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空间热环境智能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0791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适应空间热环境智能控制方法,首先,建立空间物理场三维环境模型并进行降阶处理,得到空间物理场实时环境模型;根据工况输入驱动空间物理场实时环境模型进行预测分析;以环境参数和人体参数为输入、人体实时热舒适度为输出,通过神经网络学习输入样本和输出反馈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人体热舒适度模型;基于人体热舒适度模型,实时预测空间内任意位置的人体热舒适度;基于人体热舒适度和空间热负荷数据,确定空间热环境控制目标;基于空间热环境控制目标自动进行系统控制;通过多监测手段识别个体差异,智能化设定控制目标,实现环境控制系统的预测性实时控制调节,既满足了个体最优环境舒适性的要求,又有效降低了功耗成本。有效降低了功耗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空间热环境智能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控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适应空间热环境智能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封闭空间下的环境舒适性直接影响内部人员的心情状态,且不同个体之间有着不同的热感觉要求。如何针对个体差异性,精准、快速调整封闭空间环境温度,定制化实现最优环境控制,是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需求。在传统的温度控制系统中,温度控制的温度设定值是固定的,是假设空间是静态且内部人员热感觉彼此无差的而作出的均衡决策。然而,每个室内人员的热感觉是存在个体差异性,且随着外界环境条件、自身体态特征、人员活动状态而变化,而目前的环境控制系统不具备自适应性。
[0003]此外,由于室内的热惯性较大,传统的控制参数由人工给定,可能使用过量的冷却供气或加热,造成能源浪费,而且达到稳定的控制目标值时间较长。且反映温度控制系统的稳定输出温度往往仅由出风口的温度传感器进行反馈,并不能直接表征经过空间环境传播后的人体表面温度,这些数据无法支撑实时判断人员舒适性,进而导致了环境控制系统不及时和不准确。...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空间热环境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热环境智能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空间物理场三维环境模型;S2,对所述空间物理场三维环境模型进行降阶处理,得到空间物理场实时环境模型;S3,根据工况输入驱动所述空间物理场实时环境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得到空间内环境参数和空间热负荷数据;S4,获取空间内人体参数;S5,以所述环境参数和人体参数为输入、人体实时热舒适度为输出,通过神经网络学习输入样本和输出反馈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人体热舒适度模型;S6,基于所述人体热舒适度模型,实时预测空间内任意位置的人体热舒适度;S7,基于所述人体热舒适度和空间热负荷数据,确定空间热环境控制目标;S8,基于所述空间热环境控制目标自动进行系统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空间热环境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参数通过以下方法获取:使用光学摄像头采集人体图像,对所述人体图像进行识别,评估得到人体的体貌、年龄、穿着、性别、表情、睡眠、饮食和运动特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空间热环境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参数通过以下方法获取:使用红外摄像仪采集人体的热红外图像,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对所述热红外图像进行关键点视觉识别,获得人体皮肤温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空间热环境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参数通过以下方法获取:使用可穿戴设备或者座椅扶手上的感应装置获取人体的温度、心跳、呼吸和睡眠特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空间热环境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参数包括人体温度参数和人体特征参数。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空间热环境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对所述空间物理场三维环境模型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君王小平郭文军谭靖麒王磊潘俊高赞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