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轴类零件加工的预拉伸装夹定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0562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轴类零件加工的预拉伸装夹定位机构,包括第一装夹部分和第二装夹部分,通过第一装夹套筒和第二装夹套筒固定装夹轴类零件的两端,并提供沿轴类零件两端的拉伸力,第一顶尖和所述第二顶尖同轴设置以在轴类零件的两端提供轴类零件的径向定位。此机构将用于加工的轴类零件通过相对设置的第一装夹部分的第一装夹套筒和第二装夹部分的第二装夹套筒装夹后,通过第一装夹部分和第二装夹部分对轴类零件施加反向的预拉伸力,并通过第一顶尖和第二顶尖对轴类零件进行定位,实现对轴类零件的浮动夹持,避免轴类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径向窜动,可显著提高轴类零件加工过程中的装夹定位精度和加工精度,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机床加工技术领域。用于机床加工技术领域。用于机床加工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轴类零件加工的预拉伸装夹定位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机床加工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轴类零件加工的预拉伸装夹定位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轴类零件加工中,对轴类零件比较常用的装夹方式是采用双顶装夹,部分会采用无定位的方式装夹,譬如无心磨和通过式挤压成型。但是,如果对轴类零件的加工涉及到采用螺纹精加工这样的无法采取有效手段避免双顶装夹形变导致加工精度下降的,实在是现有加工手段下的一大难点。另外,在细长杆零件加工上,同样出现这样的装夹问题,即由于双顶装夹,导致工件变形。
[0003]在行业内也出现通过在轴类工件的两端拉伸细长杆后磨削的装夹方式和工艺线路,但目前的此类装夹方式,弊端在于放弃了前后工序加工以及检验的顶尖孔基准,相当于无基准状态,将造成前后工序衔接以及检验上很多不便,更有造成精度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轴类零件加工的预拉伸装夹定位机构,通过在轴类零件的两端拉伸装夹,并分别通过顶针定位,可显著提高轴类零件的装夹和加工精度。
>[0005]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轴类零件加工的预拉伸装夹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相对设置的第一装夹部分和/或者第二装夹部分,所述第一装夹部分包括第一装夹主轴和与第一装夹主轴连接的第一装夹套筒,所述第二装夹部分包括第二装夹主轴和与所述第二装夹主轴连接的第二装夹套筒,所述第一装夹部分和第二装夹部分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装夹套筒和所述第二装夹套筒固定装夹轴类零件的两端,并通过第一拉伸组件和/或者第二拉伸组件提供沿轴类零件两端的拉伸力,所述第一装夹主轴内设有第一顶尖,所述第一顶尖穿过过渡盘和第一摆动盘伸入所述第一装夹套筒内,所述第二装夹主轴内设有第二顶尖,所述第二顶尖穿过第二浮动法兰和第二摆动盘伸入第二装夹套筒内,所述第一顶尖和所述第二顶尖同轴设置以在所述轴类零件的两端提供所述轴类零件的径向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轴类零件加工的预拉伸装夹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夹主轴与第一装夹套筒和第二装夹主轴与第二装夹套筒间均分别连接有端面轴承和摆动盘,所述第一装夹主轴或者第二装夹主轴与所述端面轴承间设有外轴承套和位于端面轴承内侧的内轴承套,所述端面轴承外设有轴承压盖,所述轴承压盖与所述外轴承套之间通过若干连接螺栓连接,所述装夹套筒与所述摆动盘间通过位于一侧的球面垫片浮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 所述的用于轴类零件加工的预拉伸装夹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轴承套设有若干螺栓深孔,各所述螺栓深孔环绕所述第一装夹主轴等弧度间隔排布,各所述连接螺栓分别安装于所述螺栓深孔内,各所述连接螺栓上套设有位于螺栓头下方的第二弹性元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轴类零件加工的预拉伸装夹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设有驱动所述第一顶尖轴向转动的动力驱动装置,此时,所述第一装夹主轴固定连接摆动盘,所述第一装夹套筒间固定连接过渡盘,所述过渡盘外设有浮动法兰,所述浮动法兰固定连接所述摆动盘。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剑锋赵虎郭俊彬莫梓煊鲁晓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威嘉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