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漂浮导引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026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漂浮导引导管,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包括导管主体,导管主体两端分别为穿刺端和安装端,安装端设置有导丝置入管、造影剂管和球囊充气管,导管主体内沿轴向设置有相互间隔独立的注射管腔、球囊充气管腔和导丝置入管腔,注射管腔靠近穿刺端处设置有造影剂开孔,导管主体上靠近安装端的一端设置有管腔分管接头,所述球囊充气管与注射器相连,所述球囊充气后不包覆穿刺端出口,通过注射器对穿刺端球囊充气,充气后的球囊可以随血流流动,起到导向作用,到达治疗靶点后直接置入导丝,建立治疗通路,可避免直接推送导致重要结构损伤的可能性,而且能大大缩短到达目标靶点的时间,减少患者射线照射时间,减少照射量。减少照射量。减少照射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漂浮导引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管,具体为一种漂浮导引导管,属于医疗器材领域。

技术介绍

[0002]肺动脉血管介入手术是一种创伤性较小、治疗效果好的有创手术操作,而且随着微创器械的不断改进,这类技术将更加成熟和普适,其中导丝导管是肺动脉介入手术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
[0003]通常情况下,治疗这些疾病都需要用到导丝导管,外周经皮穿刺后在导丝的引导下置入装载鞘管,到达病变部位后释放支架或进行扩张,以达到治疗目的,比如申请号为202022411301.7的导引导管,通过在导管本体上开设盲孔,并设置显影装置,导引导管通过显影装置的定位作用确保侧孔能精准到达分支血管附近。
[0004]申请号为201220450955.3的一种导引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在导管主体的前端设置两个侧孔,在经皮经肝肝内门体分流术中,使用减少手术时间。
[0005]在治疗过程中,导管和导丝系统要经过下腔静脉、右心房、三尖瓣、右心室、肺动脉瓣、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主干,在这个通路建立过程中,导管和导丝系统完全是术者在X光透视下直接推送的,而且在推送过程中导管和导丝系统所经过重要结构是不显影的,因此极易对瓣膜结构和心室壁的损伤,造成严重的后果,当该导管和导丝系统错误的缠绕三尖瓣键索或直接穿破三尖瓣瓣叶、心房或心室壁,肺动脉瓣叶;再者很多时候导管很难顺利有效地通过这些结构到达目标靶点,且浪费时间,从而延误治疗,时间越长,患者和医生都会增加射线照射量,对医生和患者及周围工作人员造成损伤。
[0006]针对上述技术问题,需要对现有导管装置进行优化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漂浮导引导管,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定位准确,缩短X光照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漂浮导引导管,包括:导管主体,所述导管主体一端为穿刺端,另一端为安装端,所述穿刺端设置有球囊,所述安装端设置有导丝置入管、造影剂管和球囊充气管,所述导管主体内沿轴向设置有相互间隔独立的注射管腔、球囊充气管腔和导丝置入管腔,所述注射管腔靠近穿刺端处设置有造影剂开孔;
[0009]所述导管主体上靠近安装端的一端设置有管腔分管接头;
[0010]所述导丝置入管、所述造影剂管和所述球囊充气管分别通过所述管腔分管接头与所述导丝置入管腔、所述注射管腔和所述球囊充气管腔相连通;
[0011]所述球囊充气管与注射器相连,所述球囊充气后不包覆所述穿刺端出口。
[0012]优选地,所述球囊距所述穿刺端距离为10mm,所述球囊充气后直径为10

15mm。
[0013]优选地,所述注射器上设置有锁止开关。
[0014]优选地,所述造影剂开孔数量为2个,且位于所述导管主体的不同侧。
[0015]优选地,所述造影剂开孔分别距所述穿刺端距离为2cm、3cm。
[0016]优选地,所述造影剂管和所述导丝置入管的端头设置有螺纹。
[0017]优选地,所述导管主体的长度为100

125cm。
[0018]优选地,所述穿刺端为卷曲状。
[0019]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0](1)本技术中通过在导管主体的穿刺端设置球囊,充气后的球囊会随着血流流动,当导管主体和导丝系统经过某些X光照射不显影的结构时,可以利用球囊随血流流动,起到导向的作用,快速地到达相应位置,到达治疗靶点后直接置入导丝,建立治疗通路,避免直接推送导管和导丝导致重要结构损伤的可能性,同时可以缩短X光照射时间,避免对患者和医生造成损害;
[0021](2)通过在导管主体内设置相互间隔独立的注射管腔、球囊充气管腔和导丝置入管腔,能保证造影剂、球囊和导丝三部分互不影响;球囊充气后不包覆导管主体的穿刺端出口可以保证导丝不会刺破球囊;
[0022](3)在导管主体的不同侧设置造影剂开孔,造影剂可以从导管主体的不同侧流出,使造影剂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增强X光显影效果。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局部放大图。
[0026]其中,1导管主体、101安装端、102穿刺端、2球囊、管腔分管接头3、造影剂管4、导丝置入管5、球囊充气管6、注射器601、锁止开关602、造影剂开孔7。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9]一种漂浮导引导管,包括导管主体1,导管主体1的安装端101与管腔分管接头3相连,在导管主体1的穿刺端102设置有球囊2,导管主体1内设置有相互间隔独立的注射管腔、导丝置入管腔和球囊充气管腔(图中并未画出),通过设置相互间隔独立的三个腔,保证造影剂、球囊和导丝在导管主体1内互不影响,这三个管腔通过管腔分管接头3与造影剂管4、导丝置入管5和球囊充气管6相连通,球囊充气管6与注射器601相连,注射器601上设置有锁
止开关602,方便随时充气和放气,使用时,在造影剂管4内注射造影剂,增强X光显影效果,同时对球囊2充气,充气后的球囊2能随着血流流动,在经过某些X光不显影的结构时,可以借助球囊2随血流流动的特性,起到导向的作用,缩短到达目标靶位的时间,减少患者射线照射时间。
[0030]球囊2由天然橡胶制成,一次性使用产品,为保证漂浮效果,将球囊2设置在距穿刺端10mm处,球囊2充气后直径为10

15mm,且球囊2充气后不会包覆住穿刺端102的出口,避免导丝刺破球囊2。
[0031]在注射管腔靠近穿刺端102处不同侧设置有造影剂开孔7,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位于导管主体1不同侧的造影剂开孔7,两侧的造影剂开孔7分别距穿刺端102距离为2cm、3cm,造影剂开孔7位于导管主体1的不同侧可以使造影剂从不同侧流出,造影剂分布更加均匀,从而使X光显影效果更好。
[0032]导管主体1的长度为100

125cm,长度可根据需要而调整,造影剂管4和导丝置入管5的端头设置有螺纹,导丝置入管5可连接通用测压传感器或肝素帽,造影剂管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漂浮导引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主体,所述导管主体一端为穿刺端,另一端为安装端,所述穿刺端设置有球囊,所述球囊充气后直径为10

15mm;所述安装端设置有导丝置入管、造影剂管和球囊充气管,所述导管主体内沿轴向设置有相互间隔独立的注射管腔、球囊充气管腔和导丝置入管腔,所述注射管腔靠近穿刺端处设置有造影剂开孔;所述导管主体上靠近安装端的一端设置有管腔分管接头;所述导丝置入管、所述造影剂管和所述球囊充气管分别通过所述管腔分管接头与所述导丝置入管腔、所述注射管腔和所述球囊充气管腔相连通,所述造影剂管和所述导丝置入管的端头设置有螺纹;所述球囊充气管与注射器相连,所述球囊充气后不包覆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培德王城田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