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晋江市医院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肠道转流的双气囊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1892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肠道转流的双气囊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气囊组、气囊通气管组、囊压调节阀组、肠道调压通气管、肠压控制阀和气囊压膜,所述的引流管本体包括设有引流孔的引流管体和负压接口,气囊组的二件气囊套置在引流管体上并固定,二件气囊分别用气囊通气管组的二件气管与囊压调节阀组的二件调节阀连接;肠道调压通气管的一端与引流管体前段的管腔连通,其另一端外露且与肠压控制阀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双气囊对肠道进行阻断并利用肠道调压通气管对肠腔进行转流减压,可避免单气囊引流管由于漏气和阻断不全所产生的减压不理想和转流不彻底影响术后吻合口愈合的问题,可降低潜在的医疗风险和病患痛苦。风险和病患痛苦。风险和病患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肠道转流的双气囊引流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肠道转流的双气囊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病灶切除手术后吻合口瘘是结直肠癌尤其是低位直肠癌一期吻合手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用预防性回肠造口来进行减压转流是常用的预防口瘘的一种保护措施,但回肠造口本身容易产生并发症且还需要二次手术进行造口还纳,常常会给病患者造成痛苦和生活不便。因此医疗人员一直在探索如何能够用临时置入辅助器械来替代回肠造口,来达到既能减压和转流回肠中的内容物,又能减少新的并发症和二次手术对病患者带来的痛苦。虽然有单气囊引流管的公开技术在临床上获得应用,该引流管可替代回肠造口进行减压和转流。但由于单气囊引流管在应用中有时会出现气囊漏气和阻断不全的问题,使转流不彻底,影响术后吻合口愈合的效果。鉴于此,有必要对肠道转流的引流管进行改进,避免单气囊漏气和阻断不全所产生的减压不理想和转流不彻底带来的术后吻合口愈合不理想而存在的医疗风险和病患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一种用于肠道转流的双气囊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气囊组、气囊通气管组、囊压调节阀组、肠道调压通气管、肠压控制阀和气囊压膜,所述的引流管本体包括设有引流孔的引流管体和负压接口,气囊组的二件气囊并排套置在引流管体中段的外壁上并用气囊压膜固定,二件气囊分别用气囊通气管组的二件气管与囊压调节阀组的二件调节阀连接,并可与外部的供气气泵连接。肠道调压通气管的一端与引流管体前段的管腔连通,其另一端外露且与肠压控制阀连接。本技术通过对肠道转流的引流管进行改进,利用双气囊对肠道进行阻断并利用肠道调压通气管对肠腔进行转流减压,可避免单气囊引流管由于漏气和阻断不全所产生的减压不理想和转流不彻底影响术后吻合口愈合的问题,从而可降低潜在的医疗风险和病患痛苦。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用于肠道转流的双气囊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所述的引流管本体为在其前段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孔洞且在后端设有负压接口的空心管状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囊组、气囊通气管组、囊压调节阀组、肠道调压通气管和肠压控制阀,所述的气囊组、气囊通气管组和囊压调节阀组分别设有二件气囊、二件气管和二件进气调节阀,气囊组的二件气囊均套接并固定在引流管本体中段的外壁上,气囊通气管组的二件气管的一端分别与二件气囊的囊腔连通,其另一端置于气囊的外面且分别与囊压调节阀组的二件进气调节阀连接,所述的肠道调压通气管的一端与引流管本体的空心管腔连通,其另一端外露且与肠压控制阀连接。
[0006]所述的引流管本体包括引流管体和负压接口,所述的引流管体为前后贯通的柔性空心管件,在其前段管壁四周分散设有若干个引流孔,在其后段的侧壁上设有向外凸起的
斜向凸台,所述的负压接口为喇叭状的接口,负压接口设置在引流管体的后端。
[0007]所述的气囊组包括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均为环套状的软质弹性囊体,其充气后外形呈球状,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环套孔径与引流管体中段的外径匹配,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并排套接在引流管体中段的外壁上。
[0008]所述的气囊通气管组包括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均为软质气管且各自的前段和中段埋置在引流管体的管壁里,各自的后段穿过引流管体后段的斜向凸台并外露,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的前端口分别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囊腔连通,其后端口外露用于与外部供气气泵连接。
[0009]所述的一种用于肠道转流的双气囊引流管还包括气囊压膜,所述的气囊压膜为若干件,所述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套接在引流管体上后其两端可由气囊压膜压固。
[0010]所述的囊压调节阀组包括第一囊压调节阀和第二囊压调节阀,所述的第一囊压调节阀和第二囊压调节阀分别连接在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的后端用于调节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内的压力。
[0011]所述的肠道调压通气管为软质气管,其前段和中段埋置在引流管体管壁里且其前端口与引流管体前段的内腔连通,其后段穿过引流管体后段的斜向凸台并外露,所述的肠压控制阀连接在肠道调压通气管的后端用于排气和调节肠道内部的压力。
[0012]由以上描述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肠道转流的双气囊引流管的优点在于:一是将二件气囊并排套置在引流管体中段的外壁上并用气囊压膜固定,二件气囊分别用二件气管与二件囊压调节阀连接,并可分别与外部的供气气泵连接进行供气,即可避免单气囊漏气和气压不足时无法对肠道进行完全阻断而使肠道内容物流转不彻底影响术后吻合口愈合的问题;二是在引流管上设置了肠道调压通气管,肠道调压通气管的一端与引流管体前段的管腔连通,其另一端外露且与肠压控制阀连接,利用肠道调压通气管和肠压控制阀的调节控制可对肠腔进行转流减压,可提高病患者的舒适感。本技术通过对肠道转流的引流管进行改进,有利于肠道术后吻合口愈合,可降低潜在的医疗风险和病患痛苦。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肠道转流的双气囊引流管总体示意图;
[0014]图2为引流管本体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
[0016]1引流管本体;11引流管体;111引流孔;12负压接口;2气囊组;21第一气囊;22第二气囊;3气囊通气管组;31第一通气管;32第二通气管;4囊压调节阀组;41第一囊压调节阀;42第二囊压调节阀;5肠道调压通气管;6肠压控制阀;7气囊压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肠道转流的双气囊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1、气囊组2、气囊通气管组3、囊压调节阀组4、肠道调压通气管5、肠压控制阀6和气囊压膜7。所述的引流管本体1包括引流管体11和负压接口12,所述的引流管体11为前后贯
通的柔性空心管件,在其前段管壁四周分散设有若干个引流孔111,在其后段的侧壁上设有向外凸起的斜向凸台,所述的负压接口12为喇叭状的接口,负压接口12设置在引流管体11的后端。所述的气囊组2包括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22,所述的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22均为环套状的软质弹性囊体,其充气后外形呈球状,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22的环套孔径与引流管体11中段的外径匹配,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22并排套接在引流管体11中段的外壁上。所述的气囊通气管组3包括第一通气管31和第二通气管32,第一通气管31和第二通气管32均为软质气管且各自的前段和中段埋置在引流管体11的管壁里,各自的后段穿过引流管体11后段的斜向凸台并外露,第一通气管31和第二通气管32的前端口分别与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22的囊腔连通,其后端口外露用于与外部供气气泵连接。所述的气囊压膜7为若干件,所述的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22套接在引流管体11上后其两端可由气囊压膜7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肠道转流的双气囊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1),所述的引流管本体(1)为在其前段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孔洞且在后端设有负压接口的空心管状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囊组(2)、气囊通气管组(3)、囊压调节阀组(4)、肠道调压通气管(5)和肠压控制阀(6),所述的气囊组(2)、气囊通气管组(3)和囊压调节阀组(4)分别设有二件气囊、二件气管和二件进气调节阀,气囊组(2)的二件气囊均套接并固定在引流管本体(1)中段的外壁上,气囊通气管组(3)的二件气管的一端分别与二件气囊的囊腔连通,其另一端置于气囊的外面且分别与囊压调节阀组(4)的二件进气调节阀连接,所述的肠道调压通气管(5)的一端与引流管本体(1)的空心管腔连通,其另一端外露且与肠压控制阀(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肠道转流的双气囊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本体(1)包括引流管体(11)和负压接口(12),所述的引流管体(11)为前后贯通的柔性空心管件,在其前段管壁四周分散设有若干个引流孔(111),在其后段的侧壁上设有向外凸起的斜向凸台,所述的负压接口(12)为喇叭状的接口,负压接口(12)设置在引流管体(11)的后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肠道转流的双气囊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组(2)包括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22),所述的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22)均为环套状的软质弹性囊体,其充气后外形呈球状,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22)的环套孔径与引流管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志聪王怀帅刘维波林高枫许国玺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