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网射水清淤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259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地下管网射水清淤施工装置,涉及地下管网射水清淤技术领域,包括地下管道和T型板,所述地下管道的内壁通过膨胀螺栓固定有安装板,且T型板的上端贯穿固定有定位套筒,整个清淤过程完全依靠水流产生的势能不外用动力源,符合节能环保理念,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清淤或者遥控小车清淤具有多重优点:1.节能环保;2.具有自动检测淤堵和清淤功能;3.人工参与较少,只需要定期将管道下游取出的装置再返回安装在管道上游即可;4.利用水能实现三重蓄力,蓄能后三重作用力同时作用在淤堵部分,清淤效果好;5.设计成本低,可反复使用,同时可根据管道的不同直径生产设计相匹配的比例,解决了传统较小管道内部淤堵无计可施的问题。决了传统较小管道内部淤堵无计可施的问题。决了传统较小管道内部淤堵无计可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管网射水清淤施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管网射水清淤
,具体为地下管网射水清淤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下管道是敷设在地下用于输送液体、气体或松散固体的管道,而地下管网则是由多组地下管道连接的形成的管道网络,最常见的地下管道就是下水管道,不仅承载了整个地区的废水排放功能,同时在雨天可快速将地表雨水吸收导走,而地下管道在长期使用后会沉积有大量的泥沙淤泥等,如果不尽快清理,淤泥会越积越多,会使得管道的流通量逐步降低,现实生活生产中,针对管网中的淤泥一般采用高压射水冲淤的方式清理。
[0003]地下管道一般较长,通过高压射水的方式一般是开口进水出口出水,距射水口较近的位置水压较大能够达到清淤效果,但是较远的位置水压很小,只能靠水流来清淤,效果不明显,为此,传统的清淤方式为:在高压射水的同时,通过人工进入管道内清理淤堵。
[0004]如上述管网清淤方式需要大量使用人工,他们对地下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措施近乎无知状态,加上地下雨污水管道作业环境恶劣,中毒伤亡事故经常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而且人工清淤作业过程中,体力繁重,效率低下。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人们提出一种公开号为CN218855083U且授权公告日为2023

04

14的一种地下管网射水清淤施工装置,设置了一种地面遥控小车,能够携带喷灌进入管道中,通过固定座,能够固定卡箍,通过卡箍,能够固定水管和喷头,通过椭圆形喷头,能够将水进行加压后进行喷出,通过摄像头,能够观察遥控车行动的情况,从而能够将水管移动至管网中央进行清理淤泥。上述技术中采用遥控技术作为支撑,小车作为主体结构在管道内行走,一方面受限于管道的内径,只能针对内径较大的管道使用,局限性较大,对于较小内径的管道根本无计可施,另一方面,设计成本较大,且管道错综复杂,遥控小车的遥控距离受限,需要频繁从不同起点取放遥控小车,费时费力,而且一旦遥控小车失去控制,无法有效清淤的同时也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0006]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地下管网射水清淤施工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地下管网射水清淤施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现有技术中采用遥控技术作为支撑,小车作为主体结构在管道内行走,一方面受限于管道的内径,只能针对内径较大的管道使用,局限性较大,对于较小内径的管道根本无计可施,另一方面,设计成本较大,且管道错综复杂,遥控小车的遥控距离受限,需要频繁从不同起点取放遥控小车,费时费力,而且一旦遥控小车失去控制,无法有效清淤的同时也会带来更大的麻烦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地下管网射水清淤施工装置,包括地下管道和T型板,所述地下管道的内壁通过膨胀螺栓固定有安装板,且T型板的上端贯穿固
定有定位套筒,并且T型板的下端对称安装有与地下管道内壁贴合连接的滚轮,所述安装板与定位套筒之间设置有自适应放流组件,且T型板的内部通过轴承贯穿安装有蓄力转轴,所述蓄力转轴的外壁分别设置有具有蓄力功能的转盘和螺纹套筒,且螺纹套筒的外壁固定有第一阻水板,所述蓄力转轴的外壁通过轴承安装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下端对称设置有另一所述滚轮。
[0009]优选的,所述自适应放流组件包括插杆、限位块、第一弹簧、限位杆、升降板、浮力块和限位板,且安装板的内部滑动贯穿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一端分别贯穿于T型板和定位套筒,且插杆的另一端固定有限位块,所述插杆的外壁缠绕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一端焊接于安装板的侧壁,并且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限位块的端部,所述限位块的内部贯通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限位杆的一端,并且限位杆的另一端铰接于升降板的上端,所述升降板的下端固定有浮力块,且浮力块漂浮于地下管道内部液面上,所述地下管道的内壁通过膨胀螺栓固定有限位板,且浮力块滑动套设于限位板的外壁。
[0010]优选的,所述蓄力转轴的外壁设置有与螺纹套筒内部螺孔相匹配的螺纹,且蓄力转轴与转盘之间安装有旋转蓄力组件,所述蓄力转轴的外壁缠绕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一端焊接于螺纹套筒的端部,并且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固定板的侧壁。
[0011]优选的,所述旋转蓄力组件包括腔槽、卡板和涡旋弹簧,且转盘的内部开设有腔槽,并且腔槽的内部等角度分布有三组端部均与蓄力转轴固定连接的卡板,所述蓄力转轴与转盘之间设置有涡旋弹簧,且涡旋弹簧的一端焊接于转盘的内壁,并且涡旋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蓄力转轴的外壁。
[0012]优选的,所述蓄力转轴端部的外壁由外向内设置有螺旋半径逐渐等比例增大的螺旋结构,所述蓄力转轴的端部设置为圆锥状且锥尖朝外。
[0013]优选的,所述转盘远离T型板的一侧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内部卡合有触发杆的一端,并且触发杆的另一端分别贯穿第一阻水板和固定板,所述触发杆的外壁滑动套设有挡块,且触发杆的外壁缠绕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焊接于触发杆外壁上的凸块,且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挡块的侧壁。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阻水板的上端铰接有第二阻水板,且第二阻水板靠近固定板一侧的中心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对称开设有贯通于第二阻水板的滑槽。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阻水板的下表面弧形设置且贴合于地下管道的内壁,且两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分别滑动设置有滑杆的两端,并且滑杆铰接于固定板的上端。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一、本专利技术在节能环保理念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利用水流势能自动清淤的装置,当管道内部出现淤堵后由于水流受限管道内液面不可避免会上升,液面上升会推动浮力块同步上升,并利用浮力块对限位块的挤压推动使插杆从定位套筒中抽出,从而将装置自动投入管道中,装置会随着水流移动直至蓄力转轴的锥状端部插入淤泥中,由于淤堵严重因此装置整体会保持稳定状态,当装置停止滑动时第一阻水板会在水流作用下沿着转轴外壁适应性滑动并带动第二阻水板进行适应性的旋转,当第二阻水板逐渐打开后会大面积阻隔水流因此一侧液面也会逐步升高从而达到对水流蓄能的效果,与此同时第二弹簧逐渐被压缩蓄能,且蓄力转轴会同步进行适应性的旋转,并且对转盘内部涡旋弹簧进行二次蓄能,当触发杆触发解除对转盘的限制时,三重蓄能效果同步触发,分别为1.第二阻水板旋转关闭
快速释放水流冲击淤堵部分;2.蓄力转轴再第二弹簧复位作用下二次冲击淤堵部分;3.蓄力转轴快速进行复位旋转带动螺旋结构进一步冲击淤堵部分,从而达到高效清淤的功效,且当清淤结束后,装置整体会快速复位并随着水流继续移动,并随着水流对管道进行淤堵检测,检测到淤堵后会再次按照上述步骤进行自动清淤。
[0018]二、整个清淤过程完全依靠水流产生的势能不外用动力源,符合节能环保理念,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清淤或者遥控小车清淤具有多重优点:1.节能环保;2.具有自动检测淤堵和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地下管网射水清淤施工装置,包括地下管道和T型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管道的内壁通过膨胀螺栓固定有安装板(2),且T型板(1)的上端贯穿固定有定位套筒(11),并且T型板(1)的下端对称安装有与地下管道内壁贴合连接的滚轮(12),所述安装板(2)与定位套筒(11)之间设置有自适应放流组件,且T型板(1)的内部通过轴承贯穿安装有蓄力转轴(3),所述蓄力转轴(3)的外壁分别设置有具有蓄力功能的转盘(4)和螺纹套筒(5),且螺纹套筒(5)的外壁固定有第一阻水板(6),所述蓄力转轴(3)的外壁通过轴承安装有固定板(7),且固定板(7)的下端对称设置有另一所述滚轮(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管网射水清淤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放流组件包括插杆(21)、限位块(22)、第一弹簧(23)、限位杆(24)、升降板(25)、浮力块(26)和限位板(27),且安装板(2)的内部滑动贯穿设置有插杆(21),所述插杆(21)的一端分别贯穿于T型板(1)和定位套筒(11),且插杆(21)的另一端固定有限位块(22),所述插杆(21)的外壁缠绕有第一弹簧(23),且第一弹簧(23)的一端焊接于安装板(2)的侧壁,并且第一弹簧(23)的另一端固定于限位块(22)的端部,所述限位块(22)的内部贯通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限位杆(24)的一端,并且限位杆(24)的另一端铰接于升降板(25)的上端,所述升降板(25)的下端固定有浮力块(26),且浮力块(26)漂浮于地下管道内部液面上,所述地下管道的内壁通过膨胀螺栓固定有限位板(27),且浮力块(26)滑动套设于限位板(27)的外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管网射水清淤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力转轴(3)的外壁设置有与螺纹套筒(5)内部螺孔相匹配的螺纹,且蓄力转轴(3)与转盘(4)之间安装有旋转蓄力组件,所述蓄力转轴(3)的外壁缠绕有第二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敏胡忠伟仲子麟曾海涛周丹青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久智环境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