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热炉电极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1419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热炉电极密封装置,涉及矿热炉技术领域。包括:连接件,设置于电极上;至少一层防火帘,所述防火帘呈筒状结构,所述防火帘套接于电极的外部,且所述防火帘的第一端通过连接件与电极形成密封连接,所述防火帘的第二端与中心炉盖形成密封连接,所述连接件、防火帘、中心炉盖和电极之间能够形成密闭腔,所述密闭腔与所述防火帘的外部相隔绝,电极孔沿竖直方向投影的外轮廓位于所述防火帘沿竖直方向投影的外轮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人多次进行现场观察并通过多次改造、实验,最终采用在压力环上安装连接工装,在连接工装上安装防火帘的方式,成功的解决了电极孔的不密封问题,且防火帘密封使用周期可达两个月以上。两个月以上。两个月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热炉电极密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矿热炉
,具体为一种矿热炉电极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压力环

铜瓦

双抱闸式电极控制装置结构的矿热炉,在生产中经常会出现断电极的生产事故,其严重影响矿热炉的生产稳定性。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电极与中心炉盖的电极孔之间密闭效果不佳。这也是目前本领域内该设备的使用厂家和生产厂家都无法解决的重大缺陷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在生产操作过程中,三相电极在中心炉盖的电极孔内要进行上下活动操作,以起到调节和平衡三相电极电流的作用。但是上述操作同时也会使大量的空气从电极孔与电极之间的间隙进入炉内。进而造成生产过程中电极氧化严重,容易出现连续硬断事故。而在电极硬断后,恢复电极焙烧的过程又比较慢(长达48小时以上),每次发生电极硬断时,均会直接损失矿热炉2天以上的正常产能,且每月电极硬断事故会至少发生一次甚至多次,严重制约着矿热炉的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热炉电极密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热炉电极密封装置,包括:连接件,设置于电极上;至少一层防火帘,所述防火帘呈筒状结构,所述防火帘套接于电极的外部,且所述防火帘的第一端通过连接件与电极形成密封连接,所述防火帘的第二端与中心炉盖形成密封连接,所述连接件、防火帘、中心炉盖和电极之间能够形成密闭腔,所述密闭腔与所述防火帘的外部相隔绝,电极孔沿竖直方向投影的外轮廓位于所述防火帘沿竖直方向投影的外轮廓内,所述防火帘沿竖直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大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中心炉盖之间沿竖直方向上的最大间距,所述防火帘第一端可随所述电极产生相对于所述防火帘第二端的相对位移,所述相对位移的方向平行于所述电极的轴向。
[0005]本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防火帘的内径自上而下递增。
[0006]本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防火帘为硅胶材质的帘幕。
[0007]本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帘幕的耐高温温度不低于1200℃,且所述帘幕的壁厚大于等于16mm,小于等于24mm。
[0008]本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压力环;连接工装,所述连接工装套接于压力环外,且所述防火帘的第一端套接固定于连接工装上。
[0009]本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连接工装包括一对半圆环,每一个所述的半圆环上均设置有连接片,两个所述半圆环可通过连接片拼接为圆环,所述圆环与所述压力环相适配;所述防火帘第一端的内表面通过钢扎带与所述圆环的外表面向抵触。
[0010]本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圆环和所述防火帘之间还设置有防脱结构,所述防脱结构用于防止所述防火帘与所述圆环相脱离。
[0011]本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防脱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圆环底部边缘,沿所述圆环径向突出于所述圆环外表面的环形凸起,和/或绕所述圆环的轴心线,开设于所述圆环外表面的至少一条防滑槽。
[0012]本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防脱结构包括:多个挂钩,多个所述挂钩绕所述圆环的圆周设置于所述圆环的外表面;与多个所述挂钩一一对应的吊环,多个所述吊环设置于所述防火帘的第一端,对应的所述吊环和所述挂钩相适配。
[0013]本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半圆环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所述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的壁厚一致,且所述第一半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半环的内径;其中,所述第一半环用于与压力环相连接,所述第二半环用于与防火帘相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该矿热炉电极密封装置,通过技术人多次进行现场观察并通过多次改造、实验,最终采用在压力环上安装连接工装,在连接工装上安装防火帘的方式,成功的解决了电极孔的不密封问题,且防火帘密封使用周期可达两个月以上,非常有效的控制从电极孔进入矿热炉内的空气量,彻底的解决了电极氧化硬断的技术问题。
[0016]同时,本技术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能够有效控制进入矿热炉内的空气量、避免电极氧化而发生硬断;其能够控制烟气粉尘外泄,解决现场扬尘及环境卫生;其能够确保电极工作端使用周期,起到降本节支、稳定高效生产;其能够提高炉内煤气浓度以便于更好的回收和利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所提出的半圆环的立体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所提出的半圆环的主视图。
[0021]图中:1、中心炉盖;2、电极;3、电极孔;4、压力环;5、连接工装;51、第一半环;52、第二半环;53、环形凸起;54、连接片;55、防滑槽;6、防火帘;7、钢扎带;8、密闭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
[0025]应注意的是,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或说明,则在随后的附图的说明中将不需要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和描述。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矿热炉电极密封装置,包括:连接件和防火帘6。其中,连接件设置在电极2上。防火帘6呈筒状结构,且防火帘6套接于电极2的外部。防火帘6第一端通过连接件电极2形成密封连接,防火帘6的第二端与中心炉盖1的形成密封连接。从而,连接件、防火帘6、中心炉盖1和电极2之间能够形成密闭腔8,密闭腔8与防火帘6的外部相隔绝。从图1和图2,我们可以看出,电极2是在密闭腔8内的,当电极2在进行上下移动工作时,位于密闭腔8外部的空气无法从电极孔3与电极2之间的间隙进入矿热炉内部。进而能够有效的抑制电极2被氧化而发生硬断事故。因此,我们需要清楚的是,防火帘6需要覆盖住电极孔3,才能达到上述效果。因此,电极孔3沿竖直方向投影的外轮廓需要位于防火帘6沿竖直方向投影的外轮廓内。同时,为了保证密闭腔8时刻都具有密闭性。防火帘6第一端可随电极2产生相对于防火帘6第二端的相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热炉电极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设置于电极(2)上;至少一层防火帘(6),所述防火帘(6)呈筒状结构,所述防火帘(6)套接于电极(2)的外部,且所述防火帘(6)的第一端通过连接件与电极(2)形成密封连接,所述防火帘(6)的第二端与中心炉盖(1)形成密封连接,所述连接件、防火帘(6)、中心炉盖(1)和电极(2)之间能够形成密闭腔(8),所述密闭腔(8)与所述防火帘(6)的外部相隔绝,电极孔(3)沿竖直方向投影的外轮廓位于所述防火帘(6)沿竖直方向投影的外轮廓内,所述防火帘(6)沿竖直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大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中心炉盖(1)之间沿竖直方向上的最大间距,所述防火帘(6)第一端可随所述电极(2)产生相对于所述防火帘(6)第二端的相对位移,所述相对位移的方向平行于所述电极(2)的轴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热炉电极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帘(6)的内径自上而下递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热炉电极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帘(6)为硅胶材质的帘幕。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热炉电极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帘幕的耐高温温度不低于1200℃,且所述帘幕的壁厚大于等于16mm,小于等于24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热炉电极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压力环(4);连接工装(5),所述连接工装(5)套接于压力环(4)外,且所述防火帘(6)的第一端套接固定于连接工装(5)上。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维斌纪江林虞江山向洪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北港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