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肱动脉按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2766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肱动脉按压器,包括支撑机构、充气机构、控制机构、升降机构,所述充气机构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构上方,所述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充气机构前部,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控制机构前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挤压机构,固定环拆卸完成后,正向转动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带动档杆移动,档杆移动插入固定管,此时进气管处于封闭状态,反向转动固定螺栓,将插套从进气管上卸下,如此完成进气管的拆卸,此时固定环、气囊和进气管等处于可移动状态,并且气囊也能够继续对患者出血口进行挤压,如此使得患者可以大范围移动,有效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有效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有效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肱动脉按压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肱动脉按压器。

技术介绍

[0002]肱动脉系腋动脉的直接延续。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与正中神经伴行向下,先在神经的内侧至上臂中部稍下方,互相交叉,转至神经的外侧。至肘窝的深部,平桡骨颈处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介入治疗技术,在介入治疗完成后,医生需要将穿刺针、导管或者其他介入器材拔出,拔出后穿刺处会流出大量的血,此时需要对肱动脉进行按压,以此达到止血的目的,
[0003]专利号(CN114041843A)公开了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肱动脉按压器,该装置通过设置按压气囊、按压块、滑槽、按压板、充气机构和第一驱动机构,可以对按压气囊进行充气,带动按压板持续对患者肱动脉进行按压,不需要医护人员的持续按压,省时省力,并且相比于手动按压,按压的压力更加均匀,但是该装置需要接入外部的交流电源才能够持续运行,患者始终无法大范围移动,如此会给患者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肱动脉按压器,包括支撑机构(1)、充气机构(2)、控制机构(3)、升降机构(4),所述充气机构(2)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构(1)上方,所述控制机构(3)设置在所述充气机构(2)前部,所述升降机构(4)设置在所述控制机构(3)前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机构(5)、用于对患者出血口进行挤压的挤压机构(6),所述固定机构(5)安装在所述升降机构(4)上,所述挤压机构(6)安装在所述固定机构(5)上方;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固定筒(501)、第一螺纹杆(502)、挤压块(503)、活动板(504)、滑块(505)、弹簧(506)、插杆(507),所述第一螺纹杆(502)安装在所述固定筒(501)上,所述挤压块(503)固定在所述第一螺纹杆(502)上方,所述活动板(504)设置在所述挤压块(503)两侧,所述滑块(505)固定在所述活动板(504)上方,所述弹簧(506)设置在所述活动板(504)远离所述挤压块(503)的一侧,所述插杆(507)设置在所述弹簧(506)内侧;所述挤压机构(6)包括固定环(601)、气囊(602)、进气管(603)、固定管(604)、固定壳(605)、第二螺纹杆(606)、档杆(607),所述气囊(602)安装在所述固定环(601)内侧,所述进气管(603)安装在所述气囊(602)上,所述固定管(604)安装在所述进气管(603)内部,所述固定壳(605)安装在所述进气管(603)侧面,所述第二螺纹杆(606)安装在所述固定壳(605)上,所述档杆(607)固定在所述第二螺纹杆(606)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肱动脉按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防滑垫(101)、支撑板(102),所述支撑板(102)安装在所述防滑垫(101)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肱动脉按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机构(2)包括过滤箱(201)、过滤网(202)、气泵(203)、检测箱(204)、气压传感器(205)、硬管(206)、波纹管(207)、插套(208)、固定螺栓(209)、插管(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晗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