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工业用户的需求响应特性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9399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调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工业用户的需求响应特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工业用户历史负荷数据和历史需求响应数据;对工业用户负荷可调成分进行分析与辨识;针对工业用户历史负荷数据进行分析,将负荷分解到各类工业设备上;对需求响应量与激励价格关系进行分段拟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分别对不同类型负荷的响应量与激励价格关系进行分析,更精确地描述工业用户需求响应的经济特性,结合负荷成分辨识的方法,针对不同负荷成分单独分析,分段得到响应负荷量与激励价格关系,无需对工业用户的生产流程进行分析和建模,大大减小了需求响应特性分析的工作量。减小了需求响应特性分析的工作量。减小了需求响应特性分析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向工业用户的需求响应特性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调度
,尤其涉及一种面向工业用户的需求响应特性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装机量以及发电量的不断增长,电网发电侧的调控能力不断下降,需求侧管理的意义愈发重要,常见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实现方式之一为需求响应,需求响应主要分为价格型和激励型,在激励型需求响应中,用户可与电力公司签订可中断负荷合同,协商确定相应的补偿,工业用户作为用电大户,其调节潜力也非常巨大。
[0003]工业用户的用电负荷根据用电目的不同可分为生产设备用电、温控设备用电和其他设备用电,不同类别用电负荷的可调节能力是不同的,具体表现为某些用电设备的负荷弹性较高,中断其电力供给对用户的安全、生产以及舒适性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某些用电设备的负荷弹性非常小,中断其电力供给可能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0004]目前来看,已有大量研究通过对工业用户的生产过程进行建模分析,然后计算参加需求响应每个环节的成本,进而得到用户的可中断时长、可压降负荷量以及负荷压降成本,然而这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工业用户的需求响应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工业用户历史负荷数据和历史需求响应数据;S2:对工业用户负荷可调成分进行分析与辨识;S3:针对工业用户历史负荷数据进行分析,将负荷分解到各类工业设备上;S4:对需求响应量与激励价格关系进行分段拟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工业用户的需求响应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负荷数据包括:该工业用户的历史总用电的有功和无功数据、工业设备不同工况下的有功和无功数据;需求响应数据包括:该用户历次可参与的需求响应的激励单价、该用户历次参与需求响应的负荷量,通过智能电表采集某工业用户近三个月每日的用电有功负荷曲线和无功负荷曲线,其中,表示每日的时间节点编号;通过当地供电公司确定该工业用户近三个月历次参与需求响应收到的激励总额;通过实地测试或设备的技术参数得到该用户所用设备在工况下的有功和无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向工业用户的需求响应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按照调节优先等级划分为不同的负荷成分,具体步骤如下:S21. 构建负荷分解模型;S22. 采用遗传算法求解上述模型,计算该用户历次参与需求响应前的各负荷成分占总负荷的比值以及需求响应过程中负荷改变量中各负荷成分的多少;S23. 按照用户需求响应时调用设备的优先度,对各设备负荷进行排序,进而形成按优先响应级别排序的负荷成分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面向工业用户的需求响应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1中的负荷分解模型基于有功功率特征和无功功率特征,所述有功功率特征和无功功率特征根据采集的工业设备不同工况下的有功数据和无功数据获得,所述负荷分解模型为:其中,为负荷设备总数;、分别为第次需求响应前负荷的总有功功率和总无功功率;为负荷设备的工况总数,;为负荷设备在第次需求响应前处于工作状态;、分别为负荷设备在第次需求响应前处于工作状态时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面向工业用户的需求响应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的分段拟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煜庄华龙刘敦楠范晋衡杜熠伯董治新马振宇张祖菡赵颖周亮余志文彭伟伦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华电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