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2862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建筑,其包括至少一第一建筑单元和至少一第二建筑单元;第一建筑单元包括第一箱体单元、走廊单元以及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设置于走廊单元的底部;第一连接件与走廊单元的侧面共同围合形成一容置空间,第一连接件包括沿竖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壁,第一连接壁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建筑单元包括第二箱体单元及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设置于第二箱体单元的底部;第二连接件与第二箱体单元的侧面共同围合形成一容纳空间,第二连接件包括沿竖向延伸的第二连接壁,第二连接壁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一建筑单元与第二建筑单元对应设置,第一连接壁与第二连接壁相贴合,并通过紧固件同时穿设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实现连接。连接孔实现连接。连接孔实现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建筑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建筑。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箱式钢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模块化建筑的技术一直在不断革新,特别是模块之间的连接方式。传统的连接盒方式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的使用还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在设有内走廊的模块化建筑领域,为了实现模块间的可靠连接,首先需要在模块的顶部和底部预留操作孔(约800mm
×
800mm),待现场模块堆叠后通过操作孔的空间进行可靠连接,然后现场对此操作孔进行封堵和装修,极大影响模块的集成度及现场的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方式简单、施工效率较高的模块建筑,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建筑,包括至少一第一建筑单元和至少一第二建筑单元;
[0005]所述第一建筑单元包括第一箱体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单元外的走廊单元以及设置于所述走廊单元远离所述第一箱体单元的侧面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走廊单元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走廊单元的侧面共同围合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沿竖向延伸的一第一连接壁,所述第一连接壁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
[0006]所述第二建筑单元包括第二箱体单元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箱体单元外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箱体单元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箱体单元的侧面共同围合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沿竖向延伸的一第二连接壁,所述第二连接壁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
[0007]所述第一建筑单元与所述第二建筑单元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壁与所述第二连接壁相贴合,并通过紧固件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实现连接。
[0008]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走廊单元和所述第一连接壁之间的第一顶壁和第一底壁,所述第一顶壁和所述第一底壁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两者沿竖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顶壁、所述第一底壁、所述第一连接壁以及所述走廊单元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
[0009]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箱体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壁之间的第二顶壁和第二底壁,所述第二顶壁和所述第二底壁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两者沿竖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顶壁、所述第二底壁、所述第二连接壁以及所述第二箱体单元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容纳空间。
[0010]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顶壁和所述第一底壁的第一侧壁;
[0011]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顶壁和第二底壁之间的第二侧壁;
[0012]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一侧壁位于同一侧。
[0013]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走廊单元包括第一混凝土层,所述第二箱体单元包括第二混凝土层,在所述走廊单元和所述第二箱体单元沿水平方向拼接时,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层之间具有竖向缝,所述竖向缝的厚度为10~15mm。
[0014]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竖向缝位于由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端部至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端部之间的上方。
[0015]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建筑单元层叠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建筑单元层叠设置,每一层的所述第一建筑单元与所述第二建筑单元对应设置,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实现连接。
[0016]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多个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置于沿上下方向相邻设置的两所述第一连接件及相邻的两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各所述加强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部的加强板;
[0017]所述加强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加强板底部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其中一侧贴合连接于位于下方所述第二箱体单元的侧面。
[0018]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模块建筑还包括多个定位件,沿上下方向相邻设置的两所述第一建筑单元之间设置有所述定位件,沿上下方向相邻设置的两所述第二建筑单元之间设置有所述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底部定位盒、顶部定位盒和定位杆,位于上方的第一建筑单元和第二建筑单元的底部均设有所述底部定位盒,位于下方的第一建筑单元和第二建筑单元的顶部均设有所述顶部定位盒,所述底部定位盒的底部开设有底部定位孔,所述顶部定位盒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底部定位孔位置相应的顶部定位孔,所述定位杆穿过所述底部定位孔和所述顶部定位孔。
[0019]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部定位盒和所述顶部定位盒均呈中空状并且朝向外侧的一端开口,所述底部定位盒设置在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建筑单元或所述第二建筑单元的立柱和底横梁之间,所述顶部定位盒设置在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建筑单元或所述第二建筑单元的立柱和顶横梁之间。
[0020]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各所述定位件还包括连接板和定位螺母,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连接定位孔,所述定位螺母设置于位于下方的所述顶部定位盒内,所述定位杆穿过所述顶部定位孔并与所述定位螺母螺接,且所述定位杆向上伸出所述顶部定位盒,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连接定位孔套设于所述定位杆外周,且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顶部定位盒的顶部,位于上方的所述底部定位盒通过所述底部定位孔而套设于所述定位杆外周;
[0021]所述定位杆的上部呈由上至下渐扩口径的锥状。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模块建筑,包括沿水平方向相接的两第一建筑单元;
[0023]所述第一建筑单元包括第一箱体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单元外的走廊单元以及设置于所述走廊单元远离所述第一箱体单元的侧面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走廊单元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走廊单元的侧面共同围合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沿竖向延伸的一第一连接壁,所述第一连接壁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
[0024]两所述第一建筑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接壁相贴合,并通过紧固件同时穿设于所述第
一连接孔内实现连接。
[0025]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26]本专利技术中的模块建筑,采用带走廊的第一建筑单元和不带走廊的第二建筑单元相互拼接而形成一内设走廊的模块建筑,相较于传统方案中的整体模块(即第一建筑单元和第二建筑单元为一整体),本申请中的第一建筑单元和第二建筑单元分别为独立的模块,减小了单个模块的长度,降低了单个模块的重量,从而降低因运输吊装产生的误差,提高安装精度和安装效率。且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连接简单,使第一建筑单元和第二建筑单元的组装简单,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0027]同时,模块建筑采用模块化的第一建筑单元和第二建筑单元,提高了标准模块的应用,减少模块种类,便于工业化生产。另外,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连接并未改变原有模块之间的连接节点。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模块建筑第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0029]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模块建筑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0031]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第一建筑单元和至少一第二建筑单元;所述第一建筑单元包括第一箱体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单元外的走廊单元以及设置于所述走廊单元远离所述第一箱体单元的侧面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走廊单元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走廊单元的侧面共同围合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沿竖向延伸的一第一连接壁,所述第一连接壁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建筑单元包括第二箱体单元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箱体单元外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箱体单元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箱体单元的侧面共同围合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沿竖向延伸的一第二连接壁,所述第二连接壁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建筑单元与所述第二建筑单元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壁与所述第二连接壁相贴合,并通过紧固件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实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走廊单元和所述第一连接壁之间的第一顶壁和第一底壁,所述第一顶壁和所述第一底壁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两者沿竖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顶壁、所述第一底壁、所述第一连接壁以及所述走廊单元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箱体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壁之间的第二顶壁和第二底壁,所述第二顶壁和所述第二底壁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两者沿竖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顶壁、所述第二底壁、所述第二连接壁以及所述第二箱体单元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容纳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顶壁和所述第一底壁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顶壁和第二底壁之间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一侧壁位于同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走廊单元包括第一混凝土层,所述第二箱体单元包括第二混凝土层,在所述走廊单元和所述第二箱体单元沿水平方向拼接时,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层之间具有竖向缝,所述竖向缝的厚度为10~15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缝位于由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端部至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端部之间的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建筑,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建筑单元层叠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建筑单元层叠设置,每一层的所述第一建筑单元与所述第二建筑单元对应设置,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顺伟李天威秦云傅杰维李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装箱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