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矩形洞口支模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9185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混凝土结构矩形洞口支模装置及方法,包括中部支撑和顶板,中部支撑包括横向支撑杆和竖向支撑杆,横向支撑杆包括横向固定部和横向伸缩部,横向固定部与横向伸缩部通过横向套筒连接;竖向支撑杆包括竖向固定部和竖向伸缩部,竖向固定部与竖向伸缩部通过竖向套筒连接;横向伸缩部一端设有竖向托板,竖向伸缩部一端设有横向托板;顶板包括上顶板、下顶板、左顶板和右顶板,上顶板、下顶板、左顶板和右顶板由若干个衬板铰接而成;每个衬板上分别铰接可伸缩支杆,可伸缩支杆的端头设有弧形顶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根据洞口尺寸选择衬板数量用于支撑,适配性高,重复使用率高。复使用率高。复使用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结构矩形洞口支模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矩形洞口支模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情况下在施工现场混凝土楼板、混凝土剪力墙留设矩形洞口采用的施工方法包括用木板切割成一定宽度的长条形状,然后模板后固定木方作为支撑配合用脚手管和U托调整固定;或者根据洞口尺寸购买定型钢模板进行留设。上述两种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弊端,再利用木方作为支撑时,需要根据不同尺寸的矩形洞口切割不同长度以及宽度的木方,木方的周转性差,存在建筑材料浪费的现象;而根据洞口尺寸购买的定型钢模板只能一洞一用,适配性差,并且在拆除时需要采用强力拆除,在拆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破坏洞口的情况,影响施工的质量。
[0003]现有专利CN 218509029 U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混凝土楼板预留洞口浇筑支护模具,包括了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前侧板体、后侧板体、左侧板体和右侧板体,其中前侧板体和后侧板体的位置平行相对,左侧板体和右侧板体的位置平行相对,通过中间板体向内收缩塌陷的方式,通过单方向的施力完成双侧面板的折叠收缩,从而便于支撑和拆卸的实施,从预留洞口上拆卸后,可以完全折叠成板,携带储存方便。但是该模具虽然能够便于通过双侧面板的折叠收缩便于拆卸,但是模具也需要一洞一制,并不能适配于不同尺寸的洞口,辅助支撑杆也需要转洞专做,也会存在浪费建筑材料的现象,因此该模具的使用还是具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结构矩形洞口支模装置及方法,以达到结构简单,能够适用于多个不同尺寸的洞口,适配性好,周转材料使用少等技术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结构矩形洞口支模装置,包括中部支撑和顶板,中部支撑包括横向支撑杆和竖向支撑杆,横向支撑杆包括中间的横向固定部以及两侧的横向伸缩部,横向固定部与其两侧的横向伸缩部之间通过横向套筒螺纹连接;竖向支撑杆包括竖向固定部以及两侧的竖向伸缩部,竖向固定部与其两侧的竖向伸缩部之间通过竖向套筒螺纹连接;顶板包括上顶板、下顶板、左顶板以及右顶板,上顶板、下顶板、左顶板以及右顶板分别由若干个衬板铰接而成,且上顶板的每个衬板与下顶板的每个衬板一一对应设置,左顶板的每个衬板与右顶板的每个衬板一一对应设置;每个衬板上分别铰接有可伸缩支杆,可伸缩支杆的端头设置有弧形顶板。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通过横向支撑杆和竖向支撑杆对洞口模板起到主支撑,然后利用衬板与主支撑之间的可伸缩支杆完成对洞口模板的整体支撑,适配性更高,所适用的洞口尺寸更广,
重复使用率高。
[0007]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优选方案为:可伸缩支杆包括铰接部和伸缩部,铰接部和伸缩部的外壁分别设置有外螺纹结构,同一个可伸缩支杆的铰接部和伸缩部通过花篮螺母连接。
[0008]可伸缩支杆包括竖向可伸缩支杆和横向可伸缩支杆,竖向可伸缩支杆在横向支撑杆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横向可伸缩支杆在竖向支撑杆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
[0009]同侧的相邻两个衬板之间通过合页连接。
[0010]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结构矩形洞口支模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S1、混凝土平面构件钢筋绑扎完成后支模,然后将本装置放入洞口内;S2、调整横向伸缩部和竖向伸缩部,利用横向伸缩部端头将与其对应的衬板顶在左右两侧的模板上;利用竖向伸缩部端头将与其对应的衬板顶在上下两侧的模板上;S3、由横向支撑杆的中部向左右两侧调整竖向可伸缩支杆,调节前保证上、下顶板上的可伸缩支杆成竖直状态,调节时先转动伸缩部使其端头的弧形顶板靠近横向支撑杆,转动花篮螺母微调使弧形顶板刚好顶在横向支撑杆与弧形顶板对应的位置;S4、由竖向支撑杆中部向上下两侧调整可伸缩支杆,调节前保证左、右顶板的可伸缩支杆成横向水平状态,调节时先转动伸缩部使其端头的弧形顶板靠近竖向支撑杆,转动花篮螺母微调使弧形顶板刚好顶在竖向支撑杆与弧形顶板对应的位置;S5、一个洞口施工完成后,将旋转花篮螺母、横向套筒以及纵向套筒,使可伸缩支杆与横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分开完成拆除,然后换至下一待施工洞口重复步骤S1至S4进行施工。
[0011]本方法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通过横向支撑杆和竖向支撑杆进行主体支撑,利用可伸缩杆对每块衬板进行支撑,以达到对模板更好的固定;本装置能够根据洞口尺寸的大小灵活调节,适配性好,适用范围广,重复使用率高。
[0012]进一步的,采用的优选方案是:当待施工的洞口尺寸大于本装置对应顶板的尺寸时,将衬板多做几块用合页连接保证本装置中顶板的尺寸满足要求;当待施工的洞口尺寸小于本装置对应顶板的尺寸时,由外向内依次旋转可伸缩支杆5的花篮螺母,并将可伸缩支杆调至最短,然后将可伸缩支杆转动至与洞口宽度方向平行的状态,将横向的衬板和纵向的衬板最后平直相交用于支撑洞口模板,而多出洞口尺寸的衬板落下。
附图说明
[00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可伸缩支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连接杆与横向固定部以及竖向固定部连接示意图;图4为相邻衬板通过合页连接的示意图;图5为横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与连接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横向支撑杆1;横向固定部101;横向伸缩部102;横向套筒103;竖向托板104;竖向支撑杆2;竖向固定部201;竖向伸缩部202;竖向套筒203;横向托板204;连接杆3;衬板4;可伸缩支杆5;花篮螺母501;铰接部502;伸缩部503;弧形顶板6;铰链7;合页8;顶板9;上顶板901;右顶板902;下顶板903;左顶板904。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15]如图1所示,一种混凝土结构矩形洞口支模装置,主要由中部支撑和顶板9等组成,中部支撑主要由横向支撑杆1和竖向支撑杆2等组成。
[0016]如图5,横向支撑杆1由中间的横向固定部101以及置于横向固定部101两侧的横向伸缩部102组成,横向固定部101和横向伸缩部102分别为圆钢切割而成,横向固定部101的两端分别焊接有一个横向套筒103,横向套筒103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结构;横向伸缩部102的外壁设置有与横向套筒103螺纹连接的外螺纹结构,安装时,横向伸缩部102的一端与横向套筒103螺纹连接,横向伸缩部102的另一端端头焊接有竖向托板104。
[0017]如图5所示,竖向支撑杆2由中间的竖向固定部201以及置于竖向固定部201两侧的竖向伸缩部202组成,竖向固定部201和竖向伸缩部202也为圆钢切割而成,竖向固定部201的两端分别焊接有一个竖向套筒203,竖向套筒203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结构;竖向套筒203的外壁设置有竖向套筒203螺纹连接的外螺纹结构,安装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结构矩形洞口支模装置,包括中部支撑和顶板,其特征在于:中部支撑包括横向支撑杆和竖向支撑杆,横向支撑杆包括中间的横向固定部以及两侧的横向伸缩部,横向固定部与其两侧的横向伸缩部之间通过横向套筒螺纹连接;竖向支撑杆包括竖向固定部以及两侧的竖向伸缩部,竖向固定部与其两侧的竖向伸缩部之间通过竖向套筒螺纹连接;横向伸缩部远离横向套筒的一端端头设置有竖向托板,竖向伸缩部远离竖向套筒的一端端头设置有横向托板;顶板包括上顶板、下顶板、左顶板以及右顶板,上顶板、下顶板、左顶板以及右顶板分别由若干个衬板铰接而成,且上顶板的每个衬板与下顶板的每个衬板一一对应设置,左顶板的每个衬板与右顶板的每个衬板一一对应设置;每个衬板上分别铰接有可伸缩支杆,可伸缩支杆的端头设置有弧形顶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矩形洞口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伸缩支杆包括铰接部和伸缩部,铰接部和伸缩部的外壁分别设置有外螺纹结构,同一个可伸缩支杆的铰接部和伸缩部通过花篮螺母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矩形洞口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伸缩支杆包括竖向可伸缩支杆和横向可伸缩支杆,竖向可伸缩支杆在横向支撑杆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横向可伸缩支杆在竖向支撑杆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矩形洞口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侧的相邻两个衬板之间通过合页连接。5.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矩形洞口支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春钟英卓乔清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