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接头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0202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接头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缆接头连接结构,包括接头本体、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所述接头本体两端的内部均开设有限位腔,所述接头本体的两端均活动套接有调节筒,所述调节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环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安装到接头本体内部,接着旋转两端的环形板带动调节筒转动,利用螺纹可使得调节筒逐渐缩入接头本体内部,可将多个夹板逐渐向内侧压缩并使其与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的外部紧贴,从而使得夹板内壁上的紧固钉被挤压插入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外部的绝缘保护层内,通过多个夹板的夹持和紧固钉的插入限位,可使得接头本体与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连接固定。和第二电缆连接固定。和第二电缆连接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接头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接头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接头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缆是由一根或者多根互相绝缘的导体和外包软体绝缘保护层制成,而电缆接头也叫做电缆头,它可将铺设好的各段电缆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一个连续的线路,现有的电缆接头大多都是直接套设在两根电缆连接处的外部,利用热缩套管对电缆头与电缆进行固定,当电缆多次受到拉扯或者拖拽时,电缆与电缆接头之间会出现松动乃至脱落的情况,连接不够稳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接头连接结构,具有连接稳固的优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接头连接结构,包括接头本体、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所述接头本体两端的内部均开设有限位腔,所述接头本体的两端均活动套接有调节筒,所述调节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内侧端开设有收缩口,所述环形板的外端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位于收缩口内部的卡板,所述接头本体两端的内部均沿环形等距弹性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的内侧等距固定安装有紧固钉,所述接头本体和第一电缆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环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板能够插入卡槽内部。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筒与接头本体的连接处均刻有螺纹,所述调节筒上固定安装有位于限位腔内部的限位板。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板在初始状态下与水平面成十度角,所述夹板与调节筒的接触面为弧面。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筒靠近限位腔一端的内壁采用圆台结构,所述夹板整体采用弧形结构。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0]本技术通过将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安装到接头本体内部,接着旋转两端的环形板带动调节筒转动,利用螺纹可使得调节筒逐渐缩入接头本体内部,过程中调节筒内壁采用圆台结构的一端与夹板接触,可将多个夹板逐渐向内侧压缩并使其与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的外部紧贴,从而使得夹板内壁上的紧固钉被挤压插入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外部的绝缘保护层内,通过多个夹板的夹持和紧固钉的插入限位,可使得接头本体与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连接固定,然后再拧动螺杆使得卡板逐渐沿着收缩口内部下移并插入固定环上的卡槽内部,起到二次固定限位效果,可使得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与接头本体之间,连接更加稳
固,可有效的防止出现松动脱落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接头左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环形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本技术接头本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接头本体;2、第一电缆;3、第二电缆;4、环形板;5、调节筒;501、限位板;6、限位腔;7、夹板;8、螺杆;9、卡板;10、固定环;101、卡槽;11、收缩口;12、紧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缆接头连接结构,包括接头本体1、第一电缆2和第二电缆3,接头本体1两端的内部均开设有限位腔6,接头本体1的两端均活动套接有调节筒5,调节筒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环形板4,环形板4的内侧端开设有收缩口11,环形板4的外端螺纹连接有螺杆8,螺杆8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位于收缩口11内部的卡板9,接头本体1两端的内部均沿环形等距弹性连接有夹板7,夹板7的内侧等距固定安装有紧固钉12,接头本体1和第一电缆2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0;通过将第一电缆2和第二电缆3安装到接头本体1内部,接着旋转两端的环形板4带动调节筒5转动,利用螺纹可使得调节筒5逐渐缩入接头本体1内部,过程中调节筒5内壁采用圆台结构的一端与夹板7接触,可将多个夹板7逐渐向内侧压缩并使其与第一电缆2和第二电缆3的外部紧贴,从而使得夹板7内壁上的紧固钉12被挤压插入第一电缆2和第二电缆3外部的绝缘保护层内,通过多个夹板7的夹持和紧固钉12的插入限位,可使得接头本体1与第一电缆2和第二电缆3连接固定,然后再拧动螺杆8使得卡板9逐渐沿着收缩口11内部下移并插入固定环10上的卡槽101内部,起到二次固定限位效果,可使得第一电缆2和第二电缆3与接头本体1之间,连接更加稳固,可有效的防止出现松动脱落的情况。
[0020]其中,固定环10上开设有卡槽101,卡板9能够插入卡槽101内部;
[0021]通过卡板9插入卡槽101内部,可为两端的第一电缆2和第二电缆3从接头本体1内部脱离提供了阻力,起到二者固定限位效果,固定环10可通过固定粘贴的连接方式固定在第一电缆2和第二电缆3的外部。
[0022]其中,调节筒5与接头本体1的连接处均刻有螺纹,调节筒5上固定安装有位于限位腔6内部的限位板501;
[0023]通过转动调节筒5,利用螺纹可使得调节筒5沿着接头本体1内部向外伸展或者向内收缩,通过限位板501与限位腔6配合,可给到调节筒5限位效果,可防止调节筒5从接头本
体1内部脱离。
[0024]其中,夹板7在初始状态下与水平面成十度角,夹板7与调节筒5的接触面为弧面;
[0025]由于夹板7与接头本体1内部为弹性连接,通过调节筒5压着夹板7逐渐缩小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并最终趋于水平,从而挤压夹板7与中间的第一电缆2或者第二电缆3外部紧贴,起到夹持固定效果,方便调节控制。
[0026]其中,调节筒5靠近限位腔6一端的内壁采用圆台结构,夹板7整体采用弧形结构;
[0027]通过调节筒5内壁采用圆台结构的一端与夹板7接触,在调节筒5逐渐向接头本体1内部移动时可将多个夹板7逐渐向内侧压缩并使其与第一电缆2和第二电缆3的外部紧贴,从而利用多个夹板7将中间的第一电缆2和第二电缆3夹持固定住。
[002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0029]通过将第一电缆2和第二电缆3安装到接头本体1内部,接着旋转两端的环形板4带动调节筒5转动,利用螺纹可使得调节筒5逐渐缩入接头本体1内部,过程中调节筒5内壁采用圆台结构的一端与夹板7接触,可将多个夹板7逐渐向内侧压缩并使其与第一电缆2和第二电缆3的外部紧贴,从而使得夹板7内壁上的紧固钉12被挤压插入第一电缆2和第二电缆3外部的绝缘保护层内,通过多个夹板7的夹持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接头连接结构,包括接头本体(1)、第一电缆(2)和第二电缆(3),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本体(1)两端的内部均开设有限位腔(6),所述接头本体(1)的两端均活动套接有调节筒(5),所述调节筒(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环形板(4),所述环形板(4)的内侧端开设有收缩口(11),所述环形板(4)的外端螺纹连接有螺杆(8),所述螺杆(8)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位于收缩口(11)内部的卡板(9),所述接头本体(1)两端的内部均沿环形等距弹性连接有夹板(7),所述夹板(7)的内侧等距固定安装有紧固钉(12),所述接头本体(1)和第一电缆(2)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锦江周创伟
申请(专利权)人:博海森自动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