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稀释、混匀血小板的注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232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稀释、混匀血小板的注射装置,包括第一注射管路和第二注射管路,第一注射管路和第二注射管路一端通过三通阀连接有混液机构,混液机构一端连接有加热筒体,加热筒体内部设有加热腔,且加热腔内设有折流板,加热腔外侧安装有电热管,第一注射管路和第二注射管路上均设有注射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的第一注射管路和第二注射管路分别用于输送血小板和血浆,血小板和血浆经过三通阀和混液机构进行均匀的混合,然后通过加热筒体能够对混液稀释完成的液体进行均匀加热后进行注射处理,而且方法简单,减少反复吸样即稀释血小板过程中可能的细菌污染风险,能够严格控温,避免如温度应激反应等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结果的干扰。结果的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稀释、混匀血小板的注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分析实验
,具体是一种自动稀释、混匀血小板的注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血小板疾病是因血小板量或质缺陷对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正常情况下,止血需要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量通常>100000/mm,即大于100
×
10/L及血小板正常功能。血小板作为代替生成率及丢失率外周分布平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对血小板需求不断增加,基于动物模型评价体外注射血小板治疗效果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血小板的特殊性,体外注射需要严格控制无菌环境。因此,严格控制无菌环境并达到血小板稀释、混匀和注射的目的成为关键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0003]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2110847623.2的一种多用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涉及血小板血浆制备
,包括多用式分离注射组件、血液采集存储组件、双向限位机构、纯血清过滤单元、混合血小板血清采集存储组件和混合血小板血清过滤单元;将进入混合血小板血清采集存储组件内混入的红细胞进行过滤去除,将进入多用式分离注射组件内混入的含有少量游离的血小板血清进行过滤去除,从而有效保证提取的富血小板血浆质量,但是,混液均匀性较差,而且难以实现精准控温处理,易对实验结果形成干扰,影响实验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稀释、混匀血小板的注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混液均匀性较差,而且难以实现精准控温处理,易对实验结果形成干扰,影响实验精度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稀释、混匀血小板的注射装置,包括第一注射管路和第二注射管路,所述第一注射管路和第二注射管路上均安装有注射泵;
[0006]所述第一注射管路和第二注射管路一端通过三通阀连接有混液机构,所述混液机构一端连接有加热筒体,所述加热筒体一端安装有注射针头,所述加热筒体内部开设有加热腔,且加热腔内部安装有折流板,所述加热腔外侧安装有电热管。
[0007]进一步的,所述混液机构包括设有的第一混液室和第二混液室,且第一混液室设置成球形室。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液室内中部旋转安装有连接轴,且连接轴外侧安装有混液叶片。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混液室内中部安装有混液块,且混液块设置成菱形块。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腔一端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筒体外侧安装有温控器和控制器,且温度传感器和电热管均与温控器电性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通过设有的第一注射管路和第二注射管路分别用于输送血小板和血浆,血小板和血浆经过三通阀和混液机构进行均匀的混合,然后通过加热筒体能够对混液稀释完成的液体进行均匀加热后进行注射处理,而且方法简单,减少反复吸样即稀释血小板过程中可能的细菌污染风险,能够严格控温,避免如温度应激反应等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0013]2、通过加热筒体内部开设有加热腔,且加热腔内部安装有折流板,加热腔外侧安装有电热管,使得稀释混合完成的液体能够缓慢经过加热腔,增加了加热时间,有利于提高加热混合的均匀性,同时通过加热腔一端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加热筒体外侧安装有温控器和控制器,且温度传感器和电热管均与温控器电性连接,使得能够进行精准控温处理;
[0014]3、通过混液机构包括设有的第一混液室和第二混液室,且第一混液室设置成球形室,第一混液室内中部旋转安装有连接轴,且连接轴外侧安装有混液叶片,使得液体通过第一混液室能够混液叶片能够对液体进行搅拌混合,随后通过第二混液室内中部安装有混液块,且混液块设置成菱形块,使得液体能够由一股液体分为两股,然后在聚合成一股,有利于极大提高混液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混液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加热原理框图。
[0019]图中:1、第一注射管路;2、第二注射管路;3、注射泵;4、三通阀;5、混液机构;6、加热筒体;7、加热腔;8、折流板;9、注射针头;10、电热管;11、温度传感器;12、控制器;13、温控器;14、第一混液室;15、第二混液室;16、混液块;17、混液叶片;18、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自动稀释、混匀血小板的注射装置,包括第一注射管路1和第二注射管路2,用于分别输送血小板和血浆两种液体进行混合,也能运用于除血小板以外的需要体外稀释、注射的其他生物基质,第一注射管路1和第二注射管路2一端通过三通阀4连接有混液机构5,混液机构5一端连接有加热筒体6,加热筒体6一端安装有注射针头9,通过加热筒体6能够对混液稀释完成的液体进行均匀加热后进行注射处理,减少反复吸样即稀释血小板过程中可能的细菌污染风险,加热筒体6内部开设有加热腔7,且加热腔7内部安装有折流板8,加热腔7外侧安装有电热管10,使得稀释混合完成的液体能够缓慢经过加热腔7,增加了加热时间,有利于提高加热混合的均匀性。
[0022]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注射管路1和第二注射管路2上均安装有注射泵3,用于提供输液动力,有利于提高混液的效率。
[0023]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混液机构5包括设有的第一混液室14和第二混液室15,且第一混液室14设置成球形室,第一混液室14内中部旋转安装有连接轴18,且连接轴18外侧安装有混液叶片17。第二混液室15内中部安装有混液块16,且混液块16设置成菱形块,使得液体通过第一混液室14时混液叶片17能够对液体进行搅拌混合,随后通过第二混液室15内中部安装有混液块16,使得液体能够由一股液体分为两股,然后在聚合成一股,有利于极大提高混液的效率。
[0024]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腔7一端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1,用于检测加热腔7内部的温度,并反馈给温控器13进行精准控温处理,加热筒体6外侧安装有温控器13和控制器12,且温度传感器11和电热管10均与温控器13电性连接,使得能够进行精准控温处理。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0026]通过设有的第一注射管路1和第二注射管路2分别用于输送血小板和血浆,血小板和血浆经过三通阀4和混液机构5进行均匀的混合,然后通过加热筒体6能够对混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稀释、混匀血小板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注射管路(1)和第二注射管路(2),所述第一注射管路(1)和第二注射管路(2)上均安装有注射泵(3);所述第一注射管路(1)和第二注射管路(2)一端通过三通阀(4)连接有混液机构(5),所述混液机构(5)一端连接有加热筒体(6),所述加热筒体(6)一端安装有注射针头(9),所述加热筒体(6)内部开设有加热腔(7),且加热腔(7)内部安装有折流板(8),所述加热腔(7)外侧安装有电热管(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稀释、混匀血小板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液机构(5)包括设有的第一混液室(14)和第二混液室(15),且第一混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伟锋段泽琳李欣格夏玉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熙华新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