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针灸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0070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针灸针,属于电子针灸技术领域,其包括:电子针本体,用于进行针灸;固定组件,用于固定电子针本体,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电子针本体外侧的固定筒、锥形筒和多个用于夹持电子针本体的夹紧板,固定筒的外侧开设有多个方槽,多个夹紧板远离电子针本体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方板,多个方板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方槽内,且多个方板远离电子针本体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斜板,多个斜板均与锥形筒的内壁活动抵接,锥形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竖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固定组件内的内外螺纹筒、夹紧板、斜板和锥形筒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针灸针的稳定固定,且方便了对针灸针进行拆卸和更换。行拆卸和更换。行拆卸和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针灸针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针灸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针灸针。

技术介绍

[0002]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传统的中医针灸需要到医院或诊所纠正,费时费力;而目前在传统的中医针灸技术上发展处一种电子针灸设备,具备传统中医针灸技术中刺激经络穴位的功能;现有的电子针灸,大多为针型进而极片型,针刺式因有刺痛感,还具有交叉感染的危险而逐渐被贴片式所代替,而极片型的电子针灸难以精确到直径的穴位,容易导致治疗效果不佳;为此人们提出一种电子针灸设备,如中国专利CN106730067A所公开的一种电子脉冲针灸头是电子脉冲针灸仪的附属部件,在使用时按压橡胶球,排除内部空气,利用针灸器内部真空吸力吸住皮肤,同时使电子针圆球针头精确固定在穴位上,具有火炙功能和电子脉冲针灸功能,而且可双极使用也可单极使用,实现对点定向针灸和经络的导通。
[0003]上述技术方案中电子针是固定在连接柱内,导致上述结构在需要更换电子针时会非常麻烦,不利于使用;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电子针灸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针灸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子针灸针,包括:
[0007]电子针本体,用于进行针灸;
[0008]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所述电子针本体,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子针本体外侧的固定筒、锥形筒和多个用于夹持所述电子针本体的夹紧板,所述固定筒的外侧开设有多个方槽,多个夹紧板远离电子针本体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方板,多个方板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方槽内,且多个方板远离电子针本体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斜板,多个斜板均与所述锥形筒的内壁活动抵接,所述锥形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竖杆,多个竖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内螺纹筒,所述固定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螺纹筒,所述内螺纹筒螺纹套接在所述外螺纹筒的外侧;
[0009]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支架和安装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内壁上铰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架的顶部,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在外螺纹筒的顶部,且安装架的顶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电极柱,电极柱的底端与所述电子针本体的顶端活动抵接,且电极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接线柱。
[0010]优选的,所述支架的前侧转动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
转动铰接在连接板的顶部右侧。
[0011]优选的,所述支架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垫。
[0012]优选的,所述内螺纹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手柄,多个手柄呈环形等间距设置。
[0013]优选的,多个所述方板靠近所述电子针本体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多个连接弹簧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方槽内固定安装有导向杆,多个方板分别滑动套接在对应的导向杆的外侧。
[0015]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与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伸缩杆。
[0016]本技术中,所述的一种电子针灸针,通过将电子针本体置于固定筒内,然后控制手柄带动内螺纹筒,内螺纹筒通过与外螺纹的螺纹配合以便一边转动一边向下运动,从而通过多个竖杆带动锥形筒旋转的同时向下运动,锥形筒通过与多个斜板的抵接带动多个方板向靠近电子针本体的一侧运动,并带动多个夹紧板实现对电子针本体的固定;
[0017]本技术中,所述的一种电子针灸针,通过将支撑垫对支架进行支撑,启动第二电动推杆,控制其输出轴端进行伸缩,从而带动连接板进行旋转,对电子针本体的指向角度进行调节,通过启动第一电动推杆带动安装架和电子针本体进行进给,并通过接线柱进行进通电,从而进行针灸工作,且可以通过反向旋转内螺纹筒,带动锥形筒向上运动,使得方板在连接弹簧的作用下带动夹紧板进行复位,解除对电子针本体的固定,从而方便对其进行拆卸和更换;
[0018]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固定组件内的内外螺纹筒、夹紧板、斜板和锥形筒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针灸针的稳定固定,且方便了对针灸针进行拆卸和更换。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子针灸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固定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固定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固定组件的另一剖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电子针本体;2、固定组件;201、固定筒;2011、方槽;202、外螺纹筒;203、方板;204、夹紧板;205、斜板;206、锥形筒;207、竖杆;208、内螺纹筒;209、手柄;2010、连接弹簧;3、支架;4、安装架;5、横板;6、伸缩杆;7、连接板;8、支撑垫;9、电极柱;10、接线柱;11、第一电动推杆;12、第二电动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参照图1

5,一种电子针灸针,包括:
[0027]电子针本体1,用于进行针灸;
[0028]固定组件2,用于固定电子针本体1,固定组件2包括设置在电子针本体1外侧的固定筒201、锥形筒206和多个用于夹持电子针本体1的夹紧板204,固定筒201的外侧开设有多个方槽2011,多个夹紧板204远离电子针本体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方板203,多个方板203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方槽2011内,且多个方板203远离电子针本体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斜板205,多个斜板205均与锥形筒206的内壁活动抵接,锥形筒20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竖杆207,多个竖杆20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内螺纹筒208,固定筒2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螺纹筒202,内螺纹筒208螺纹套接在外螺纹筒202的外侧;
[0029]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支架3和安装架4,支架3的顶部内壁上铰接有连接板7,连接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11,第一电动推杆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架4的顶部,安装架4固定连接在外螺纹筒202的顶部,且安装架4的顶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电极柱9,电极柱9的底端与电子针本体1的顶端活动抵接,且电极柱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接线柱10。
[0030]本实施例中,支架3的前侧转动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12,第二电动推杆12的输出端转动铰接在连接板7的顶部右侧,便于对连接板7的角度进行调节,安装架4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针灸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针本体(1),用于进行针灸;固定组件(2),用于固定所述电子针本体(1),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子针本体(1)外侧的固定筒(201)、锥形筒(206)和多个用于夹持所述电子针本体(1)的夹紧板(204),所述固定筒(201)的外侧开设有多个方槽(2011),多个夹紧板(204)远离电子针本体(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方板(203),多个方板(203)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方槽(2011)内,且多个方板(203)远离电子针本体(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斜板(205),多个斜板(205)均与所述锥形筒(206)的内壁活动抵接;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支架(3)和安装架(4),所述支架(3)的顶部内壁上铰接有连接板(7),连接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11),第一电动推杆(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架(4)的顶部,所述安装架(4)固定连接在外螺纹筒(202)的顶部,且安装架(4)的顶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电极柱(9),电极柱(9)的底端与所述电子针本体(1)的顶端活动抵接,且电极柱(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接线柱(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筒(20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竖杆(207),多个竖杆(20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娟李婷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