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抗震结构的金属探伤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9899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备抗震结构的金属探伤仪,包括金属探伤仪机体,所述金属探伤仪机体的表面设置有抗震外壳,所述抗震外壳包括固定连接在金属探伤仪机体底部的底盖,所述底盖的左侧铰接有侧盖,所述侧盖的顶部铰接有顶盖,所述底盖、侧盖和顶盖远离金属探伤仪机体的一侧均设置有抗震机构,所述抗震机构包括连接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抗震外壳将金属探伤仪机体进行包裹,并在抗震外壳的外表面设置抗震机构对受到的冲击进行抗震处理,从而对探伤仪的机体部分进行保护,在减震时通过液体、弹簧、橡胶和气体进行多级减震,以确保金属探伤仪内部的电子元件不受伤害,从而延长金属探伤仪的使用寿命。探伤仪的使用寿命。探伤仪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抗震结构的金属探伤仪


[0001]本技术涉及金属探伤仪
,具体为一种具备抗震结构的金属探伤仪。

技术介绍

[0002]金属超声波探伤仪是一种便携式工业无损探伤仪器,它能够快速、便捷、无损伤、精确地进行工件内部多种缺陷(包括纵向裂纹、横向裂纹、疏松、气孔、夹渣等)的检测、定位、评估和诊断。既可以用于实验室,也可以用于工程现场。广泛应用在锅炉、压力容器、航天、航空、电力、石油、化工、海洋石油、管道、军工、船舶制造、汽车、机械制造、冶金、金属加工业、钢结构、铁路交通、核能电力、高校等行业。
[0003]金属探伤仪分为探伤仪机体和探头两部分,在使用时探头与待测物体表面接触利用超声脉冲检测,在携带金属探伤仪经过颠簸路段时,金属探伤仪会与周围的物体发生碰撞,碰撞产生的震动会影响金属探伤仪内部的电子元件,容易影响金属探伤仪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抗震结构的金属探伤仪,具备保护探伤仪机体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探伤仪机体容易将受到的撞击冲击传递至内部的电子元件,从而影响使用寿命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备抗震结构的金属探伤仪,包括金属探伤仪机体,所述金属探伤仪机体的表面设置有抗震外壳,所述抗震外壳包括固定连接在金属探伤仪机体底部的底盖,所述底盖的左侧铰接有侧盖,所述侧盖的顶部铰接有顶盖,所述底盖、侧盖和顶盖远离金属探伤仪机体的一侧均设置有抗震机构;
[0006]所述抗震机构包括连接底座,所述连接底座固定连接在底盖、侧盖和顶盖远离金属探伤仪机体的一侧,所述连接底座远离金属探伤仪机体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底座的表面套设有受力罩,所述凹槽的内部从内至外依次设置有气泡垫、橡胶垫和受力板,所述受力板靠近受力罩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簧,所述第一压簧远离受力板的一端与受力罩固定连接,所述受力罩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缓冲水囊,所述缓冲水囊的底部与连接底座接触。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底盖的背面和右侧、顶盖的正面、背面和右侧还有侧盖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气囊,所述缓冲水囊和第一减震气囊的表面均设置有防护层。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底盖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气囊,所述第二减震气囊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橡胶套。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底盖底部的两侧均铰接有减震支撑杆,所述减震支撑杆包括铰接在底盖底部的杆套,所述杆套的正面活动连接有支杆,所述杆套的正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杆的后端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二压簧,所述支杆的前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减震气囊,所述第三减震气囊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橡胶套。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底盖与顶盖之间设置有锁固机构,所述锁固机构包括固定杆和固定套,所述固定杆和固定套分别与底盖的顶部和顶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套设在固定杆的顶端,所述固定套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杆左侧的顶端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块靠近固定杆的一端卡接在固定槽的内部,所述固定块远离固定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簧和推杆,所述拉簧的右端与活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推杆的右端延伸至固定套的外部。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连接底座的两侧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受力罩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连接槽滑动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抗震外壳将金属探伤仪机体进行包裹,并在抗震外壳的外表面设置抗震机构对受到的冲击进行抗震处理,从而对探伤仪的机体部分进行保护,在减震时通过液体、弹簧、橡胶和气体进行多级减震,以确保金属探伤仪内部的电子元件不受伤害,从而延长金属探伤仪的使用寿命。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减震气囊,在探伤仪机体的大部分受到保护时,冲击可能会通过抗震外壳的侧边进行传导,通过第一减震气囊对抗震外壳的侧边进行缓冲保护,可以使对探伤仪机体的保护更加全面。
[0015]3、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减震气囊和第一减震橡胶套,在探伤仪机体立起来使用时,冲击力可能会底部传导,这时通过第二减震气囊对底部进行减震缓冲,可以适应更加复杂的工作环境,避免有震颤从底部进行传导,而第一减震橡胶套在起到减震缓冲的同时,也能增加与外界的摩擦力,让探伤仪机体立起来使用时更加稳固。
[0016]4、本技术通过设置减震支撑杆,在探伤仪机体立起来使用时,可以将减震支撑杆旋转对探伤仪机体进行支撑,同时在探伤仪机体立于震动的物体上时,减震支撑杆可以与第二减震气囊配合,在支撑的同时进行减震,减震支撑杆在减震时通过橡胶、气囊和弹簧三重减震缓冲,可以有效减小震动对探伤仪机体的损害。
[0017]5、本技术通过设置锁固机构,在探伤仪机体不使用时,会将抗震外壳合上,但是抗震外壳容易受到外力而打开,此时通过拉簧将固定块卡进固定槽的内部,并通过拉簧持续为固定块提供拉力,可以让抗震外壳不易受到外力而打开,而且在打开时只需按压推杆即可开启,操作简便快捷。
[0018]6、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槽和连接块,受力罩在与连接底座连接时,会受到第一压簧的推力,此时通过连接槽和连接块将受力罩与连接底座连接在一起,可以加强受力罩与连接底座连接的紧密性,从而让受力罩与连接底座不易分离。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展开后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图2的后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锁固机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杆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中:1、金属探伤仪机体;2、抗震外壳;21、底盖;22、侧盖;23、顶盖;3、抗震机构;31、连接底座;32、受力罩;33、气泡垫;34、橡胶垫;35、受力板;36、第一压簧;37、缓冲水囊;4、第一减震气囊;5、第二减震气囊;6、第一减震橡胶套;7、减震支撑杆;71、杆套;72、支杆;73、第二压簧;74、第三减震气囊;75、第二减震橡胶套;8、锁固机构;81、固定杆;82、固定套;83、固定块;84、固定槽;85、拉簧;86、推杆;9、连接槽;10、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具备抗震结构的金属探伤仪,包括金属探伤仪机体1,金属探伤仪机体1的表面设置有抗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抗震结构的金属探伤仪,包括金属探伤仪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探伤仪机体(1)的表面设置有抗震外壳(2),所述抗震外壳(2)包括固定连接在金属探伤仪机体(1)底部的底盖(21),所述底盖(21)的左侧铰接有侧盖(22),所述侧盖(22)的顶部铰接有顶盖(23),所述底盖(21)、侧盖(22)和顶盖(23)远离金属探伤仪机体(1)的一侧均设置有抗震机构(3);所述抗震机构(3)包括连接底座(31),所述连接底座(31)固定连接在底盖(21)、侧盖(22)和顶盖(23)远离金属探伤仪机体(1)的一侧,所述连接底座(31)远离金属探伤仪机体(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底座(31)的表面套设有受力罩(32),所述凹槽的内部从内至外依次设置有气泡垫(33)、橡胶垫(34)和受力板(35),所述受力板(35)靠近受力罩(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簧(36),所述第一压簧(36)远离受力板(35)的一端与受力罩(32)固定连接,所述受力罩(3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缓冲水囊(37),所述缓冲水囊(37)的底部与连接底座(31)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抗震结构的金属探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21)的背面和右侧、顶盖(23)的正面、背面和右侧还有侧盖(22)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气囊(4),所述缓冲水囊(37)和第一减震气囊(4)的表面均设置有防护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抗震结构的金属探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2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气囊(5),所述第二减震气囊(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橡胶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陶玲玉吝建娃宁尚朝张君祥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汇诚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