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浮锚杆防水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0132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抗浮锚杆防水结构及施工方法,防水结构由基层、抗浮锚杆、垫层、防水复合层、保护层、复合改性涂料层和筏板基础层组成;所述抗浮锚杆设置在所述基层内,所述抗浮锚杆的顶端为若干个弯折的主筋,自所述基层的顶面往上依次设置所述垫层、所述防水复合层、所述保护层、所述复合涂料层和所述筏板基础层;所述防水复合层包括止水条、防水卷材和至少一层聚氨酯防水涂料组成,将复合改性涂料涂覆在所述主筋穿出所述保护层的底部形成所述复合改性涂料层。本申请采用止水条、微膨胀混凝土、聚氨酯防水涂料和复合改性涂料层对抗浮锚杆各个位置进行全面加固,使用复合改性涂料层进行涂覆,最终防水效果好,还具备防腐效果,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浮锚杆防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抗浮锚杆防水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地下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程中,抗浮锚杆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解决地下建筑物浮起的重要构件。抗浮锚杆安装在地下结构物的基础内部,通过连接土体和建筑物的方式,使建筑物固定在地下土体中,防止其被浮起。但是在建筑工程中,抗浮锚杆安装在地下结构物的基础内部,与外部环境隔绝,容易导致其受到水的侵蚀,从而导致抗浮锚杆的腐蚀和损坏,进而导致地下结构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威胁,因此需要针对抗浮锚杆进行防水结构的设计和施工。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有各种各样的防水结构,如中国专利申请中CN114541385A

一种基础抗浮锚杆防渗漏快速施工模具及其施工结构中公开了使用工具式模具和膨胀止水条结合一起,采用自动锁扣固定,形成抗浮锚杆防水多道设防,减小了渗漏风险。中国专利申请CN114215056A

抗浮锚杆防水结构及施工方法中采用多个密封件进行防水。
[0004]但无论是采用多层防水结构或者密封件,上述专利以及其他现有技术中均存在同样的问题,即锚杆主筋与防水层的连接处容易开裂成为渗水通道,水沿裂缝逐步扩散,最后使防水结构遭到破坏。
[0005]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一方面抗浮锚杆自身会受到外界水压和土压的作用产生拉力,也会在基层中产生较大的拉力和剪力,使其与基层的连接界面以及主筋与防水层的连接处易开裂;另一方面现有技术的防水层和基层的连接材料刚性大,当受到抗浮锚杆所产生的拉力时,其与基层的结合界面以及与主筋的连接处由于缺乏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而易断裂开裂,最终导致防水层劣化,防水结构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抗浮锚杆防水结构及施工方法,采用止水条、微膨胀混凝土、聚氨酯防水涂料和复合改性涂料层对抗浮锚杆各个位置进行全面加固,在设置多种防水材料的基础上,又在锚杆根部凸出部分使用复合改性涂料层进行涂覆,最终防水效果好,还具备一定的防腐效果,使用寿命长,有效解决了防水结构和锚杆连接处易开裂的问题。
[0007]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抗浮锚杆防水结构,由基层、抗浮锚杆、垫层、防水复合层、保护层、复合改性涂料层和筏板基础层组成;所述抗浮锚杆设置在所述基层内,所述抗浮锚杆的顶端为若干个弯折的主筋,自所述基层的顶面往上依次设置所述垫层、所述防水复合层、所述保护层、所述复合涂料层和所述筏板基础层;所述防水复合层包括止水条、防水卷材和至少一层聚氨酯防水涂料组成,将复合改性涂料涂覆在所述主筋穿出所述保护层的底部形成所述复合改性涂料层。
[0008]具体地,垫层的厚度为10cm,保护层的厚度为5cm;复合改性涂料层的厚度为0.2

0.5cm,刷涂在主筋根部的高度为3

5cm,围绕主筋圆周涂覆,半径为3

5cm。
[0009]更优选地,复合改性涂料刷涂在主筋根部的高度为5cm,围绕主筋圆周涂覆,半径为5cm,还刷涂在抗浮锚杆的杆部距垫层2m以内的外表面上。
[0010]可选地,所述垫层围绕所述主筋的底部设置杯型凹槽;所述垫层、保护层和筏板基础层均为混凝土层。
[0011]可选地,所述防水复合层还包括微膨胀混凝土;所述杯型凹槽的表面涂覆一层聚氨酯防水涂料,所述止水条周向包覆在所述主筋的根部,所述微膨胀混凝土填充入所述杯型凹槽中,所述微膨胀混凝土的表面涂覆一层聚氨酯防水涂料,所述防水卷材铺设在最上层聚氨酯防水涂料上。
[0012]可选地,所述防水卷材为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优选地,止水条为遇水膨胀止水条。
[0013]可选地,所述复合改性涂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改性环氧树脂组合物50

70%、改性丙烯酸酯组合物15

30%和增强材料10

20%。
[0014]可选地,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改性环氧树脂组合物包括环氧树脂80

100份、双[3

(三乙氧基硅)丙基]胺2

5份、聚立方体聚硅氧烷0.5

2份、2,4,6

三(二甲氨基甲酰)苯酚0.5

2份和甲苯5

15份。
[0015]具体地,改性环氧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将环氧树脂和双[3

(三乙氧基硅)丙基]胺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升温至75

85℃保温2

3h,再加入聚立方体聚硅氧烷、2,4,6

三(二甲氨基甲酰)苯酚和甲苯,在55

65℃下反应0.5

1h即得。
[0016]具体地,使用双[3

(三乙氧基硅)丙基]胺、聚立方体聚硅氧烷、2,4,6

三(二甲氨基甲酰)苯酚对环氧树脂进行协同改性,首先是双[3

(三乙氧基硅)丙基]胺中的硅烷基团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发生开环加成反应,引入硅元素产生硅烷改性,进而提高附着能力和韧性;同时聚立方体聚硅氧烷与环氧树脂发生物理扩散,多个硅氧烷基团可以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和羟基发生弱作用力的氢键和范德华相互作用,在分子水平上扩散并均匀分布,从而起到提高强度的作用;(2,4,6

三(二甲氨基甲酰)苯酚)能够促进涂料常温固化,其分子中的甲酰胺基团可以与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反应生成α

羟基氨基甲酸酯,生成的α

羟基氨基甲酸酯可以进一步与另一个环氧基发生加成开环反应,生成脲素结构,从而实现交联产生交联网络,从而提高涂层整体耐候性和机械性能。
[0017]可选地,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改性丙烯酸酯组合物包括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20

40份、过硫酸铵0.2

0.5份、聚乙烯醇4

10份、羟甲基丙酮2

5份和丙酮15

25份。
[0018]具体地,丙烯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将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聚乙烯醇、羟甲基丙酮和丙酮依次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在60

70℃下搅拌1

3h后即得。
[0019]具体地,在丙烯酸酯组合物体系中,丙烯酸酯单体通过酯基相连,可使涂层表面形成部分疏水基,发挥防水作用,其和其他交联产物的酯基也可与土壤中金属离子表面配位,形成微小保护膜,发挥一定的防腐作用;羟甲基丙酮其羟基可与聚合物中的酯基发生交联反应,加强三维网络结构,这是整个涂层体系有一定韧性的主要原因,同时聚乙烯醇的羟基可与聚合物中的酯基或羟甲基丙酮的羟基发生氢键作用或共价作用,增强聚合物链段之间的作用,提高涂层的附着力和防水性能。
[0020]可选地,玻璃纤维为C玻璃纤维或D玻璃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浮锚杆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基层、抗浮锚杆、垫层、防水复合层、保护层、复合改性涂料层和筏板基础层组成;所述抗浮锚杆设置在所述基层内,所述抗浮锚杆的顶端为若干个弯折的主筋,自所述基层的顶面往上依次设置所述垫层、所述防水复合层、所述保护层、所述复合涂料层和所述筏板基础层;所述防水复合层包括止水条、防水卷材和至少一层聚氨酯防水涂料组成,将复合改性涂料涂覆在所述主筋穿出所述保护层的底部形成所述复合改性涂料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锚杆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围绕所述主筋的底部设置杯型凹槽;所述垫层、保护层和筏板基础层均为混凝土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浮锚杆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复合层还包括微膨胀混凝土;所述杯型凹槽的表面涂覆一层聚氨酯防水涂料,所述止水条周向包覆在所述主筋的根部,所述微膨胀混凝土填充入所述杯型凹槽中,所述微膨胀混凝土的表面涂覆一层聚氨酯防水涂料,所述防水卷材铺设在最上层聚氨酯防水涂料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浮锚杆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为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锚杆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改性涂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改性环氧树脂组合物50

70%、改性丙烯酸酯组合物15

30%和增强材料10

2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浮锚杆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改性环氧树脂组合物包括环氧树脂80

100份、双[3

(三乙氧基硅)丙基]胺2

5份、聚立方体聚硅氧烷0.5

2份、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电新韩芳张东宁高丽华张生宋博
申请(专利权)人:华通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