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检测装置、检测设备和检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9935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2
本申请涉及一种荧光检测装置、检测设备和检测系统。其中,荧光检测装置包括:支座和切换装置,切换装置包括转轴和切换机构,切换机构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支座上,切换机构上设有激发光路和发射光路,激发光路和发射光路在转轴的径向上错位布置,并分别用于向外传输光线和收集光线,激发光路包括彼此间隔地布置于同一圆周上的至少两个激发模块,发射光路包括彼此间隔地布置于同一圆周上的至少两个发射模块,至少两个激发模块和至少两个发射模块一一对应。基于此,可以方便地实现不同通道间的切换。切换。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荧光检测装置、检测设备和检测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荧光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荧光检测装置、检测设备和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荧光检测技术是一种以荧光信号作为示踪手段,对目标物质进行识别的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等领域。一些情况下,需要利用不同波长的光,对同一反应内的不同目标物质进行识别检测,然而,如何实现不同波长的光所对应的通道之间的切换,一直是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方便通道切换的荧光检测装置、检测设备和检测系统。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提供的荧光检测装置,包括:
[0005]支座;和
[0006]切换装置,包括转轴和切换机构,切换机构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支座上,切换机构上设有激发光路和发射光路,激发光路和发射光路在转轴的径向上错位布置,并分别用于向外传输光线和收集光线,激发光路包括彼此间隔地布置于同一圆周上的至少两个激发模块,发射光路包括彼此间隔地布置于同一圆周上的至少两个发射模块,至少两个激发模块和至少两个发射模块一一对应。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转轴的径向上,激发光路与发射光路完全错开;和/或,在转轴的周向上,激发模块和对应的发射模块之间错位布置。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转轴的径向上,激发光路位于发射光路的外侧。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激发模块包括激发透镜和激发滤光片,激发透镜和激发滤光片沿着激发光路的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布置,发射模块包括发射透镜和发射滤光片,发射透镜和发射滤光片沿着发射光路的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布置。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激发透镜和发射透镜在转轴的轴向上错开布置。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换机构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安装孔用于容置激发透镜、激发滤光片、发射透镜或发射滤光片,安装孔的至少一端设有遮光部,遮光部环绕于安装孔的外围,并相对于安装孔朝轴向外侧凸出或朝轴向内侧凹陷。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激发透镜、各激发滤光片、各发射透镜和各发射滤光片分别设置于一个安装孔中,每个安装孔的至少一端均设有遮光部。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容置激发滤光片的安装孔的朝向激发透镜的一端的遮光部与用于容置激发透镜的安装孔的朝向激发滤光片的一端的遮光部凹凸配合;和/或,用于容置发射滤光片的安装孔的朝向发射透镜的一端的遮光部与用于容置发射透镜的安装孔的朝向发射滤光片的一端的遮光部凹凸配合。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换机构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沿着
发射光路的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布置,激发滤光片设置于第一支架上,激发透镜、发射透镜和发射滤光片设置于第二支架上。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
[0016]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沿着发射光路的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布置,并彼此可拆卸地连接,激发滤光片设置于第二架体上;和/或,
[0017]第二支架包括第三架体和第四架体,第三架体和第四架体沿着发射光路的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布置,并彼此可拆卸地连接,激发透镜和发射透镜均设置于第三架体上,发射滤光片设置于第四架体上。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架体的朝向第四架体的表面上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相对于第三架体的朝向第四架体的表面朝远离第四架体的方向凹陷,且限位槽沿着转轴的径向位于激发模块和发射模块之间。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可拆卸地连接。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的朝向第二支架的表面上设有凸台,第二支架的朝向第一支架的表面上设有凹槽,凸台与凹槽嵌合。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
[0022]切换机构上设有激发通孔,激发通孔与激发模块一一对应,激发模块通过激发通孔向外传输光线;和/或,
[0023]切换机构上设有发射通孔,发射通孔与发射模块一一对应,光线通过发射通孔传输至发射模块。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激发通孔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一挡光部,第一挡光部环绕于激发通孔的外围,并相对于激发通孔朝轴向外侧凸出或朝轴向内侧凹陷;和/或,发射通孔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二挡光部,第二挡光部环绕于发射通孔的外围,并相对于发射通孔朝轴向外侧凸出或朝轴向内侧凹陷。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通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沿着发射光路的光线传输方向依次连通,第一孔段的至少一端和/或第二孔段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二挡光部。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孔段的朝向第二孔段的一端的第二挡光部与第二孔段的朝向第一孔段的一端的第二挡光部凹凸配合。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激发通孔的朝向激发滤光片的一端的第一挡光部与用于容置激发滤光片的安装孔的朝向激发通孔的一端的遮光部凹凸配合;和/或,发射通孔的朝向发射透镜的一端的第二挡光部与用于容置发射透镜的安装孔的朝向发射通孔的一端的遮光部凹凸配合。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换机构上设有分隔槽和分隔环中的一个,支座上设有分隔槽和分隔环中的另一个,分隔环插入分隔槽中形成分隔结构,分隔结构沿着转轴的径向位于激发光路和发射光路之间,以对经由激发光路传输的光线和经由发射光路传输的光线进行分隔。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换机构的沿着激发光路光线传输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分隔结构。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荧光检测装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0031]驱动机构,与转轴驱动连接,以驱动切换机构转动;
[0032]光源模块,与支座连接,并在切换机构转动时,切换地与各激发模块对准,以切换地将光线传输至各激发模块;
[0033]光电转换元件,设置于支座上,并在切换机构转动时,切换地与各发射模块对准;
[0034]角度检测装置,设置于支座上,并检测切换机构的转动角度;
[0035]激发光纤,连接于支座,并在切换机构转动时,切换地与各激发模块对准,以将各激发模块传送的光线切换地向外传输;
[0036]发射光纤,连接于支座,并在切换机构转动时,切换地与各发射模块对准,以将光线切换地传输至各发射模块。
[0037]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模块与切换机构在垂直于转轴的轴向的平面上并排布置。
[0038]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模块包括光源和散热装置,光源发出光线,散热装置对光源散热。
[0039]本申请所提供的检测设备,包括基座,并且还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荧光检测装置,荧光检测装置设置于基座上。
[0040]本申请所提供的检测系统,包括微流控芯片,并且还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荧光检测装置或检测设备,激发光路用于向微流控芯片传输光线,以激发微流控芯片中的样本产生荧光,发射光路用于收集微流控芯片中样本经激发产生的荧光。
[0041]在申请中,切换机构转动,可以方便地实现较多通道之间的切换。
[0042]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荧光检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1);和切换装置(2),包括转轴(21)和切换机构(22),所述切换机构(22)通过所述转轴(2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座(1)上,所述切换机构(22)上设有激发光路(221)和发射光路(222),所述激发光路(221)和所述发射光路(222)在所述转轴(21)的径向上错位布置,并分别用于向外传输光线和收集光线,所述激发光路(221)包括彼此间隔地布置于同一圆周上的至少两个激发模块(223),所述发射光路(222)包括彼此间隔地布置于同一圆周上的至少两个发射模块(224),所述至少两个激发模块(223)和所述至少两个发射模块(224)一一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检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轴(21)的径向上,所述激发光路(221)与所述发射光路(222)完全错开;和/或,在所述转轴(21)的周向上,所述激发模块(223)和对应的所述发射模块(224)之间错位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检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轴(21)的径向上,所述激发光路(221)位于所述发射光路(222)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检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模块(223)包括激发透镜(226)和激发滤光片(225),所述激发透镜(226)和所述激发滤光片(225)沿着所述激发光路(221)的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布置,所述发射模块(224)包括发射透镜(228)和发射滤光片(227),所述发射透镜(228)和所述发射滤光片(227)沿着所述发射光路(222)的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荧光检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透镜(226)和所述发射透镜(228)在所述转轴(21)的轴向上错开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荧光检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22)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261),所述安装孔(261)用于容置所述激发透镜(226)、所述激发滤光片(225)、所述发射透镜(228)或所述发射滤光片(227),所述安装孔(261)的至少一端设有遮光部(265),所述遮光部(265)环绕于所述安装孔(261)的外围,并相对于所述安装孔(261)朝轴向外侧凸出或朝轴向内侧凹陷。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荧光检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激发透镜(226)、各所述激发滤光片(225)、各所述发射透镜(228)和各所述发射滤光片(227)分别设置于一个所述安装孔(261)中,每个所述安装孔(261)的至少一端均设有所述遮光部(265)。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荧光检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用于容置所述激发滤光片(225)的安装孔(261)的朝向所述激发透镜(226)的一端的遮光部(265)与用于容置所述激发透镜(226)的安装孔(261)的朝向所述激发滤光片(225)的一端的遮光部(265)凹凸配合;和/或,用于容置所述发射滤光片(227)的安装孔(261)的朝向所述发射透镜(228)的一端的遮光部(265)与用于容置所述发射透镜(228)的安装孔(261)的朝向所述发射滤光片(227)的一端的遮光部(265)凹凸配合。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荧光检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22)包括第一支架(23)和第二支架(24),所述第一支架(23)和所述第二支架(24)沿着所述发射光路(222)的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布置,所述激发滤光片(225)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23)上,所述激发透镜(226)、所述发射透镜(228)和所述发射滤光片(227)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24)上。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荧光检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架(23)包括第一架体(25)和第二架体(26),所述第一架体(25)和所述第二架体(26)沿着所述发射光路(222)的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布置,并彼此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激发滤光片(225)设置于所述第二架体(26)上;和/或,所述第二支架(24)包括第三架体(27)和第四架体(28),所述第三架体(27)和所述第四架体(28)沿着所述发射光路(222)的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布置,并彼此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激发透镜(226)和所述发射透镜(228)均设置于所述第三架体(27)上,所述发射滤光片(227)设置于所述第四架体(28)上。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荧光检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架体(27)的朝向所述第四架体(28)的表面上设有限位槽(274),所述限位槽(274)相对于所述第三架体(27)的朝向所述第四架体(28)的表面朝远离所述第四架体(28)的方向凹陷,且所述限位槽(274)沿着所述转轴(21)的径向位于所述激发模块(223)和发射模块(224)之间。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荧光检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23)和所述第二支架(24)可拆卸地连接。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荧光检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23)的朝向所述第二支架(24)的表面上设有凸台(264),所述第二支架(24)的朝向所述第一支架(23)的表面上设有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旭杨佳羽奚邦朝林云辉曾俊添钟鑫泉葛胜祥张军夏宁邵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万泰凯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