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毫米波天线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2946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终端毫米波天线,所述终端毫米波天线包括基板、与所述基板连接的天线辐射单元以及与所述天线辐射单元电性连接馈电结构;所述天线辐射辐射单元包括在所述基板上开设并形成有第一缝隙天线和第二缝隙天线,所述第一缝隙天线和第二缝隙天线相互交错排列。本发明专利技术终端毫米波天线采用了开缝隙天线方式实现辐射,能够使得毫米波天线整体的辐射增益有效提高。有效提高。有效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终端毫米波天线及移动终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讯
,特别涉及一种终端毫米波天线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0002]5G终端中实现毫米波天线的设计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在金属边框结构下实现毫米波天线阵列设计难度更大。且增益有限,传统贴片天线在终端中仅能设计四单元阵列,主波束增益无法达到15dBi以上。传统贴片天线需要使用微带线馈电,微带线是半开放结构,随着天线单元数量增加,则微带线馈电线的长度增加,则半开放的结构长度增加时能量耗损增加,因此过多的天线单元时能量耗损增加,整体增益提升不明显,很难达到15dBi以上。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确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终端毫米波天线及移动终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毫米波天线,能够使得毫米波天线整体的辐射增益有效提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终端毫米波天线,所述终端毫米波天线包括基板、与所述基板连接的天线辐射单元以及与所述天线辐射单元电性连接馈电结构;所述天线辐射辐射单元包括在所述基板上开设并形成有第一缝隙天线和第二缝隙天线,所述第一缝隙天线和第二缝隙天线相互交错排列。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缝隙天线和所述第二缝隙天线组成缝隙天线组,若干个所述缝隙天线组依次顺序排列形成缝隙阵列天线。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馈电结构设置在所述缝隙阵列天线的中间位置处,以增强天线的辐射增益。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天线辐射单元呈矩形状设置,所述馈电结构也呈矩形状设置,且所述馈电结构与所述天线辐射单元相互垂直设置。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终端毫米波天线放置在移动终端的侧边上,所述终端毫米波天线的长度范围为130

150mm,宽度范围为60

80mm;所述馈电结构的长度范围为38.9mm
±
10%,宽度范围为14.0mm
±
10%。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终端毫米波天线的长度配置为130mm,宽度配置为60mm。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缝隙天线和所述第二缝隙天线呈中心对称设置。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缝隙天线和所述第二缝隙天线相互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缝隙天线位于所述第一缝隙天线的右下方45
°
的位置处。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缝隙天线和第二缝隙天线的长度范围均为13.8mm
±
10%,宽度范围为1.45mm
±
10%。
[001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以更好地应用上述终端毫米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前述的终端毫米波天线。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终端毫米波天线,所述终端毫米波天线包括基板、与所述基板连接的天线辐射单元以及与所述天线辐射单元电性连接馈电结构;所述天线辐射辐射单元包括在所述基板上开设并形成有第一缝隙天线和第二缝隙天线,所述第一缝隙天线和第二缝隙天线相互交错排列。本专利技术终端毫米波天线采用了开缝隙天线方式实现辐射,能够使得毫米波天线整体的辐射增益有效提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终端毫米波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终端毫米波天线的反射系数仿真结果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终端毫米波天线的辐射效率随频率变化的仿真结果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终端毫米波天线在24GHz频点的3D方向仿真结果图。
[0020]其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1]终端毫米波天线100,第一缝隙天线11,第二缝隙天线12,馈电结构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终端毫米波天线100及移动终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终端毫米波天线100,该终端毫米波天线100是基于波导缝隙构成的阵列天线,可以适用于终端天线的金属边框上布局毫米波天线,且有效提高了天线整体的增益。在现有技术中,5G终端中实现毫米波天线的设计是难点,尤其是在金属边框结构下实现毫米波天线阵列设计难度更大。且增益有限,传统贴片天线在终端中仅能设计四单元阵列,主波束增益无法达到15dBi以上。传统贴片天线需要使用微带线馈电,微带线是半开放的结构,随着天线单元数量增加,则微带线馈电线的长度增加,则半开放的结构长度增加时能量耗损增加,因此过多的天线单元时能量损耗增加,整体增益提升不明显,很难达到15dBi以上。
[0024]基片集成波导(SIW)是一种立体的周期性结构,它可利用PCB、LTCC等集成工艺获得,并可通过金属通孔或者空气过孔限制向外辐射的电磁波,从而代替传统矩形金属波导或非辐射介质波导(NRD)的集成类波导结构。
[0025]本专利技术的终端毫米波天线100,其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上,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终端毫米波天线100可以放置在金属边框移动终端的任意边框上,具体需要根据实际移动终端不同天线的整体布局综合考虑,因此实际的移动终端中不同边框要设计成不同的天线。比如,本专利技术的终端毫米波结构可以布置在长边框的一侧,也可以布置在短边框的一侧,又或者是可以同时设置在多个边框上。
[0026]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终端毫米波天线100包括基板、与基板连接的天线辐射单元以及与天线辐射单元电性连接的馈电结构20。天线辐射单元包括在基板上开设并形成有第一
缝隙天线11和第二缝隙天线12。本专利技术的终端毫米波天线100放置在移动终端的侧边上,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基板优选金属材质的基板,本专利技术的终端毫米波天线100放置在移动终端的右侧长边上,其终端毫米波天线100的长度范围为130

150mm,宽度范围为60

80mm;馈电结构20的长度范围为38.9mm
±
10%,宽度范围为14.0mm
±
10%。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毫米波天线的长度配置为130mm,宽度配置为60mm。在上述尺寸的下,本专利技术的高增益毫米波天线均能够放置在金属边框手机的长边一侧。
[0027]本专利技术终端毫米波天线100包括天线辐射单元,该天线辐射单元包括第一缝隙天线11和第二缝隙天线12,第一缝隙天线11和第二缝隙天线12相互交错排列,且第一缝隙天线11和第二缝隙天线12呈中心对称设置。具体地,第一缝隙天线11和第二缝隙天线12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二缝隙天线12位于第一缝隙天线11的右下方45
°
的位置处。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缝隙天线11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毫米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毫米波天线包括基板、与所述基板连接的天线辐射单元以及与所述天线辐射单元电性连接馈电结构;所述天线辐射辐射单元包括在所述基板上开设并形成有第一缝隙天线和第二缝隙天线,所述第一缝隙天线和第二缝隙天线相互交错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毫米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天线和所述第二缝隙天线组成缝隙天线组,若干个所述缝隙天线组依次顺序排列形成缝隙阵列天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毫米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结构设置在所述缝隙阵列天线的中间位置处,以增强天线的辐射增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毫米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辐射单元呈矩形状设置,所述馈电结构也呈矩形状设置,且所述馈电结构与所述天线辐射单元相互垂直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毫米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毫米波天线放置在移动终端的侧边上,所述终端毫米波天线的长度范围为130

150mm,宽度范围为6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磊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睿翔讯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