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循环修复园林景观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029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水循环修复园林景观池,涉及生态市政园林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处于高处的第一净化单元,第一净化单元至少具有连接至路面的第一区域,第一区域为种植槽;处于高处与第一净化的单元相互连通的第二净化单元,具有至少三层栅格框,栅格框内填充有过滤填料;处于低处的第三净化单元,第三净化单元为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净化区。技术效果是,采用多个净化单元的组合,先进行三层填料吸附,再进行生态净化,可以将路面雨水中含有悬浮颗粒、重金属、有机物和多环芳烃等污染物降低到一定标准,有效的去除大部分的污染物,净化水体,将水体控制无污染的状态下,避免污染其他环境要素。避免污染其他环境要素。避免污染其他环境要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态水循环修复园林景观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市政园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水循环修复园林景观池。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园林的道路结构和景观池是相对独立的两个功能区域,市政道路排水通常直接排入城市雨水管网中。当雨水量较大时,雨水可以利用至园林景观池中,补充景观池中的水量,节约水资源。
[0003]路面雨水初期污染物浓度较高,具有污染物种类多、浓度高和有毒性等特征。含有悬浮颗粒、重金属、有机物和多环芳烃等污染物。城市道路路面排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及悬浮固体浓度不低于典型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固体及石油类浓度远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限值。
[0004]在排放至园林中或园林的景观池时,污染物也随之迁移进入水体,使受纳水体水质恶化,甚至通过各种水体的利用途径污染其他环境要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水循环修复园林景观池,其具有吸附水体中氮、磷及重金属污染物来净化路面雨水的水质的优点。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生态水循环修复园林景观池,包括:处于高处的第一净化单元,所述第一净化单元至少具有连接至路面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种植槽,种植槽的顶部设有植被层,植被层的至少具有吸附件连接至所述种植槽内;
[0008]处于高处与第一净化的单元相互连通的第二净化单元,第二净化单元至少具有独立的第二区域,第二区域为水槽,水槽内具有沿不同深度布置的至少三层栅格框,所述栅格框内填充有过滤填料,为相同层填充或不同层填充的锰砂与煤矸石陶粒的混合填料、生物污泥陶粒与粉煤灰陶粒的混合填料、沸石与火山岩的混合填料;
[0009]处于低处的第三净化单元,第三净化单元为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净化区。
[0010]进一步设置:三层栅格框沿深度自下往上依次为:锰砂与煤矸石陶粒的混合填料、生物污泥陶粒与粉煤灰陶粒的混合填料、沸石与火山岩的混合填料。
[0011]作为优选,锰砂与煤矸石陶粒的混合填料的体积比为3∶1,生物污泥陶粒与粉煤灰陶粒的混合填料的混合填料的体积比为2∶1;沸石与火山岩的混合填料的体积比为4∶1。
[0012]进一步设置:所述栅格框均由防腐金属丝处理编织的弹性变形结构。
[0013]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栅格框的底部设有反洗管,反洗管连接至第二净化单元的水源,以及连接设于第二净化单元内的第一水泵。
[0014]进一步设置:还包括设于第二净化单元和第三净化单元的至少一个处于中间位置的观赏池,观赏池具有补水管,补水管连接至第二净化单元的水源,以及连接设于第二净化单元内的第二水泵。
[0015]进一步设置:所述种植槽内设有卵石结构层。
[0016]作为优选,卵石结构层中的卵石粒径为5

8cm。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第一,由于本技术采用多个净化单元的组合,先进行三层填料吸附,再进行生态净化,可以将路面雨水中含有悬浮颗粒、重金属、有机物和多环芳烃等污染物降低到一定标准,有效的去除大部分的污染物,净化水体,将水体控制无污染的状态下,避免污染其他环境要素。
[0019]第二,本技术中,第二净化单元的水体同时也从第一净化单元的水体中补入,补入的过程根据地表以下的水压循序渐进,并利用景观池的不断循环,将生物净化部分的水往复重新填料吸附,一方面形成景观池的跌水墙的造景效果,另一方面使得水体处于一边流动一边净化的状态,从而形成生态景观池。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生态水循环修复园林景观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00、第一净化单元;101、第一区域;102、种植槽;103、吸附件;
[0022]200、第二净化单元;201、第二区域;202、过滤填料;203、栅格框;204、管道;205、反洗管;
[0023]300、第三净化单元;301、水生植物净化区;302、第一水泵;303、第二水泵;
[0024]400、观赏池;401、补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0027]一种生态水循环修复园林景观池,如图1所示,包括处于高处的第一净化单元100、处于高处与第一净化的单元相互连通的第二净化单元200、处于低处的第三净化单元300。本实施方式中,高处和低处指的是相对同一基准面的参考高低位置,比如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绝对基面的距离。较高位置的为高处,较低位置的为低处。
[0028]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净化单元100、第二净化单元200和第三净化单位均由建筑基础所形成,并在建筑基础上增加防水卷材或其他防水涂料手段。
[0029]第一净化单元100至少具有连接至路面的第一区域101,连接路面可以是地表以下相互无阻隔,水体可渗透,也可以是连接至路面上的一些排水沟渠或直接为排水沟渠部分,连接处做防渗处理。第一区域101为种植槽102,种植槽102也由建筑基础构成,种植槽102的顶部设有植被层,植被层种植一些可净化水质的树,比如红树。植被层的至少具有吸附件103连接至种植槽102内,便于红树的根部吸收水分,吸附件103为种植专用吸附管,内部具有吸湿材料。
[0030]种植槽102内设有卵石结构层。卵石结构层中的卵石粒径为5

8cm。卵石具有一定的孔隙率,通过孔隙形成的过滤介质表面或滤层截留水中悬浮固体物及其它杂质,以对携带大量污染物的路面雨水达到初级净化的效果。
[0031]第二净化单元200至少具有独立的第二区域201,第二区域201为水槽,水槽与种植
槽102一部分管道204连通,连接处做防渗处理。水槽内具有沿不同深度布置的至少三层栅格框203,栅格框203内填充有过滤填料202,为了确保过滤填料202的支撑强度,栅格框203均由防腐金属丝处理编织的弹性变形结构。过滤填料202可以是锰砂与煤矸石陶粒的混合填料、生物污泥陶粒与粉煤灰陶粒的混合填料、沸石与火山岩的混合填料。可以布置至相同层的栅格框203内或不同层的栅格框203内。本实施方式优选为:三层栅格框203沿深度自下往上依次为:锰砂与煤矸石陶粒的混合填料、生物污泥陶粒与粉煤灰陶粒的混合填料、沸石与火山岩的混合填料。
[0032]锰砂与煤矸石陶粒的混合填料中的锰砂对于地下水除铁、除锰过滤有独特的效果,煤矸石陶粒滤料挂膜快、易于反冲洗,对水中有机物和NH3

N的去除效果良好。
[0033]生物污泥陶粒与粉煤灰陶粒的混合填料中,以生物污泥为主要原材料,经过烘干磨碎、成球后,烧结成型。与石英砂相比,生物污泥陶粒的比表面积为同体积石英砂的2~3倍,孔隙率为石英砂的1.3~2倍。生物污泥陶粒可以用来铺设于景观水底,用以吸收水中的氨氮和磷等污染物。粉煤灰陶粒具有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水循环修复园林景观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处于高处的第一净化单元(100),所述第一净化单元(100)至少具有连接至路面的第一区域(101),所述第一区域(101)为种植槽(102),种植槽(102)的顶部设有植被层,植被层的至少具有吸附件(103)连接至所述种植槽(102)内;处于高处与第一净化的单元相互连通的第二净化单元(200),第二净化单元(200)至少具有独立的第二区域(201),第二区域(201)为水槽,水槽内具有沿不同深度布置的至少三层栅格框(203),所述栅格框(203)内填充有过滤填料(202),为相同层填充或不同层填充的锰砂与煤矸石陶粒的填料、生物污泥陶粒与粉煤灰陶粒的填料、沸石与火山岩的填料;处于低处的第三净化单元(300),第三净化单元(300)为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净化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水循环修复园林景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格框(203)均由防腐金属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芮鑫杰张雪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浩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