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引流管导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0427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硬膜下引流管导向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通过在外导向主体的顶部外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搭接部,利用搭接部将外导向主体搭接在颅骨钻孔处,使外导向主体的圆筒段置于颅内,内导向主体位于外导向主体内,并通过顶部设置的卡接部伸入到外导向主体顶部的搭接部中,进而使内导向主体搭接在外导向主体上,且内导向主体可自由转动调整引导孔朝向,即可自由调整引流管,整体结构简单,且放置和取出操作简单,不会延长手术时间,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软管作为引流管进入硬膜下腔后很难控制方向,进行血肿置换时会造成有的方向没有涉及,导致血肿残留的技术问题。导致血肿残留的技术问题。导致血肿残留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硬膜下引流管导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硬膜下引流管导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硬膜下血肿是创伤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患者往往伴有单侧大面积的硬膜下血肿,可以引起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甚至诱发脑疝危及生命。钻孔引流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收益大的特点。最长选用的手术方式是颅骨钻孔引流术,通过术中置入引流管后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沿着血肿腔的各方向进行灌洗,尽量彻底地置换出硬膜下的血液,解除血肿的占位效应。然后将沿着硬膜下血肿腔的最大径方向留置引流管,直至血液完全引出,最后拔除引流管,治愈出院。
[0003]为了避免挫伤脑组织和脑皮层表面的血管,目前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常选择软管作为引流管。
[0004]但是,软管作为引流管进入硬膜下腔后很难控制方向,进行血肿置换时会造成有的方向没有涉及,导致血肿残留;而位置不好的引流管,还会导致术后血肿引流效果不尽,甚至需要再次手术,加重患者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膜下引流管导向装置,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软管作为引流管进入硬膜下腔后很难控制方向,进行血肿置换时会造成有的方向没有涉及,导致血肿残留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的硬膜下引流管导向装置,包括:外导向主体和内导向主体;
[0007]所述外导向主体呈圆筒状,所述外导向主体顶部外缘向外延伸有搭接部,所述搭接部用于搭接在颅骨钻孔处;
[0008]所述内导向主体呈圆柱状,所述外导向主体套设所述内导向主体的圆筒段,所述内导向主体的顶部外缘向外延伸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伸入到所述搭接部中,以使所述内导向主体的顶部搭接在所述外导向主体的顶部,且所述内导向主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导向主体旋转;
[0009]所述内导向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供引流管穿行的引导孔。
[00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0011]所述搭接部设置有开口朝上的呈圆环状的卡接槽;
[0012]所述卡接部的底部向下延伸设置有呈环状的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能够伸入到所述卡接槽中。
[00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0014]所述搭接部的内侧设置有搭接斜面;
[0015]所述卡接部的底部设置有卡接斜面,所述搭接斜面用于支撑所述卡接斜面。
[00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0017]所述内导向主体的底部和侧壁设置有流通孔,所述流通孔用于脑脊液的流出。
[001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0019]所述内导向主体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有内转动手柄,所述内转动手柄用于带动所述内导向主体在所述外导向主体中转动。
[002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0021]所述内转动手柄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朝上的内固定槽,所述内固定槽用于固定引流管。
[002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0023]所述外导向主体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有外转动手柄,所述外转动手柄用于带动所述外导向主体在颅骨钻孔中转动。
[002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0025]所述外转动手柄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朝上的外固定槽,所述外固定槽用于固定引流管。
[002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0027]所述搭接部设置有呈圆周设置的角度刻度线。
[002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0029]所述卡接部的顶部设置有刻度指示线。
[0030]本技术提供的硬膜下引流管导向装置,通过在外导向主体的顶部外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搭接部,利用搭接部将外导向主体搭接在颅骨钻孔处,使外导向主体的圆筒段置于颅内,内导向主体位于外导向主体内,并通过顶部设置的卡接部伸入到外导向主体顶部的搭接部中,进而使内导向主体搭接在外导向主体上,且内导向主体可自由转动调整引导孔朝向,即可自由调整引流管,整体结构简单,且放置和取出操作简单,不会延长手术时间,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软管作为引流管进入硬膜下腔后很难控制方向,进行血肿置换时会造成有的方向没有涉及,导致血肿残留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硬膜下引流管导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硬膜下引流管导向装置中内导向主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硬膜下引流管导向装置中外导向主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硬膜下引流管导向装置中外导向主体带有卡接槽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硬膜下引流管导向装置中内导向主体带有卡接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硬膜下引流管导向装置中外导向主体带有外转动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硬膜下引流管导向装置中内导向主体带有内转动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标:100

外导向主体;110

搭接部;111

卡接槽;112

搭接斜面;120

外转动手柄;121

外固定槽;130

角度刻度线;200

内导向主体;210

卡接部;211

卡接凸起;212

卡接斜面;220

引导孔;230

流通孔;240

内转动手柄;241

内固定槽;250

刻度指示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1]现有技术方案中,神经外科医师尝试了很多的方法进行引流管的精准置入,如:根据头颅CT/MRI定位选择血肿最厚处颅骨钻孔,扩大骨孔直径至2cm左右,在前后骨孔缘各咬一斜坡骨槽,用于术中硅胶引流管置入血肿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直至引流管流出的液体清亮为止,然后利用骨槽置入引流管并固定,然而,这种方式扩大了硬膜切开的范围,会增加术后气颅的发生率,引流管的方向还是不能进行实时地调整,没有根本解决引流管精准置入的问题。
[0042]也有人尝试设计了引流管置入的导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膜下引流管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导向主体(100)和内导向主体(200);所述外导向主体(100)呈圆筒状,所述外导向主体(100)顶部外缘向外延伸有搭接部(110),所述搭接部(110)用于搭接在颅骨钻孔处;所述内导向主体(200)呈圆柱状,所述外导向主体(100)套设所述内导向主体(200)的圆筒段,所述内导向主体(200)的顶部外缘向外延伸有卡接部(210),所述卡接部(210)伸入到所述搭接部(110)中,以使所述内导向主体(200)的顶部搭接在所述外导向主体(100)的顶部,且所述内导向主体(200)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导向主体(100)旋转;所述内导向主体(200)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供引流管穿行的引导孔(2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膜下引流管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110)设置有开口朝上的呈圆环状的卡接槽(111);所述卡接部(210)的底部向下延伸设置有呈环状的卡接凸起(211),所述卡接凸起(211)能够伸入到所述卡接槽(111)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膜下引流管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110)的内侧设置有搭接斜面(112);所述卡接部(210)的底部设置有卡接斜面(212),所述搭接斜面(112)用于支撑所述卡接斜面(212)。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晋史良苏亦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积水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