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束线结构的模组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0158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束线结构的模组线,包括防护网套和设置在防护网套外部的束线机构,所述束线机构包括上束组件和下束组件;所述上束组件包括上束板、上束槽、定位柱和连接卡柱,所述防护网套的外壁贴合有上束板,所述上束板与防护网套的连接部位设置有上束槽,所述上束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卡柱;所述下束组件包括下束板和下束槽,该一种带有束线结构的模组线,与现有的普通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连接卡柱和连接卡槽,工作人员压动上束板和下束板,以使得上束板底端的定位柱与下束板外壁的定位槽相贴合,进而带动定位柱底端的连接卡柱嵌入连接卡槽中,实现对模组电线平摊束线的紧固操作。的紧固操作。的紧固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束线结构的模组线


[0001]本技术涉及模组线束线
,具体为一种带有束线结构的模组线。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智能设备的连接接口多,传感器多,需要快速的连接的方式,并且以集中的方法最优选,采用模组线对各组信号进行分类,整理,为了方便整理,需要对模组线进行束线操作。
[0003]但是,现有的带有束线结构的模组线在使用时,通过线扎对模组线进行束线,模组线会挤在一起,模组线检修时较为困难。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不足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带有束线结构的模组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束线结构的模组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通过线扎对模组线进行束线,模组线会挤在一起,模组线检修时较为困难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束线结构的模组线,包括防护网套和设置在防护网套外部的束线机构,所述束线机构包括上束组件和下束组件;
[0007]所述上束组件包括上束板、上束槽、定位柱和连接卡柱,所述防护网套的外壁贴合有上束板,所述上束板与防护网套的连接部位设置有上束槽,所述上束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卡柱;
[0008]所述下束组件包括下束板和下束槽,所述上束板的底端贴合有与防护网套外壁相贴合的下束板,所述下束板与防护网套的连接部位设置有下束槽。
[0009]优选的,所述下束板与定位柱的连接部位开设有定位槽,所述下束板与连接卡柱的连接部位开设有连接卡槽所述防护网套的内部设置有绝缘皮,所述绝缘皮的内部设置有模组电线,所述模组电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线公端,所述模组电线远离接线公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线母端。
[0010]优选的,所述上束槽和下束槽均设置有十二组,十二组所述下束槽与十二组上束槽一一对应。
[0011]优选的,所述上束槽的横截面和下束槽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弧状。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卡柱具有弹性的塑料,所述连接卡柱的外形呈倒圆台状。
[0013]优选的,所述上束板通过连接卡柱和连接卡槽与下束板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0014]优选的,所述防护网套通过上束槽和下束槽构成束线结构。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通过设置下束槽和下束槽,将模组电线放置在下束板的下束槽上,以使得模组电线外壁的防护网套与下束槽相贴合,然后,工作人员将防护网套与上束板外壁的上束槽相贴合,便于模组电线平摊束线,实现对模组电线的束线操作;
[0017]2.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卡柱和连接卡槽,工作人员压动上束板和下束板,以使得上束板底端的定位柱与下束板外壁的定位槽相贴合,进而带动定位柱底端的连接卡柱嵌入连接卡槽中,实现对模组电线束线紧固操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带有束线结构的模组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带有束线结构的模组线的上束板和下束板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带有束线结构的模组线的上束板和下束板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种带有束线结构的模组线的上束板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一种带有束线结构的模组线的下束板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一种带有束线结构的模组线的连接卡柱和连接卡槽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防护网套;2、上束板;3、上束槽;4、定位柱;5、连接卡柱;6、下束板;7、下束槽;8、定位槽;9、连接卡槽;10、绝缘皮;11、模组电线;12、接线公端;13、接线母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一
[0027]如图1

6所示,一种带有束线结构的模组线,包括防护网套1和设置在防护网套1外部的束线机构,束线机构包括上束组件和下束组件;
[0028]上束组件包括上束板2、上束槽3、定位柱4和连接卡柱5,防护网套1的外壁贴合有上束板2,上束板2与防护网套1的连接部位设置有上束槽3,上束板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柱4,定位柱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卡柱5;
[0029]下束组件包括下束板6和下束槽7,上束板2的底端贴合有与防护网套1外壁相贴合的下束板6,下束板6与防护网套1的连接部位设置有下束槽7。
[0030]进一步的,上束槽3和下束槽7均设置有十二组,十二组下束槽7与十二组上束槽3一一对应,工作时,通过设置十二组下束槽7与十二组上束槽3,实现多组模组电线11的平摊束线操作。
[0031]进一步的,上束槽3的横截面和下束槽7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弧状,工作时,有利于模组电线11与上束槽3和下束槽7紧密贴合。
[0032]实施例二
[0033]如图3

6所示,对比实施例一,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下束板6与定位柱4的连接部位开设有定位槽8,下束板6与连接卡柱5的连接部位开设有连接卡槽9防护网套1的内部设置有绝缘皮10,绝缘皮10的内部设置有模组电线11,模组电线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线公端12,模组电线11远离接线公端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线母端13,工作时,工作
人员压动上束板2和下束板6,以使得上束板2底端的定位柱4与下束板6外壁的定位槽8相贴合,进而带动定位柱4底端的连接卡柱5嵌入连接卡槽9中,实现对模组电线11束线紧固操作。
[0034]进一步的,连接卡柱5具有弹性的塑料,连接卡柱5的外形呈倒圆台状,工作时,有利于连接卡柱5顺利嵌入连接卡槽9中。
[0035]进一步的,上束板2通过连接卡柱5和连接卡槽9与下束板6之间构成卡合结构,进而带动定位柱4底端的连接卡柱5嵌入连接卡槽9中,实现连接卡柱5和连接卡槽9嵌合操作。
[0036]进一步的,防护网套1通过上束槽3和下束槽7构成束线结构,工作时,上束板2底端的定位柱4与下束板6外壁的定位槽8相贴合,进而带动定位柱4底端的连接卡柱5嵌入连接卡槽9中,实现对模组电线11束线紧固操作。
[0037]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一种带有束线结构的模组线时,首先,将模组电线11放置在下束板6的下束槽7上,以使得模组电线11外壁的防护网套1与下束槽7相贴合,然后,工作人员将防护网套1与上束板2外壁的上束槽3相贴合,实现对模组电线11的束线操作。
[0038]接着,工作人员压动上束板2和下束板6,以使得上束板2底端的定位柱4与下束板6外壁的定位槽8相贴合,进而带动定位柱4底端的连接卡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束线结构的模组线,包括防护网套(1)和设置在防护网套(1)外部的束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线机构包括上束组件和下束组件;所述上束组件包括上束板(2)、上束槽(3)、定位柱(4)和连接卡柱(5),所述防护网套(1)的外壁贴合有上束板(2),所述上束板(2)与防护网套(1)的连接部位设置有上束槽(3),所述上束板(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柱(4),所述定位柱(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卡柱(5);所述下束组件包括下束板(6)和下束槽(7),所述上束板(2)的底端贴合有与防护网套(1)外壁相贴合的下束板(6),所述下束板(6)与防护网套(1)的连接部位设置有下束槽(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束线结构的模组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束板(6)与定位柱(4)的连接部位开设有定位槽(8),所述下束板(6)与连接卡柱(5)的连接部位开设有连接卡槽(9)所述防护网套(1)的内部设置有绝缘皮(10),所述绝缘皮(10)的内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宇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豪晟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