支撑端头40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基坑钢支撑20,另一侧设有与活络头30一一对应且滑动配合的滑腔41,三个滑腔41相互独立,避免干涉。滑腔41由钢板围成,滑腔41可以保证活络头30的滑动方向保持一致,同时也起到对活络头30的限位作用,此外,滑腔41的设置也能一定程度避免外物干涉楔块,对楔块起到防脱落的作用。为了保证滑腔41的稳定性,在两两相邻的滑腔41之间设置加强件45,加强件45抵接围成滑腔41的钢板。
[0026]在滑腔41中设有抗拉配合部43和抗压配合部42,其中,抗压配合部42靠近基坑钢支撑20设置,抗压配合部42为一整块钢板,所有的活络头30共用抗压配合部42。抗拉配合部
43则远离基坑钢支撑20设置,抗拉配合部43对应设置在各滑腔41中,抗拉配合部43不得干涉活络头30在滑腔41中滑动。在滑腔41中还设有防落件44,该防落件44为一块竖立设置的钢板,且该防落件44置于两滑板32之间,这样防落件44还可以一定程度防止滑板32的变形。
[0027]楔块呈U型设计,对称形式设计不容易发生偏斜。U型楔块的中间凹陷即为限位槽,该限位槽与防落件44配合可以防止楔块掉落。楔块可以分为抗压楔块51和抗拉楔块52,其中,抗压楔块51跨设在防落件44上,抗拉楔块52同时跨设在防落件44和滑板32上。
[0028]在施加预应力后,当基坑钢支撑20需要抗拉时,抗拉楔块52填充于限位部33与抗拉配合部43之间;当基坑钢支撑20需要抗压时,抗压楔块51填充于限位部33与抗压配合部42之间;当基坑钢支撑20同时需要抗压和抗拉时,抗拉楔块52填充于限位部33与抗拉配合部43之间,同时也将抗压楔块51填充于限位部33与抗压配合部42之间。楔块可以设置若干数量,同时,可以设置不同厚度,以便于填充。
[0029]本专利技术的关键在于,活络头30滑动连接在支撑端头40的滑腔41中,在施加预应力顶紧基坑钢支撑20和基坑围护后,在抗拉配合部43和限位部33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楔块,即可使得基坑钢支撑20具有抗拉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楔块的填充位置,从而决定基坑钢支撑20抗压还是抗拉,或者两者均备,保证基坑钢支撑20能够正常且稳定地工作。本专利技术拓展了基坑钢支撑20的使用场景,而且不需要改变基坑钢支撑20的结构,操作简单,便于施工。
[0030]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钢支撑与基坑围护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钢支撑;基坑围护,所述基坑围护中设有至少一预埋件;至少一活络头,所述活络头的一端连接预埋件,另一端设有限位部;支撑端头,所述支撑端头的一侧连接基坑钢支撑,另一侧设有与所述活络头滑动配合的滑腔;所述滑腔中设有抗拉配合部和抗压配合部,所述抗压配合部靠近基坑钢支撑设置,抗拉配合部远离基坑钢支撑设置;至少一楔块,当所述基坑钢支撑需要抗拉时,所述楔块填充于限位部与抗拉配合部之间;当所述基坑钢支撑需要抗压时,所述楔块填充于限位部与抗压配合部之间;当所述基坑钢支撑同时需要抗压和抗拉时,所述楔块填充于限位部与抗拉配合部之间以及限位部与抗压配合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钢支撑与基坑围护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络头包括连接板和两块滑板,所述连接板连接预埋件;两块所述滑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滑板固定在连接板上;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滑板远离连接板的端部,且两块所述滑板上的限位部相背设置。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朝慧王煤华李伟杰陈江豪李玉梅李荷英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安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