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流变压器升高座减震吸能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0197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换流变压器升高座减震吸能支撑装置,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和第二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分别固定在上侧阀侧升高座和下侧阀侧升高座底面上,解决了换流变在厂内转运、试验或现场就位过程中阀侧升高座的支撑问题;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和第二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之间设有连接固定件,使得两个机构连为一体,便于受力的分散和转移,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和第二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后端固定在安装固定板上,能够将受力分散至安装固定板和换流变压器外壳,起到吸能效果,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和第二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在各个方向上均能够对震动进行缓冲,避免增加升高座的刚性。避免增加升高座的刚性。避免增加升高座的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流变压器升高座减震吸能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输变电设备制造维护
,具体为换流变压器升高座减震吸能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发展,我国输电工程容量不断提高,换流变压器容量也随之升高,阀侧套管电流增加,导致阀侧升高座直径增加,阀侧出线系统整体重量成比例增大,造成现有换流变压器阀侧升高座支撑强度不足,甚至会造成阀侧套管及升高座固定螺栓断裂事故。
[0003]目前,换流变压器阀侧升高座常规加强措施是在阀侧升高座下方加装落地支撑。此结构只能用于换流变压器在换流站现场就位后加装,换流变压器在厂内转运、试验及现场就位过程中均无法安装落地支撑结构,此过程中,换流变压器阀侧升高座强度无法保证,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0004]另外,现有的换流变压器阀侧升高座落地支撑结构为硬连接,虽然也能加强其静态结构强度,但同时也增加换流变压器阀侧升高座的刚度,造成阀侧升高座与阀侧套管刚度不匹配,在地震发生时,更易造成阀侧套管根部断裂,不能满足抗震要求,因此,设计实用性强和能够对阀侧升高座进行稳定机械支撑,同时能够避免增加升高座的刚性,使阀侧升高座和套管在刚性上的匹配性更好,避免套管发生根部断裂的换流变压器升高座减震吸能支撑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换流变压器升高座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换流变压器升高座减震吸能支撑装置,包括换流变压器,所述换流变压器前壁设有上侧阀侧升高座和下侧阀侧升高座,所述换流变压器前壁固定装配有安装固定板,所述上侧阀侧升高座底面固定装配有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且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下端与地面贴合,所述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的后端固定连接于安装固定板前壁上,所述下侧阀侧升高座底面固定装配有第二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且第二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下端与地面贴合,所述第二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的后端固定连接于安装固定板前壁上,所述第二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与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的结构相同,且第二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尺寸小于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的尺寸,所述第二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与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的左右同侧之间位置固定装配有连接固定件。
[000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包括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上表面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装配有支撑杆,且支撑杆上端向内倾斜,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杆上端固定装配于上侧阀侧升高座底面上,左右所述支撑杆内侧面上端对称固定装配有吸能横梁,左右所述吸能横梁内侧端固定装配有弹簧套筒,左右所述支撑杆内侧面中部之间位
置固定装配有减震支撑件,所述减震支撑件后端固定装配于安装固定板前壁上。
[000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减震底座包括底板,且底板上表面均匀横向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底板上表面均匀横向固定装配有第一液压阻尼器,所述底板上方设有顶板,所述第一液压阻尼器上端固定装配于顶板底面上。
[000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减震支撑件包括横向固定装配于左右所述支撑杆内侧面下端的横板,所述横板后壁左右两侧均垂直固定装配有第二液压阻尼器,所述第二液压阻尼器后端固定装配于安装固定板前壁上。
[00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固定件包括固定套接于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外侧中部的第一套环,所述第二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外壁中部固定套接有第二套环,所述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相对面均固定装配有铰接座,两个所述铰接座之间铰接有连接杆。
[00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固定板包括贴合于换流变压器前壁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前壁边缘均匀螺接有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后端螺接于换流变压器前壁上,所述安装板前壁一体成型有网格架。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用于支撑在上侧阀侧升高座和地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用于支撑在下侧阀侧升高座和地面之间,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和第二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分别固定在上侧阀侧升高座和下侧阀侧升高座底面上,解决了换流变在厂内转运、试验或现场就位过程中阀侧升高座的本体支撑问题;
[0014]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和第二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之间设有连接固定件,使得两个机构连为一体,便于受力的分散和转移,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和第二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后端固定在安装固定板上,能够将受力分散至安装固定板和换流变压器外壳,起到吸能效果,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和第二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在各个方向上均能够对震动进行缓冲,使阀侧升高座和套管在刚性上的匹配性更好,避免套管发生根部断裂。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换流变压器、2

安装固定板、21

安装板、22

固定螺栓、23

网格架、3

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31

减震底座、311

底板、312

第一液压阻尼器、313

顶板、32

支撑杆、33

吸能横梁、34

弹簧套筒、35

减震支撑件、351

横板、352

第二液压阻尼器、4

第二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5

连接固定件、51

第一套环、52

第二套环、53

铰接座、54

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换流变压器升高座减震吸能支撑装置,包括换流变压器1,换流变压器1前壁设有上侧阀侧升高座和下侧阀侧升高座,换流变压器1前壁固定装配有安装固定板2,上侧阀侧升高座底面固定装配有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3,且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3下端与地面贴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换流变压器升高座减震吸能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流变压器(1),所述换流变压器(1)前壁设有上侧阀侧升高座和下侧阀侧升高座,所述换流变压器(1)前壁固定装配有安装固定板(2),所述上侧阀侧升高座底面固定装配有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3),且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3)下端与地面贴合,所述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3)的后端固定连接于安装固定板(2)前壁上,所述下侧阀侧升高座底面固定装配有第二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4),且第二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4)下端与地面贴合,所述第二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4)的后端固定连接于安装固定板(2)前壁上,所述第二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4)与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3)的结构相同,且第二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4)尺寸小于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3)的尺寸,所述第二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4)与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3)的左右同侧之间位置固定装配有连接固定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流变压器升高座减震吸能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吸能支撑装置主体(3)包括减震底座(31),所述减震底座(31)上表面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装配有支撑杆(32),且支撑杆(32)上端向内倾斜,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杆(32)上端固定装配于上侧阀侧升高座底面上,左右所述支撑杆(32)内侧面上端对称固定装配有吸能横梁(33),左右所述吸能横梁(33)内侧端固定装配有弹簧套筒(34),左右所述支撑杆(32)内侧面中部之间位置固定装配有减震支撑件(35),所述减震支撑件(35)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奉刚陆大伟陈辉井永生王吉奎王传鹏张延刚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金陆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