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间歇输液的血氧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2321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能间歇输液的血氧模拟装置;所述驱动信号发生器包括电源、芯片和心电传感器,电源连接第一三极管的e极,第一三极管的b极连接单稳态触发器输出端,单稳态触发器输入端连接心电传感器,第一三极管的c极分别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芯片的第四引脚、第八引脚以及第二三极管的e极,第二三极管的c极分别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以及连接模拟装置主体内的驱动机构的电机驱动信号输入端;利用心电传感器采集人体心跳频率作为信号输入,根据心跳频率来控制驱动机构的工作频率,并通过第一活塞和调节盘的配合,模拟人体心脏瓣膜的工作,实现对血液的间歇输送。间歇输送。间歇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间歇输液的血氧模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医疗
,尤其是一种能间歇输液的血氧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测试反射式血氧仪的模拟装置(申请号202210056888.5),包括保温罐和输液管,保温罐内固定安装有储液罐,储液罐的底壁开设有进液口,储液罐的顶壁开设有出液口,输液管的一端与进液口相连通,输液管的另一端与出液口相连通,储液罐内滑动安装有第一活塞;本专利技术在测试反射式血氧仪时只需将血氧仪的检测端贴合在输液管上,通过对比血氧仪检测到的血氧数值和模拟血液实际的血氧数值来检测血氧仪的精确度,通过第一活塞和调节盘的配合,模拟人体心脏瓣膜的工作,实现对血液的间歇输送,通过输液管模拟人体血管,使得模拟环境更接近于人体环境,调试出来的血氧仪检测结果更加精准。
[0003]上述技术方案的不足在于:驱动活塞的驱动机构(内置电机)依靠血氧仪的数据来驱动,血氧仪检测到血液中的氧含量降低具有一个较长的滞后性,使得活塞输液的节奏不能及时跟上人体的需求,也就是说并不真实接近人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能间歇输液的血氧模拟装置。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能间歇输液的血氧模拟装置,包括模拟装置主体和驱动信号发生器;
[0007]所述驱动信号发生器包括电源、芯片和心电传感器,电源连接第一三极管的e极,第一三极管的b极连接单稳态触发器输出端,单稳态触发器输入端连接心电传感器,第一三极管的c极分别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芯片的第四引脚、第八引脚以及第二三极管的e极,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芯片的第七引脚,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芯片的第六引脚、第二引脚以及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芯片的第一引脚、第二电容的第二端、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接地,第二电容第一端连接芯片的第五引脚,第二三极管的b极连接芯片的第三引脚,第二三极管的c极分别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以及连接模拟装置主体内的驱动机构的电机驱动信号输入端。
[0008]具体的,所述芯片为555芯片,555芯片与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构成一个常见的脉冲发生器,该部分结构可直接在市面购买,节省成本。
[0009]具体的,所述第二电阻采用电位器,由于模拟装置设计寿命较长,当电路因为老化而导致阻值变化时可通过微调电位器来弥补误差。
[0010]具体的,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均采用9012三极管,价格低廉,降低成本。
[0011]具体的,所述第一电阻阻值为2000欧,第二电阻阻值为10000欧,第三电阻为51000欧,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电容量均为0.1微法,使得电路(555芯片的第三引脚输出)刚好输出1000赫兹信号。
[0012]具体的,所述第四电阻的阻值小于等于20000欧,该电阻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第二三极管,也就是防止接地端逆流。
[0013]具体的,所述单稳态触发器采用74HC123单稳态触发器,它可以任意设置单稳时间(例如可以是0.2秒)。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利用心电传感器采集人体心跳频率作为信号输入,根据心跳频率来控制驱动机构的工作频率,并通过第一活塞和调节盘的配合,模拟人体心脏瓣膜的工作,实现对血液的间歇输送,通过输液管模拟人体血管,使得模拟环境更接近于人体环境。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7]如图1所示,一种能间歇输液的血氧模拟装置,包括模拟装置主体和驱动信号发生器;
[0018]所述驱动信号发生器包括电源VCC、芯片和心电传感器,电源VCC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e极,第一三极管Q1的b极连接单稳态触发器FF输出端,单稳态触发器FF输入端连接心电传感器,第一三极管Q1的c极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芯片的第四引脚4、第八引脚8以及第二三极管Q2的e极,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以及芯片的第七引脚7,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芯片的第六引脚6、第二引脚2以及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芯片的第一引脚1、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以及接地,第二电容C2第一端连接芯片的第五引脚5,第二三极管Q2的b极连接芯片的第三引脚3,第二三极管Q2的c极分别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以及连接模拟装置主体内的驱动机构的电机驱动信号输入端。
[0019]所述芯片为555芯片。
[0020]所述第二电阻R2采用电位器。
[0021]所述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均采用9012三极管。
[0022]所述第一电阻R1阻值为2000欧,第二电阻R2阻值为10000欧,第三电阻R3为51000欧,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电容量均为0.1微法。
[0023]所述第四电阻R4的阻值小于等于20000欧。
[0024]所述单稳态触发器FF采用74HC123单稳态触发器。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0026]假设一个正常心跳频率(60次/分钟)的人接入设备,心电传感器采集心跳频率并向单稳态触发器输入,设定单稳态触发器的单稳时间为0.2秒(也就是接收到一次心跳信号就维持向外输出高电平0.2秒),由于单稳态触发器通过第一三极管控制电源与芯片的导通,那么一分钟内电源会向芯片连通60次,每次0.2秒,共计12秒的通电时间,555芯片以及附属部件使得它的第三引脚每秒发出1000次信号,受到电源间断的影响,那么电路向电机驱动信号输入端每分钟发送12*1000次信号,公知的,电机的每接收一次信号会转动1.5
°

转动一周就需要200次脉冲信号,故最终一分钟电机转动了60次,活塞也就滑动60次,使得模拟装置可以匹配该人体环境。
[0027]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间歇输液的血氧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装置主体和驱动信号发生器;所述驱动信号发生器包括电源、芯片和心电传感器,电源连接第一三极管的e极,第一三极管的b极连接单稳态触发器输出端,单稳态触发器输入端连接心电传感器,第一三极管的c极分别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芯片的第四引脚、第八引脚以及第二三极管的e极,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芯片的第七引脚,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芯片的第六引脚、第二引脚以及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芯片的第一引脚、第二电容的第二端、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接地,第二电容第一端连接芯片的第五引脚,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龙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宇翊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