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9571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电池的技术领域,一种光伏电池模组,尤其是一种被封装膜以三明治而夹设其中的电极。主要是在一对载体上分别设阵列排列的开口,并于所开设的开口内填入铜来作为导线,以形成上、下电极,同时,也公开了在上、下电极之间呈平行排列,且和上、下电极呈电性连接的电池串,此上、下电极则是通过连接片来和连结。结。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电池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封装胶膜
,尤其是一种设置于封装胶膜上的光伏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请参看附图,其是于2021.07.09公布的CN113097327一案的图2和图3的内容,目前于本申请案中,则以图4、图5表示。配合其说明书内容可知,其主要是在封装胶膜10上形成导线,亦即是文中所述互连层20:分别包括了有主栅部21,以及互连部22(21、22二参考号(如图4),为避免混淆,均引用原说明书内容)。这种方法即是在封装胶膜表面以丝网印刷或是电镀的方式来形成电极和汇流条,在电池片上仅设置副栅线。
[0003]在封装胶膜表面的电极与电池片上的副栅线电连接通过层压的方式来互相连结(如图5),以此来简化组件的电路。在层压过程中,封装胶膜10会因为层压过程中所产生的高压、高温而形成熔融状态。在此状态下,于封装胶膜10上所形成的主栅部21,以及互连部22在加工过程中存在断裂、移位的问题;同时,特别地,如图5所示,封装胶膜10也因为呈熔融态,其在层压过程时会朝向电池间的间隙产生位移、陷落,这也造成了在上、下相邻连结部22彼此间对位的困难;也就是说,上、下相邻连结部22在层压时由于熔融态的封装胶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从而上、下相邻的连结部22无法准确的对接,而极易地形成断路,并在日后埋下了电极和位于电池上副栅线之间绝缘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能解决上述以封装胶膜制作电极所产生的种种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新颖的电极来克服上述各项窒碍难行的困境。
[0005]本专利技术在解决上述各项问题时,所涉及的技术特点包括了提供一种光伏电池模组,包括了一对胶膜、分别由所述胶膜夹设其间的一上载体、一下载体、夹设于所述上载体以及下载体间的一个或多个电池,以及一连接结构,,所述上载体一侧面具有一个或多个阵列排列的下开口,所述下载体具有一个或多个阵列排列的上开口,并所述连接结构是包括了一根或多根设于所述下开口内的上导线、一根或多根设于所述上开口内的下导线、将阵列排列的上导线以及阵列排列的下导线呈电性连结的若干连结体,以及位在所述上载体两端处,选择性地和一个或多个电池之一形成电性连结的上电流导出部与位在所述下载体两端处,选择性地和一个或多个电池之一形成电性连结的下电流导出部,如此,所述一个或多个电池在所述上载体以及下载体间所产生的电流则可通过所述上电流导出部和所述下电流导出部而顺利导出。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另一特点即是所述上载体以及所述下载体是选自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CT(聚对苯二甲酸1,4

环己烷二甲醇酯)、PC(聚碳酸酯)、PET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4

环己烷二甲醇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C(环烯烃共聚物)、POE(聚烯烃弹性体)、PE(聚乙烯)、PP(聚丙烯)或PVA(聚乙烯醇)。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另一特点即是所述开口具有10um

200um的宽度以及15um

300um的深度。
[000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另一个特点即是所述上导线、下导线横截面总面积分别是0.04mm2~1mm2。
[000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另一个特点即是所述上、下导线间彼此的中心距大于0.5mm。
[00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另一个特点即是所述上导线以及下导线的电导率均大于1000000S/m。
[001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另一个特点即是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若干填充物,其是设置于每一所述连接体的两侧,并和相邻的电池接触,以避免短路,并将位于所述上载体以及下载体间的空气予以排除。
[00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另一个特点即是所述填充物是POE或EVA。
[00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另一个特点即是所述填充物是绝缘体。
[00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另一个特点即是所述上载体、下载体的熔点分别是大于90℃且透光率大于85%。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8]图4是现有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19]图5是现有结构组合后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光伏电池模组。而由图1、图2中可见到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光伏电池模组是包括了一上胶膜10、一下胶膜11、分别由所述上胶膜10、下胶膜11夹设其间的一上载体20A、一下载体20B、夹设于所述上载体20A以及下载体20B间的一个或多个电池30,以及位在两两相邻电池之间的连接结构40。其中,上载体20A、下载体20B分别可以是EVA、POE或是只要符合熔点高于90摄氏度,并透光率高于85%之类似的聚酯类热融胶。值得注意的是,所述上載体20A、下載体20B可以是选自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CT(聚对苯二甲酸1,4

环己烷二甲醇酯)、PC(聚碳酸酯)、PET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4

环己烷二甲醇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C(环烯烃共聚物)、POE(聚烯烃弹性体)、PE(聚乙烯)、PP(聚丙烯)或PVA(聚乙烯醇)等聚烯烃材料。
[0021]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载体20A上是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呈阵列排列的开口20A1;所述下载体20B具有一个或多个阵列排列,且对应于所述下开口20A1的上开口20B1。
[0022]所述连接结构40是包括了一根或多根设于所述下开口20A1内的上导线42、一根或多根设于所述上开口20B1内的下导线44、将阵列排列的上导线42以及阵列排列的下导线44呈电性连结的若干连结体46,以及位在所述上载体20A两端处,选择性地和一个或多个电池30之一形成电性连结的上电流导出部47与位在所述下载体两端处,选择性地和一个或多个电池30之一形成电性连结的下电流导出部48,而且,所述的上导线42、下导线44的横截面总
面积是介于0.04mm2~1mm2,如此,依据使用者不同的需求,才可在不损及上导线42、下导线44的前題下,所述一个或多个电池在所述上载体20A以及下载体间20B所产生的电流才可通过所述上导线42、下导线44,再通过所述上电流导出部47和所述下电流导出部48而顺利导出。
[0023]请参看图3所示,其中所示为前述光伏电池模组组合时的剖视示意图。可以见到的是在图2的基础下,于所述上载体20A和下载体20B的外侧分别的设置一层封装的上胶膜10,以及一层下胶膜11,来对所述上载体20A以及下载体20B所夹设的元件形成保护。再者,由图中可见及为避免所述电池30与电池30间产生短路,或是存有任何空间而可能会有空气、湿气存在的可能,故而在所述电池30与电池30间加设有绝缘的填充物4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电池模组,包括了一对胶膜、分别由所述胶膜夹设其间的一上载体、一下载体、夹设于所述上载体以及下载体间的一个或多个电池,以及一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载体一侧面具有一个或多个阵列排列的下开口,所述下载体具有一个或多个阵列排列的上开口,并所述连接结构是包括了一根或多根设于所述下开口内的上导线、一根或多根设于所述上开口内的下导线、将阵列排列的上导线以及阵列排列的下导线呈电性连结的若干连结体,以及位在所述上载体两端处,选择性地和一个或多个电池之一形成电性连结的上电流导出部与位在所述下载体两端处,选择性地和一个或多个电池之一形成电性连结的下电流导出部,如此,所述一个或多个电池在所述上载体以及下载体间所产生的电流则可通过所述上电流导出部和所述下电流导出部而顺利导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载体以及所述下载体是选自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CT(聚对苯二甲酸1,4

环己烷二甲醇酯)、PC(聚碳酸酯)、PET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4

环己烷二甲醇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C(环烯烃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优威应用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