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1671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9
本申请公开了导尿系统,包括导尿管、尿液收集容器以及连接导尿管和尿液收集容器的连接导管,所述连接导管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间设置有虹吸器,所述虹吸器包括壳体A和虹吸管,壳体A上端设有进液口A,进液口A通过第一管路连接导尿管,所述虹吸管包括上弯管和进液管,进液管一端在壳体A内腔中,另一端连接上弯管进液口,从进液口A流入壳体A内腔中的液体从进液管进入上弯管后,从上弯管出液口流出,最终经第二管路流入尿液收集容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虹吸器控制膀胱中尿液排出,尿液排出与膀胱内压力相关,循环过程与人类正常生理泌尿一致,避免人为控制导尿或连续导尿对膀胱造成的不利影响。连续导尿对膀胱造成的不利影响。连续导尿对膀胱造成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尿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导尿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导尿是将导尿管从尿道插入膀胱排尿的方法,是临床上常规操作,临床上,经常有泌尿疾病、急性尿潴留患者需要导尿,有时,大规模手术前后的非泌尿疾病患者也需要导尿。
[0003]目前,导尿的方法主要有持续性导尿(留置导尿管)、间歇性导尿(留置导尿管)、间歇性导尿(非留置导尿管)。持续性导尿(留置导尿管)是将导尿管一直留置在病人体内,连续不断地将尿液导出膀胱外,需定期更换新导尿管或直至病情许可时拔掉导尿管;间歇性导尿(留置导尿管)与持续性导尿(留置导尿管)的差异为每隔一段时间,手动控制导尿管路开关进行导尿;间歇性导尿(非留置导尿管)是将导尿管每隔一段时间插入膀胱,进行导尿一次,在膀胱排空后即将导尿管拔出。
[0004]持续性导尿时,膀胱中的尿液将随时从体内排出,膀胱将一直处于排空状态。此时,膀胱会卷曲在一起,如果时间过长,会导致膀胱明显挛缩,无法储存尿液,使患者排尿频繁,很难再次保留导尿管或更换膀胱瘘。同时,也打乱了膀胱充盈及排空的正常周期性泌尿生理现象,进而导致产生尿意的神经系统紊乱。患者在去除导尿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泌尿神经系统的紊乱,会经常出现尿意失灵、尿失禁等现象。因此,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排尿一次,以维持膀胱的容量,避免膀胱挛缩以及泌尿神经系统紊乱。但是,间歇性导尿是用人工手动控制导尿系统管路开关进行导尿,可以解决膀胱挛缩及泌尿神经系统紊乱现象,但若患者不便操作排尿系统或无人协助时,可能会出现漏尿或膀胱损伤。
[0005]目前使用的导尿装置通常由导尿管和尿袋组成,导尿管一端经尿道插入膀胱,另一端通过连接导管与尿袋(或尿瓶)连接,在连接导管上设置有卡扣来夹持连接导管以控制导尿装置的开启及调控尿液的流量大小。卡扣上设有不等宽的夹持间隙,当连接导管位于夹持间隙大间隙侧,连接导管畅通无变形,从大间隙侧向小间隙侧移动,连接导管变形直至内壁贴合,连接导管封闭。采用卡扣调节导尿装置开关,需要人为去控制,无法与使用者的排尿生理建立联系,而排尿过频或过少均会对膀胱产生不利影响,而影响膀胱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自动实现膀胱充盈及排空的正常周期性泌尿生理现象。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尿系统,该导尿系统可与使用者的排尿生理相关联,使导尿如同正常的生理排尿,避免人为控制对膀胱造成的不利影响。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导尿系统,包括导尿管、尿液收集容器以及连接导尿管和尿液收集容器的连接导管,所述连接导管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间设置有虹吸器,所述虹吸器包括壳体A和虹吸管,壳体A上端设有进液口A,进液口A通过第一管路连接导尿管,所
述虹吸管包括上弯管,上弯管的进液端与壳体A的内腔导通,流入壳体A的内腔中的液体进入上弯管后,从上弯管出液口流出,最终经第二管路流入尿液收集容器。
[0008]所述上弯管进液端连接进液管,进液管一端在壳体A内腔中,另一端与上弯管连接。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壳体A上端还设有进液口C,壳体A下端设有出液口A,上弯管的出液端与进液口C连接,进液口C与出液口A导通。
[00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A内腔纵向间隔为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第一内腔上端设有进液口A,第二内腔下端设有出液口A,虹吸管的进液管下端设置在第一内腔中,上弯管进液口与进液管上端连接,上弯管出液口与进液口C连接,进液口C与第二内腔相通。所述第一内腔与设有单向阀的进气口连通。
[0011]更优地, 所述进液管下端连接增压机构,所述增压机构包括壳体B和壳体B内腔中的重物,壳体B上下端分别设有出液口B和进液口B,出液口B与进液管连接,进液口B处设有重物,通过重物封闭或开启进液口B。
[0012]更优地,所述重物下方设有密封件,重物通过密封件封闭或开启进液口B。
[0013]进一步地,虹吸管的进液管下端设置在壳体A内腔中,进液口C下端经连接管与出液口A连接。 所述壳体A内腔与设有单向阀的进气口连通。
[0014]所述壳体A包括上壳和下壳,进液口A设置在上壳上端,出液口A设置在下壳下端。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式,上弯管出液口直接与第二管路连接。
[0016]所述尿液收集容器为弹性体制成的尿袋;或为硬材质制成的尿瓶/尿袋,其上设有与大气相通的进气管。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导尿系统在导尿管和集尿袋之间的连接导管上设置虹吸器,当尿液逐渐积蓄,膀胱逐渐充盈,压力逐渐增大,在压力达到虹吸器设定的压力时,排尿系统会自动打开,直至膀胱及导尿系统内尿液排空,膀胱将进入下一个充盈、排空的生理周期循环。通过虹吸器控制膀胱中尿液排出,尿液排出与膀胱内压力、虹吸器压力设置相关,与使用者的排尿生理相关联,避免人为控制对膀胱造成的不利影响。该系统可以适用不同膀胱压力,通过调节虹吸器压力设置,使之等同于使用者的膀胱压力(膀胱压可以刺激泌尿系统神经产生尿意)。通过该系统可以轻松实现膀胱充盈、排空的正常生理周期循环。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一种导尿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第一种虹吸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第二种虹吸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第三种虹吸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壳体A俯视图。
[0024]图6是另一种导尿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第四种虹吸器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第五种虹吸器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导尿管,2连接导管,21第一管路,22第二管路,3虹吸器,31壳体A,311上壳,312下壳,321进液口A,322进液口C,33出液口A,34第一内腔,35第二内腔,36虹吸管,361进液管,362上弯管, 37增压机构,371壳体B,372出液口B,373进液口B,374重物,375密封件,38连接管,39单向阀,4尿液收集容器,41进气管,5膀胱。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9]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导尿系统,包括导尿管、尿液收集容器以及连接导尿管和尿液收集容器的连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导管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间设置有虹吸器,所述虹吸器包括壳体A和虹吸管,壳体A上端设有进液口A,进液口A通过第一管路连接导尿管,所述虹吸管包括上弯管和进液管,进液管一端在壳体A内腔中,另一端连接上弯管进液口,从进液口A流入壳体A内腔中的液体从进液管进入上弯管后,从上弯管出液口流出,最终经第二管路流入尿液收集容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A上端还设有进液口C,壳体A下端设有出液口A,上弯管的出液端与进液口C连接,进液口C与出液口A导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A内腔纵向间隔为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第一内腔上端设有进液口A,第二内腔下端设有出液口A,虹吸管的进液管下端设置在第一内腔中,上弯管进液口与进液管上端连接,上弯管出液口与进液口C连接,进液口C与第二内腔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尿系统,其特征在于:虹吸管的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勇李敏胡峰林杨运超王建徽
申请(专利权)人:中盛美山东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