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匹配模块和通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2685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匹配模块和通讯结构。所述自适应匹配模块包括状态切换点、延时单元、开关单元和波形优化单元,其中,所述状态切换点基于所述编码输入端处的信号切换工作状态。所述延迟单元在延迟时长后,将所述状态切换点的工作状态还原。所述开关单元仅当发送信号时将所述波形优化单元连接入系统。当连接入所述系统时,所述波形优化单元缩短所述切换时长。如此配置,一方面在发送信号时通过所述波形优化单元减少了切换时长对通讯速率的制约,另一方面不发送信号时断开连接,使得所述波形优化单元不会对整个系统的电气参数造成影响。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无论是添加匹配元件或者不添加匹配元件,都无法进一步提高通讯速率的问题。讯速率的问题。讯速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适应匹配模块和通讯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
,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匹配模块和通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商用空调等工业应用领域,由于设备之间距离远、干扰大、工况较复杂;且对稳定性要求高,一般多采用有线通讯方式来确保可靠性;同时为了实现远距离通讯,一般是通过降低通讯速率来实现远距离通讯。随着设备的不断增加、应用场景多元化,对通讯要求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通讯方案可以兼容更多的节点、更高的通讯速率、更远的通讯距离;原有的解决方案已无法满足要求。
[0003]为实现将信号在通讯总线上高效传输,避免信号反射,造成信号畸变或无法远距离传输,一般会在总线上添加匹配电阻,实现阻抗匹配,常用的解决方案是在总线的最远端添加匹配电阻。但是随着通讯距离的进一步增加,以及总线上接入设备的数量增加,则会出现无法通讯的问题:只有距匹配电阻距离近的设备,其通讯质量较好,距匹配电阻远的设备,其通讯质量较差;若此时提高通讯速率,则几乎所有设备都无法正常通讯;理论上可以通过在每台设备通讯端口都添加匹配电阻可以解决,此方案仅适用于总线上设备数量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匹配模块,其特征在于,用于和一编码模块配合使用并应用于一系统,所述编码模块至少包括一个编码输入端和两个编码输出端;所述编码输入端处的信号从第一电平切换至第二电平时,所述两个编码输出端的压差从预设压差经历一个切换时长切换至0V,所述切换时长的默认值影响所述系统的通讯频率;所述自适应匹配模块包括匹配输入端、状态切换点、延时单元、开关单元和波形优化单元,其中,所述匹配输入端用于获取所述编码输入端处的信号;所述状态切换点至少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所述状态切换点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若所述编码输入端处的信号从所述第一电平切换至所述第二电平,所述状态切换点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编码输入端处的信号从所述第一电平切换至所述第二电平时,所述延迟单元在延迟时长后,将所述状态切换点的所述第二工作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状态切换点为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开关单元将所述波形优化单元连接入所述系统,所述状态切换点为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开关单元将所述波形优化单元从所述系统断开;当连接入所述系统时,所述波形优化单元缩短所述切换时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匹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优化单元为阻抗匹配电阻;连接入所述系统时,所述阻抗匹配电阻连接于所述两个编码输出端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匹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匹配电阻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均与所述状态切换点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和所述第一电阻构成从所述两个编码输出端中的第一个到第二个的线路;所述第二三极管和所述第二电阻构成从所述两个编码输出端中的第二个到第一个的线路;所述第一三极管和所述第二三极管导通时的电流方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匹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单元包括延迟电容;所述编码输入端处的信号从所述第一电平切换至所述第二电平时,所述延迟电容的充放电状态发生变化,在所述延迟时长后,所述延迟电容的其中一端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彬李瑞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芯龙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