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风口与喷头同步设置的3D打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1795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吹风口与喷头同步设置的3D打印机,其结构简单,可对打印模型进行及时且较为理想地冷却散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吹风口与喷头同步设置的3D打印机,它包括风机组件、打印平台、与打印平台相配合的Z轴驱动机构、设置在打印平台上方的喷头和与喷头相配合的XY轴驱动机构,风机组件包括出风腔体,出风腔体设置在位于打印平台和喷头之间的区域的一侧,出风腔体具有一个出风口,出风腔体和出风口均为扁长条型,XY轴驱动机构包括Y轴梁体和X轴梁体,出风口平行于Y轴梁体,出风口的外部套设有柔性集风罩,柔性集风罩具有一个吹风口,吹风口沿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移动并朝向喷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的技术领域。域。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吹风口与喷头同步设置的3D打印机


[0001]本技术涉及3D打印的
,尤其涉及一种吹风口与喷头同步设置的3D打印机。

技术介绍

[0002]FDM式3D打印机是一种桌面3D打印机,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深受欢迎。耗材通过送料机构被输送至喷头处,喷头利用加热模块将耗材融化并由喷头挤出,挤出的耗材在喷头下方和打印平台的上方之间的区域逐层打印即可实现立体模块的打印。其中,耗材被挤出后逐渐形成模型的过程中,若热熔的耗材无法及时冷却散热,则将导致耗材固化不完全,最终影响模型打印效果,故而,将吹风口一直对着喷头吹风,且喷头在移动时出风口可以跟随喷头的位置变动以进行同步吹风,这将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及时冷却散热的方式。
[0003]申请号为202220740572.3,申请日为2022.04.01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3D打印机喷头组件冷却装置,其通过外装风机吹风,解决风机安装在喷头组件上导致振动影响打印效果的问题,该方案采用送风壳体上开设出风口对着喷头吹风,但是该装置需要将送风壳体固定在喷头组件上,导致喷头组件负重增加,喷头组件一般要求负重越低越好,因为喷头组件负重越低,快速位移过程中定点挤出耗材的精确度越高,同时送风壳体连接着送风管总成这种拖链结构,拖链结构的牵引也一定程度限制着喷头组件的快速位移精度。另一方面,申请号为201621095257.0,申请日为2016.09.29,专利名称为一种3D打印机用冷却装置,以及申请号为201810138967.4,申请日为2018.02.11,专利名称为3D打印机的专利,均公开了采用在外壳中设置扁长条型的固定窗口用于吹出风,窗口与打印平台对应平齐,喷头进行XY轴平面内位移,打印平台可进行升降,扁长条型的形状可以覆盖到喷头在整个Y轴的移动区域,这样喷头在XY平面内移动到任意位置都能被吹到风,但是,该窗口为扁长条型,开口较大,吹出的风会分散开而难以集中,故而冷却效果会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提供一种吹风口与喷头同步设置的3D打印机,其结构简单,可对打印模型进行及时且较为理想地冷却散热。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来实现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吹风口与喷头同步设置的3D打印机,它包括风机组件、打印平台、与所述打印平台相配合的Z轴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打印平台上方的喷头和与所述喷头相配合的XY轴驱动机构,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出风腔体,所述出风腔体设置在位于所述打印平台和所述喷头之间的区域的一侧,所述出风腔体具有一个出风口,所述出风腔体和所述出风口均为扁长条型,所述XY轴驱动机构包括Y轴梁体和滑动设置在所述Y轴梁体上的X轴梁体,所述出风口平行于所述Y轴梁体,所述出风口的外部套设有柔性集风罩,所述柔性集风罩具有一个吹风口,所述吹风口沿着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移动并朝向所述喷头。
[0006]在上述方案中,在扁长条型的出风口外套设一个柔性集风罩,风从出风腔体吹出
时只能从柔性集风罩的吹风口吹出,而由于柔性集风罩是柔性的,故而可以实现吹风口位置的变动,这样的话,当设置有喷头的X轴梁体在Y轴梁体上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吹风口可沿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移动也就是也可以进行Y轴方向的移动,吹风口可始终对齐并正向朝着喷头的位置,实现吹风口与喷头同步设置的目的,可较为理想的及时对喷头和喷头下方附近的模型的热熔耗材冷却散热。
[0007]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吹风口的靠近所述喷头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直筒,所述连接直筒上设置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X轴梁体的端部相连接。
[0008]在上述方案中,连接直筒为笔直形态,风从连接直筒吹出时,可形成线性风,故而更不易分散。另外,连接直筒通过连接块可同步连接至X轴梁体,X轴梁体一旦移动,受到连接块的牵引作用,连接直筒也会跟着同步移动。
[0009]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直筒与所述吹风口一体成型设置。
[0010]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吹风口的靠近所述喷头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与所述X轴梁体的端部相连接,所述连接软管末端开口朝向所述喷头。
[0011]在上述方案中,吹风口的实际位置可能离X轴梁体较远,这样的话,吹风口离喷头的位置就更远了,故而设计连接软管用于将吹风口等效延续到X轴梁体的端部的位置处,这样,风从吹风口吹出在经过连接软管吹出,最终吹出的位置将更靠近喷头,故而冷却散热效果会比较好一些。
[0012]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3D打印机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室,所述打印平台和所述喷头位于所述工作腔室的内部,所述风机组件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工作腔室的外部,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泵和风泵驱动器,所述出风腔体和所述风泵相连通,所述出风腔体的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工作腔室的内侧壁上。
[0013]在上述方案中,风机组件相对于工作腔室是外置形式,整个风机组件并不会与喷头接触,更不会负载在喷头上,故而不会对喷头增加负重,喷头运动精度高。
[0014]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吹风口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出风口的截面尺寸,所述柔性集风罩的一侧与所述出风口相密封连接,所述柔性集风罩的另一侧与所述吹风口相密封连接,所述柔性集风罩整体外形为锥形。
[0015]在上述方案中,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扁长条型出风,本技术采用口径较小的吹风口执行出风任务,风吹出后比较集中,不分散,后续的喷头和模型的冷却效果较好。
[0016]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集风罩为风琴罩。
[0017]在上述方案中,柔性集风罩以风琴罩的形式,可拉扯伸缩,适配吹风口的可移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风机组件和XY轴驱动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0019]图2是连接软管和X轴梁体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
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1]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吹风口与喷头同步设置的3D打印机,它包括风机组件、打印平台1、与所述打印平台1相配合的Z轴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打印平台1上方的喷头2和与所述喷头2相配合的XY轴驱动机构,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出风腔体3,所述出风腔体3设置在位于所述打印平台1和所述喷头2之间的区域的一侧,所述出风腔体3具有一个出风口,所述出风腔体3和所述出风口均为扁长条型,所述XY轴驱动机构包括Y轴梁体4和滑动设置在所述Y轴梁体4上的X轴梁体5,所述出风口平行于所述Y轴梁体4,所述出风口的外部套设有柔性集风罩6,所述柔性集风罩6具有一个吹风口7,所述吹风口7沿着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移动并朝向所述喷头2。在扁长条型的出风口外套设一个柔性集风罩6,风从出风腔体3吹出时只能从柔性集风罩6的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吹风口与喷头同步设置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组件、打印平台(1)、与所述打印平台(1)相配合的Z轴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打印平台(1)上方的喷头(2)和与所述喷头(2)相配合的XY轴驱动机构,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出风腔体(3),所述出风腔体(3)设置在位于所述打印平台(1)和所述喷头(2)之间的区域的一侧,所述出风腔体(3)具有一个出风口,所述出风腔体(3)和所述出风口均为扁长条型,所述XY轴驱动机构包括Y轴梁体(4)和滑动设置在所述Y轴梁体(4)上的X轴梁体(5),所述出风口平行于所述Y轴梁体(4),所述出风口的外部套设有柔性集风罩(6),所述柔性集风罩(6)具有一个吹风口(7),所述吹风口(7)沿着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移动并朝向所述喷头(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吹风口与喷头同步设置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口(7)的靠近所述喷头(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直筒(8),所述连接直筒(8)上设置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与所述X轴梁体(5)的端部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吹风口与喷头同步设置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直筒(8)与所述吹风口(7)一体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启发黄勇辉邝腾旺陈玉琢陈俊平成位军林海灿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三绿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