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土地基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地基加固
,尤其涉及一种软土地基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软土地基具有孔隙比大、含水率高、沉降大的特点,若要在软土地基上建造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时,必须要先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加固,否则会发生较大的沉降,会影响建筑物等工程的正常使用。
[0003]现有技术中有一种软土地基加固方法,采用竹材制成的竹网和竹柱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竹网和竹柱充当加筋垫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淤泥和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但这种由竹材编制的加固构件,受限于竹材本身承载能力,以及固定在竹网上的多个竹柱位于横向、纵向的直线上,各竹柱之间虽通过竹网连接,但各个竹柱之间对于软土地基的固定是相对独立的,连接不稳固,这就使得在建筑物等荷载作用下竹材编制的加固构件容易发生变形,而且软土地基中的深部存在积水情况,这种加固方法无法排出深部积水情况,而且竹材长时间泡水容易腐烂,软土地基的加固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0004]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加固促渗结构,用于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该加固促渗结构包括加固石板,加固石板下表面设有2个加固机构,加固机构由固定螺栓、卡接盘、加固桩体和凸块组成,加固石板表面开设有促渗孔,在使用时进行促渗。然而,这种加固桩体与常规加固地基用的桩体本质上一样,都为实心结构,并且两个加固桩体的长度相同,这种加固桩体对于软土地基的加固深度是相同的,在横向上对软土地基的固定范围也是有限的,进而对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通过在加固石板表面设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土地基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固板(4),所述加固板(4)被配置为放置在待加固的软土地基表面上;集水筒(2),所述集水筒(2)设于所述加固板(4)的底面中心,所述集水筒(2)具有集水空间,被配置为容纳地下软土地基的渗水;三组加固组件一(1),所述加固组件一(1)垂直设于所述加固板(4)的底面,且三组所述加固组件一(1)的轴线与所述加固板(4)所在平面的交点连接成第一正三角形,所述集水筒(2)的轴线通过所述第一正三角形的中心;三组加固组件二(3),所述加固组件二(3)垂直设于所述加固板(4)的底面,且三组所述加固组件二(3)的轴线与所述加固板(4)所在平面的交点连接成第二正三角形,所述第二正三角形与所述第一正三角形平行,且所述第二正三角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正三角形的面积;其中,所述加固组件一(1)具有渗透孔,所述渗透孔通过集水通道与所述集水筒(2)连通;所述加固组件二(3)具有注浆管道和注浆口,能够向软土地基内注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板(4)为三角形板,三角形板的三条边分别与所述第二正三角形、所述第一正三角形的三条边平行;所述加固板(4)上设有通孔一(6)、通孔二(7)和通孔三(5);所述集水筒(2)的上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通孔一(6);所述加固组件一(1)的上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通孔二(7);所述加固组件二(3)的上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通孔三(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一(1)包括加固管(10),所述加固管(10)的内部设置加固渗透室(30),所述加固渗透室(30)通过导水管(29)连通集水筒(2),所述渗透孔设于所述加固管(10)的侧壁上并与所述加固渗透室(30)连通,所述渗透孔设有加固渗透件(11),所述加固渗透件(11)具有进水通道(21),软土地基的水通过所述进水通道(21)进入所述加固渗透室(30),并且所述加固渗透件(11)能够径向向外伸出所述加固管(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土地基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渗透室(30)内设置有丝杠(13),所述丝杠(13)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加固管(10)的管口并连接把手(14),所述丝杠(13)的下端连接有升降筒(12),通过所述丝杠(13)驱动所述升降筒(12)上下移动,以控制所述加固渗透件(11)伸出或缩回至所述加固渗透室(3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土地基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管(10)的底部还设置伸缩加固件(15),所述伸缩加固件(15)包括锥形筒(23),所述锥形筒(23)同轴设于所述加固管(10)的底部,所述加固管(10)的管底面设置通孔,所述锥形筒(23)的内部设置有下端敞口的收纳室(24);所述收纳室(24)内设置有升降架(26),所述升降架(26)的上端设置有伸缩杆(25),所述升降架(26)的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雪娟,李虓,任亚群,曹海涛,单浩,金煜皓,杨硕,李新源,黄兰英,王圣程,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