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注射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1317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腔注射针,包括前手柄、后手柄和外管,前手柄将外管与后手柄连接,后手柄的前端连接有内管,内管穿过前手柄并套设在外管中,内管的前端设置有针头,后手柄可被操作相对前手柄前后移动,进而带动针头被推出或缩回,后手柄的后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注射连接组件,注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注射管以及第二注射管;内管为贯通设计并通过分隔件将内管分隔为两个注液腔道,第一注射管以及第二注射管与两个注液腔道单对单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腔注射针,可以完成一针多用的效果,对于不同药液的同时注射或者分时注射这些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临床使用中,不需要更换器械,操作简单,并且易于组装生产,适合大批量快速生产。生产。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腔注射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双腔注射针。

技术介绍

[0002]内镜注射针通常是与内镜配套使用,广泛用于消化内科中胃镜、肠镜下的息肉和肿瘤切除、黏膜切除等操作,其中在食管、胃的静脉曲张手术等治疗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在临床应用中使用非常广泛。但是,临床上越来越需要一种多管腔注射针,针对病变位置需要注入不同药液时,普通一次性单腔管注射针无法重复利用,只能用完一根之后,再撤出注射针,更换另一条注射针,这样的操作,无疑增加了手术时间,给患者延长的痛苦时间,且容易出现药效已过导致无效的情况,对术者的操作水平要求比较高。
[0003]现有技术中,如CN115317056A所公开的一种双腔注射针,双腔注射管道位于手柄中部,不便于更换,且需要配合液压装置进行使用。结构复杂,生产装配要求高,不便于批量性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生产的双腔注射针。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腔注射针,包括前手柄、后手柄和外管,其中,前手柄将外管与后手柄连接,后手柄的前端连接有内管,内管穿过前手柄并套设在外管中,内管的前端设置有针头,后手柄可被操作相对前手柄前后移动,进而带动针头被推出或缩回;
[0006]后手柄的后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注射连接组件,注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注射管以及第二注射管;
[0007]内管为贯通设计并通过分隔件将内管分隔为两个注液腔道,第一注射管以及第二注射管与两个注液腔道单对单连通。
[0008]进一步的,前手柄上设置有初始定位卡点与极限定位卡点,内管的外侧设置与初始定位卡点与极限定位卡点配合的凸点。
[0009]进一步的,前手柄与后手柄通过卡扣可拆卸地连接。
[0010]进一步的,外管的前端固定设置有导引头,导引头的后端套设在外管之中,导引头的后端外侧设置有固定倒刺。
[0011]进一步的,固定倒刺的倾斜方向与针头的伸出方向相反。
[0012]进一步的,针头的后端延伸至内管之中,内管的前端内壁设置有限位倒刺。
[0013]进一步的,限位倒刺的倾斜方向与针头的伸出方向相反。
[0014]进一步的,第一注射管以及第二注射管内部均设置有单向阀。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腔注射针,在后手柄的后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注射连接组件,可以完成一针多用的效果,对于不同药液的同时注射或者
分时注射这些临床应用场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临床使用过程中,不需要更换器械,操作简单,并且易于组装生产,适合大批量快速生产。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双腔注射针的主视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双腔注射针的使用状态之一的主视图(省略针头);
[0019]图3是本技术的双腔注射针的使用状态之二的主视图(省略针头);
[0020]图4是本技术的双腔注射针的针头所在位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双腔注射针的注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双腔注射针,是本技术最优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双腔注射针包括前手柄3、后手柄5和外管1,后手柄5连接设置有内管51,内管51穿过所述前手柄3并套设在外管1之中。外管1连接在前手柄3的前端,且前手柄3的前端设置有护套管2,具体来说,护套管2的前端与外管1的后端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通过胶水固定。
[0024]参见图1以及图3

图4,内管51的前端设置有针头52,前手柄3与后手柄5通过卡扣4可拆卸的配接,操纵后手柄5可相对前手柄3进行前后移动,对应的前手柄3上设置有一组定位卡点,即:初始定位点31以及极限定位点32。内管51外侧设置有与定位卡点配合的凸点(未示出),本实施例的双腔注射针在包装出厂时,凸点与初始定位点31配合,会发出咔哒声音或者给予术者触感反馈信号,此时针头52并未伸出外管1,有效保护针头52不被磕碰损伤,避免影响穿刺效果。而随着操作后手柄5向针头52侧运动,针头52逐渐被推出外管1,当凸点与极限定位点32配合时,会再次发出咔哒声音或者给予术者触感反馈信号,提醒术者针头52已到达极限位置,无法再被向前推动。
[0025]参见图4,内管51为贯通设置的双腔管,具体来说,内管51内部设有分隔件53,从而将内管51分隔为2个注液腔道55,所述的前手柄3和后手柄5均为内部中空结构,以供外管1和内管51进行穿设或移动。
[0026]参见图1、图4以及图5,内管51的后端设置在后手柄5之上,而后手柄5的后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注射连接组件6,注射连接组件6包括第一注射管61以及第二注射管62,第一注射管61以及第二注射管62与内管51的两个注液腔道55单对单的连通,并通过分隔件53将第一注射管61和第二注射管62注入的药液进行分离。
[0027]参见图4,外管1的前端固定设置有导引头11,导引头11的后端套设在外管1之中,并且,导引头11的后端外侧设置有固定倒刺111,固定倒刺111的倾斜方向与针头52的出针方向相反,避免针头52在被推出时,将导引头11推出,另一方面,针头52的后端延伸至内管51之中,类似的,为了防止针头52脱落,内管51的前端54内壁设置有限位倒刺541,限位倒刺541的倾斜方向也与针头52的出针方向相反。
[0028]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临床使用下,同时注入两种不同的药液的情况比较
少,一般是先注入一种药液,在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注入另一种药液,药液一般不允许出现混合的情况,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药液与空气过多接触同时也避免人体腔道与外界压力差异大,对患者造成不适,注射连接组件6的两个注射管内部均设置有单向阀612,单向阀612可以为鸭嘴式单向阀,在内部无压力情况下,鸭嘴式单向阀出口在本身弹性作用下合拢;随内部压力逐渐增加(外部注液设备对鸭嘴式单向阀进行注液),鸭嘴出口逐渐增大,保持液体能在高流速下排出。例如,当第一注射管61并未使用时,由于设置了单向阀612,可以避免人体腔道的体液逆流而出,也避免了压差的情况产生。两个注射管的后端也设置有鲁尔接头611,便于与注液针筒通过该鲁尔接头611进行对接配合,完成注液过程。
[0029]上述双腔注射针在临床使用时,将外管1通过内窥镜输送至患者的病灶所在位置,然后调节后手柄5与前手柄3的位置,控制和调整针头52的出针长度,注射连接组件6的后端接入注射介质设备,当需要注入一种药液,例如生理盐水时,接入其中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腔注射针,包括前手柄、后手柄和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手柄将所述外管与所述后手柄连接,所述后手柄的前端连接有内管,所述内管穿过所述前手柄并套设在所述外管中,所述内管的前端设置有针头,所述后手柄可被操作相对所述前手柄前后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针头被推出或缩回;所述后手柄的后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注射连接组件,所述注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注射管以及第二注射管;所述内管为贯通设计并通过分隔件将所述内管分隔为两个注液腔道,第一注射管以及第二注射管与两个所述注液腔道单对单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手柄上设置有初始定位卡点与极限定位卡点,所述内管的外侧设置与所述初始定位卡点与极限定位卡点配合的凸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柯朱嘉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唯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