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框架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1389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8
本申请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模板框架及其施工方法。一种模板框架,包括外侧模板组、吊模组、柱模板组、封边模板、第一钢筋组及第二钢筋组。外侧模板沿第一方向延伸。吊模组与外侧模板相对设置,以形成反坎空间,反坎空间用于形成反坎。柱模板组沿第二方向延伸,柱模板组位于外侧模板及吊模组的一端,柱模板组形成有墙柱空间。封边模板位于外侧模板组及吊模组靠近柱模板组的一端,并与外侧模板组及吊模组连接。第一钢筋组位于反坎空间,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钢筋组的一端穿过封边模板。第二钢筋组位于墙柱空间,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钢筋组与第一钢筋组穿过封边模板的一端连接。封边模板能够阻反坎空间内的混凝土流向墙柱空间。墙柱空间。墙柱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板框架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板框架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反坎是相对于地面凸起的混凝土翻边,用于防止水流进室内,通常会在阳台、厨房及卫生间等建筑中设置反坎。部分反坎相邻于墙柱,在浇筑成型时,浇筑反坎的混凝土容易流向墙柱,从而影响浇筑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模板框架及其施工方法,能够阻挡混凝土流向墙柱。
[0004]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板框架,包括外侧模板组、吊模组、柱模板组、封边模板、第一钢筋组及第二钢筋组。所述外侧模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吊模组与所述外侧模板相对设置,以形成反坎空间,所述反坎空间用于形成反坎。所述柱模板组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柱模板组位于所述外侧模板及所述吊模组的一端,所述柱模板组形成有墙柱空间。所述封边模板位于所述外侧模板组及所述吊模组靠近所述柱模板组的一端,并与所述外侧模板组及所述吊模组连接。所述第一钢筋组位于所述反坎空间,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钢筋组的一端穿过所述封边模板。所述第二钢筋组位于所述墙柱空间,并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钢筋组与所述第一钢筋组穿过所述封边模板的一端连接。
[0005]上述实施例的模板框架中,由于第二钢筋组位于墙柱空间内,第一钢筋组与第二钢筋组连接,使得形成的反坎与墙柱相连接,并且墙柱能够承担反坎的受力,以提升反坎的质量。第一钢筋组能够穿过封边模板,以防止封边模板与第一钢筋组之间产生干涉。封边模板设置于外侧模板组及吊模组的一端,能够阻反坎空间内的混凝土流向墙柱空间,并且能够限定外侧模板组及吊模组在第三方向移动,以提升浇筑成型的质量。
[0006]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边模板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贯穿所述封边模板沿第一方向的两侧以及下端,所述第一钢筋组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通槽与所述第二钢筋组连接。
[0007]上述实施例的模板框架中,封边模板从上至下安装,安装方向与第二钢筋组的延伸方向一致,封边模板不会与第二钢筋组发生干涉,通槽沿第二方向贯穿以使封边模板不会与第一钢筋组干涉,便于封边模板的安装。
[0008]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边模板设有填缝层,所述填缝层位于所述通槽。
[0009]上述实施例的模板框架中,填缝层将封边模板的通槽填补,并将封边模板中相邻的两个挡条连接。填缝层既能够阻挡混凝土从通槽中渗出,也能够将相邻的两个挡条连接形成一体,增加封边模板在的强度。
[0010]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槽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
[0011]上述实施例的模板框架中,第一钢筋组中的每根钢筋能够相互间隔,并保持稳定,
减少浇筑混凝土时第一钢筋组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多个通槽,与设置一个大的通槽相比,可以减小通槽的整体尺寸,从而让位于两个通槽之间的封边模板的挡条阻挡混凝土,减少反坎空间的混凝土流出的情况发生。
[0012]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边模板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位置与所述外侧模板组或所述吊模组位置对应。
[0013]上述实施例的模板框架中,通过紧固件穿设于连接孔以对应的外模板的孔或者吊模板的孔,以使封边模板固定于外模板及吊模板。
[0014]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侧模板组包括连接模板,所述连接模板的下端与所述柱模板组的上端连接,并设置于所述外侧模板组的外模板与所述封边模板之间,以使在上投影视图中,所述反坎至少部分与所述墙柱重叠。
[0015]上述实施例的模板框架中,反坎的一部分能够伸入墙柱内,以便于增加反坎与墙柱的连接稳定性。
[0016]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边模板的形状为片状。
[0017]上述实施例的模板框架中,使得封边模板沿第一方向的厚度小,从而封边模板能够在较小的环境中顺利地伸入第一钢筋组及第二钢筋组中而不发生干涉,便于封边模板的安装。
[0018]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模板框架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0019]搭建所述模板框架。
[0020]浇筑混凝土,以使所述反坎空间形成反坎,所述墙柱空间形成墙柱。
[0021]经过第一预设时间后拆卸所述封边模板。
[0022]经过第二预设时间后拆卸所述外侧模板组、所述吊模组及所述柱模板组。
[0023]上述实施例的模板框架的施工方法中,由于相邻于交错设置的第一钢筋组及第二钢筋组,封边模板的安装空间小,在拆卸封边模板时不便于施力。因此经过第一预设时间反坎空间的混凝土以部分凝固,先将封边模板拆卸后,反坎空间内的混凝土不会流出反坎空间,而让其他模板组继续保持,以确保混凝土成型的强度。
[0024]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2h

3h。
[0025]上述实施例的模板框架的施工方法中,在该时间段内,既不会出现封边模板拆卸过早,反坎空间内的混凝土还没凝结,导致从反坎空间流出的情况,也不会出现拆卸时间过完,封边模板与混凝土连接强度过大,导致封边模板无法拆卸的情况发生。
[0026]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浇筑混凝土之前还包括步骤:朝所述封边模板的通槽喷涂填缝剂,以使所述封边模板的所述通槽中形成所述填缝层。
[0027]上述实施例的模板框架的施工方法中,通过喷涂填缝剂,能够将封边模板的通槽封堵,以阻挡混凝土流出,并且填缝剂能够将相邻的两个挡条形成一体,以增加封边模板的强度。
[0028]本申请的通过设置封边模板以阻挡混凝土从反坎空间中流出,并且将外侧模板组与吊模组连接,以保持外侧模板组的吊模组的稳定,减少跑模的情况发生。通过设置通槽将封边模板的下端挂穿,以使封边模板可以从上之下安装,安装过程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模板框架的立体结构图。
[0030]图2是图1中第二钢筋组及柱模板组的立体结构图。
[0031]图3是图1中第一柱模板的立体结构图。
[0032]图4是图1中第一钢筋组、第二钢筋组、外侧模板组、吊模组及柱模板组的立体结构图。
[0033]图5是图1中第一钢筋组、外侧模板组及吊模组的立体结构图。
[0034]图6是图1中第一钢筋组、第二钢筋组、外侧模板组、吊模组及柱模板组的俯视图。
[0035]图7是图1中第一钢筋组与封边模板的侧视图。
[0036]图8是图1中另一实施例的第一钢筋组与封边模板的侧视图。
[0037]图9是图1中第一钢筋组、填缝层及封边模板的侧视图。
[003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9]模板框架
ꢀꢀꢀꢀꢀꢀꢀꢀꢀꢀ
100
ꢀꢀꢀꢀꢀꢀꢀꢀꢀꢀꢀꢀꢀꢀꢀꢀꢀꢀꢀꢀ
通槽
ꢀꢀꢀꢀꢀꢀꢀꢀꢀꢀꢀꢀ
41
[0040]外侧模板组
ꢀꢀꢀꢀꢀꢀꢀꢀ
10
ꢀꢀꢀꢀꢀꢀꢀꢀꢀꢀꢀꢀꢀꢀꢀꢀꢀꢀꢀꢀꢀ
连接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板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模板组,所述外侧模板沿第一方向延伸;吊模组,所述吊模组与所述外侧模板相对设置,以形成反坎空间,所述反坎空间用于形成反坎;柱模板组,所述柱模板组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柱模板组位于所述外侧模板及所述吊模组的一端,所述柱模板组形成有墙柱空间;封边模板,所述封边模板位于所述外侧模板组及所述吊模组靠近所述柱模板组的一端,并与所述外侧模板组及所述吊模组连接;第一钢筋组,所述第一钢筋组位于所述反坎空间,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钢筋组的一端穿过所述封边模板;第二钢筋组,所述第二钢筋组位于所述墙柱空间,并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钢筋组与所述第一钢筋组穿过所述封边模板的一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模板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贯穿所述封边模板沿第一方向的两侧以及下端,所述第一钢筋组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通槽与所述第二钢筋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模板设有填缝层,所述填缝层位于所述通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槽沿第三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旺鲜游虎贺亮
申请(专利权)人: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