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输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9792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输机器人,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运输车本体,所述运输车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呈矩阵式排列的缓冲块,位于最左侧的两个缓冲块之间和位于最右侧的两个缓冲块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杆,每个缓冲杆的外表面均套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套筒。该运输机器人,通过曲柄、套筒、第一弹簧的配合,从而实现了缓冲的目的,达到了对外界货物产生的惯性进行吸收的效果,通过缓冲筒和插杆的配合,实现了加强缓冲的目的,达到了加强对外界货物产生的惯性进行吸收的效果,通过第一卡爪、第二卡爪、扇形块和弧形架的配合,达到了对外界不同大小货物进行快速限位的效果,实现了防止其掉落和倒下的目的。防止其掉落和倒下的目的。防止其掉落和倒下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输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运输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是自动控制机器的俗称,自动控制机器包括一切模拟人类行为或思想与模拟其他生物的机械,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自动化工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自动化工具。
[0003]常见的运输机器人大都都是通过运输车配备传感元器件,经过技术人员调试后在固定的路线进行运输货物,而常见运输机器人一般都会配备自动刹车系统,当有人员从运输机器人前方经过时,运输机器人就会紧急刹车,而上方放置的货物就有可能掉落或倒下,造成货物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运输机器人,解决了货物掉落和倒下损坏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运输机器人,包括运输车本体,所述运输车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呈矩阵式排列的缓冲块,位于最左侧的两个缓冲块之间和位于最右侧的两个缓冲块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杆,每个缓冲杆的外表面均套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套筒,运输车本体的上表面放置有支撑块,每个套筒的外表面均铰接有曲柄,位于最左侧的两个曲柄的最右端和位于最右侧的两个曲柄的最左端均与支撑块铰接,位于最后方的两个缓冲块的正面和位于最前方的两个缓冲块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每个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均与其相靠近的套筒固定连接,位于最左侧的两个缓冲块的上表面和位于最右侧的两个缓冲块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U形块,两个U形块相互靠近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缓冲筒,每个缓冲筒的内部均插接有插杆,两个插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支撑块固定连接,支撑块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每个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均与其相靠近的缓冲筒固定连接,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放置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十字槽,十字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四组扇形块,放置板的上表面放置有四个弧形夹,位于最左侧和最右侧的弧形夹相互远离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U形架,每个第一U形架的前后内侧壁之间均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卡爪,每个第一卡爪均与其相靠近的扇形块接触,位于最前方和最后方的弧形夹相互远离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架,每个第二U形架的左右内侧壁之间均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卡爪,每个第二卡爪均与其相靠近的扇形块接触。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四组第一T形滑槽,每个第一T形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T形滑块,每个第一T形滑块均与其相靠近的弧形夹固定连接。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运输车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T形滑槽,第二T形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T形滑块,第二T形滑块与支撑块固定连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位于最左侧和最右侧的两个所述弧形夹相互靠近的一面均设为粗糙面,位于最前方和最后方的两个弧形夹相互靠近的一面均设为粗糙面。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每个所述第一U形架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每个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均与其相靠近的第一卡爪固定连接,通过第三弹簧与第一卡爪的配合,从而实现了对第一卡爪施加压力的目的,达到了加强卡爪与扇形块的配合。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每个所述第二U形架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每个第四弹簧的另一端均与其相靠近第二卡爪固定连接,通过第四弹簧与第二卡爪的配合,从而实现了对第二卡爪施加压力的目的,达到了加强第二卡爪与扇形块的配合。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每个所述弧形夹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推把,每个推把的外表面均做圆角设置,通过推把能够方便使用者推动弧形夹移动,提高了便捷性。
[00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运输机器人,通过曲柄、套筒、第一弹簧的配合,从而实现了缓冲的目的,达到了对外界货物产生的惯性进行吸收的效果,通过缓冲筒和插杆的配合,实现了加强缓冲的目的,达到了加强对外界货物产生的惯性进行吸收的效果,通过第一卡爪、第二卡爪、扇形块和弧形架的配合,实现了对外界不同大小货物进行快速限位的目的,达到了对外界不同大小货物进行快速限位的效果,实现了防止其掉落和倒下的目的。
[0014]2.该运输机器人,通过弧形夹的粗糙面,实现了加强夹持外界物料时的摩擦力的目的,达到了稳定夹持外界货物的效果,通过第四弹簧与第二卡爪的配合,实现了对第二卡爪施加压力的目的,达到了加强第二卡爪与扇形块的限位的目的,达到了避免弧形夹相互远离的效果,通过第一T形滑块和第一T形滑槽的配合,实现了弧形夹稳定移动的目的,达到了避免弧形夹出现晃动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车体正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车体左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车体左视图的剖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车体正视图的剖视图。
[0019]图中:1、缓冲块;2、缓冲杆;3、套筒;4、支撑块;5、曲柄;6、第一弹簧;7、U形块;8、缓冲筒;9、插杆;10、第二弹簧;11、放置板;12、十字槽;13、扇形块;14、弧形夹;15、第一U形架;16、第一卡爪;17、第二U形架;18、第二卡爪;19、第一T形滑槽;20、第一T形滑块;21、第二T形滑槽;22、第二T形滑块;23、第三弹簧;24、第四弹簧;25、推把;26、运输车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运输机器人,包括运输车本体26,运输车本体2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呈矩阵式排列的缓冲块1,位于最左侧的两个缓冲块1之间和位于最右侧的两个缓冲块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杆2,每个缓冲杆2的外表面均套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套筒3,运输车本体26的上表面放置有支撑块4,每个套筒3的外表面均铰接有曲柄5,位于最左侧的两个曲柄5的最右端和位于最右侧的两个曲柄5的最左端均与支撑块4铰接,位于最后方的两个缓冲块1的正面和位于最前方的两个缓冲块1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每个第一弹簧6均处于复位状态,每个第一弹簧6的另一端均与其相靠近的套筒3固定连接,位于最左侧的两个缓冲块1的上表面和位于最右侧的两个缓冲块1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U形块7,两个U形块7相互靠近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缓冲筒8,每个缓冲筒8的内部均插接有插杆9,两个插杆9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支撑块4固定连接,支撑块4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0,每个第二弹簧10均处于复位状态,每个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输机器人,包括运输车本体(26),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本体(2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呈矩阵式排列的缓冲块(1),位于最左侧的两个缓冲块(1)之间和位于最右侧的两个缓冲块(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杆(2),每个缓冲杆(2)的外表面均套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套筒(3),运输车本体(26)的上表面放置有支撑块(4),每个套筒(3)的外表面均铰接有曲柄(5),位于最左侧的两个曲柄(5)的最右端和位于最右侧的两个曲柄(5)的最左端均与支撑块(4)铰接,位于最后方的两个缓冲块(1)的正面和位于最前方的两个缓冲块(1)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每个第一弹簧(6)的另一端均与其相靠近的套筒(3)固定连接,位于最左侧的两个缓冲块(1)的上表面和位于最右侧的两个缓冲块(1)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U形块(7),两个U形块(7)相互靠近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缓冲筒(8),每个缓冲筒(8)的内部均插接有插杆(9),两个插杆(9)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支撑块(4)固定连接,支撑块(4)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0),每个第二弹簧(10)的另一端均与其相靠近的缓冲筒(8)固定连接,支撑块(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放置板(11),放置板(11)的上表面开设有十字槽(12),十字槽(1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四组扇形块(13),放置板(11)的上表面放置有四个弧形夹(14),位于最左侧和最右侧的弧形夹(14)相互远离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U形架(15),每个第一U形架(15)的前后内侧壁之间均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卡爪(16),每个第一卡爪(16)均与其相靠近的扇形块(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振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闵东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