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160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属于车辆辅助系统技术领域;它包括中冷器、压力传感器、电堆冷却液入口温度传感器、电堆、电堆冷却液出口温度传感器、电堆冷却液循环泵、电堆冷却液循环三通电磁阀、电堆散热器、电加热装置、去离子装置、电堆冷却液膨胀壶、动力电池冷却液膨胀壶、动力电池冷却液循环泵、动力电池冷却液循环三通电磁阀、动力电池散热器、动力电池冷却液进口温度传感器、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加热循环三通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实现了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低温快速预热和精准温度控制,降低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成本,提高安全性。提高安全性。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辅助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氢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直流电能的发电装置,具有清洁、高效、环境友好的优点。在国家双碳政策推动下,氢燃料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分布式发电、轨道交通等领域发展迅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0003]氢燃料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产生与输出电能相当的热能,如不能及时有效将这部门热能进行转移,则可能导致质子交换膜干燥,降低膜性能,进而影响燃料电池输出特性和寿命;而在低温下,因结冰、电化学活性降低等原因,导致燃料电池无法直接启动,必须将其加热至合适的低温启动温度。对于锂离子动力电池,在极低温度下放电可能会诱导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破裂,造成容量不可逆损失;在低温下充电,锂离子可能在负极表面直接生成金属锂枝晶,易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高温可能造成锂离子电池内部副反应增加,形成不可逆容量损失,甚至有可能引发热失控。因此,在现有的燃料电池汽车中,通常采用既为燃料电池配备若干电加热装置的方法实现燃料电池能够在低温环境下实现冷启动,又为动力电池配备若干电加热装置,确保动力电池能够在低温环境下工作;同时,在燃料电池和动力电池工作温度较高时,分别通过散热器为其散热,确保工作在合适的温度区间。显然在这套系统中需要布置多个电加热装置,而也会需要较多的高低压束线进行配置,从而导致系统成本较高,且存在一定的高压漏电风险;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热管理系统,以实现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低温快速预热和精准温度控制,降低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成本,提高安全性。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它包括中冷器和电堆;在中冷器和电堆的冷却管路出口侧均通过电堆冷却液循环泵后汇入至电堆冷却液循环三通电磁阀;在电堆的出入口管路侧分别安装有电堆冷却液出口温度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器和电堆冷却液入口温度传感器;电堆冷却液循环三通电磁阀的另外两个接口分别接至电堆散热器和电加热装置上;在电堆冷却液循环泵输入至电堆冷却液循环三通电磁阀的管道上还接有支管,该支管通过去离子装置后连接到电堆冷却液膨胀壶上;电堆散热器的一个出口侧连接至电堆冷却液膨胀壶上;在电堆冷却液膨胀壶、电加热装置和电堆散热器的出口端还设置有一根并接至至电堆的入口处的管线,且在该管线上还设置有与中冷器入口侧相接的支管;
[0007]在电加热装置上还设置有一对出入口接管,该入口接管与动力电池加热循环三通电磁阀的一个出口相接,而出口接管则接至动力电池加热循环三通电磁阀输出到与动力电
池冷却液循环泵的管路上;动力电池加热循环三通电磁阀的入口接至动力电池包上;动力电池冷却液循环泵的出口管通过动力电池冷却液循环三通电磁阀分为两股管路,其中一股经过动力电池散热器后与另一股相汇连接至动力电池包的入口处;在动力电池包的入口管道上还设置有动力电池冷却液进口温度传感器;在连接动力电池冷却液进口温度传感器与动力电池包之间的管道上还设置有用于接入动力电池冷却液膨胀壶的支管;电池冷却液膨胀壶的出口接入至动力电池加热循环三通电磁阀输出到与动力电池冷却液循环泵的管路上。
[0008]优选的,该控制器以中冷器和电堆作为电堆热管理系统的管理对象;以压力传感器、电堆冷却液入口温度传感器、电堆冷却液出口温度传感器为电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输入;同时又以动力电池包为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热管理对象;以动力电池冷却液进口温度传感器为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控制输入。
[0009]本技术有益效果: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将现有的燃料电池系统与动力电池系统改造为仅需一个电加热装置的系统构造,减少了电加热装置及高低压线束配置数量,降低了系统成本;同时,因高压器件数量减少,降低了高压漏电风险点数,也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施例中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0012]附图标记说明:1

中冷器;2、压力传感器;3、电堆冷却液入口温度传感器;4、电堆;5、电堆冷却液出口温度传感器;6、电堆冷却液循环泵;7、电堆冷却液循环三通电磁阀;8、电堆散热器;9、电加热装置;10、去离子装置;11、电堆冷却液膨胀壶;12、动力电池冷却液膨胀壶;13、动力电池冷却液循环泵;14、动力电池冷却液循环三通电磁阀;15、动力电池散热器;16、动力电池冷却液进口温度传感器;17、动力电池包;18、动力电池加热循环三通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介绍:
[0014]实施例:
[0015]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它包括中冷器1和电堆4;在中冷器1和电堆4的冷却管路出口侧均通过电堆冷却液循环泵6后汇入至电堆冷却液循环三通电磁阀7;在电堆4的出入口管路侧分别安装有电堆冷却液出口温度传感器5以及压力传感器2和电堆冷却液入口温度传感器3;电堆冷却液循环三通电磁阀7的另外两个接口分别接至电堆散热器8和电加热装置9上;在电堆冷却液循环泵6输入至电堆冷却液循环三通电磁阀7的管道上还接有支管,该支管通过去离子装置10后连接到电堆冷却液膨胀壶11上;电堆散热器8的一个出口侧连接至电堆冷却液膨胀壶11上;在电堆冷却液膨胀壶11、电加热装置9和电堆散热器8的出口端还设置有一根并接至至电堆4的入口处的管线,且在该管线上还设置有与中冷器1入口侧相接的支管;
[0016]在电加热装置9上还设置有一对出入口接管,该入口接管与动力电池加热循环三通电磁阀18的一个出口相接,而出口接管则接至动力电池加热循环三通电磁阀18输出到与动力电池冷却液循环泵13的管路上;动力电池加热循环三通电磁阀18的入口接至动力电池
包17上;动力电池冷却液循环泵13的出口管通过动力电池冷却液循环三通电磁阀14分为两股管路,其中一股经过动力电池散热器15后与另一股相汇连接至动力电池包17的入口处;在动力电池包17的入口管道上还设置有动力电池冷却液进口温度传感器16;在连接动力电池冷却液进口温度传感器16与动力电池包17之间的管道上还设置有用于接入动力电池冷却液膨胀壶12的支管;电池冷却液膨胀壶12的出口接入至动力电池加热循环三通电磁阀18输出到与动力电池冷却液循环泵13的管路上。
[0017]在上述设备中,中冷器1、压力传感器2、电堆冷却液入口温度传感器3、电堆4、电堆冷却液出口温度传感器5、电堆冷却液循环泵6、电堆冷却液循环三通电磁阀7、电堆散热器8、电加热装置9、去离子装置10和电堆冷却液膨胀壶11形成了一个电堆热管理系统
[0018]动力电池冷却液膨胀壶12、动力电池冷却液循环泵13、动力电池冷却液循环三通电磁阀14、动力电池散热器15、动力电池冷却液进口温度传感器16、动力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中冷器(1)和电堆(4);在中冷器(1)和电堆(4)的冷却管路出口侧均通过电堆冷却液循环泵(6)后汇入至电堆冷却液循环三通电磁阀(7);在电堆(4)的出入口管路侧分别安装有电堆冷却液出口温度传感器(5)以及压力传感器(2)和电堆冷却液入口温度传感器(3);电堆冷却液循环三通电磁阀(7)的另外两个接口分别接至电堆散热器(8)和电加热装置(9)上;在电堆冷却液循环泵(6)输入至电堆冷却液循环三通电磁阀(7)的管道上还接有支管,该支管通过去离子装置(10)后连接到电堆冷却液膨胀壶(11)上;电堆散热器(8)的一个出口侧连接至电堆冷却液膨胀壶(11)上;在电堆冷却液膨胀壶(11)、电加热装置(9)和电堆散热器(8)的出口端还设置有一根并接至至电堆(4)的入口处的管线,且在该管线上还设置有与中冷器(1)入口侧相接的支管;在电加热装置(9)上还设置有一对出入口接管,该入口接管与动力电池加热循环三通电磁阀(18)的一个出口相接,而出口接管则接至动力电池加热循环三通电磁阀(18)输出到与动力电池冷却液循环泵(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丽君何昌奎罗才震田云波文小伟陈大华朱前兵汪克华李建芳许洪珊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