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王保存方法及保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894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蜂王保存方法及保存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蜂王保存方法通过蜂王保存群的组建让每只蜂王都有自己的陪伴工蜂,避免因蜂王能力不均而造成喂养不均的情况,达到生产养殖效益最大化;同时,蜂王保存群的建立及多样化的工蜂替换方案,能够在培养箱环境下实现多蜂王共同保存。此外,在进行蜂王保存时,还给蜂王绑定了身份芯片,便于对蜂王进行巡检管理,实时监测蜂王的状态。所述蜂王保存装置设计了蜜蜂生活室和蜜蜂隔离室,该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蜜蜂的社会习性,在不同蜂群的蜜蜂密切接触前,让它们先熟悉彼此气味,避免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出现工蜂打架甚至孤立蜂王的行为;同时,采用干湿分离的方法对蜜蜂进行喂养,利于维持蜜蜂健康的保存状态。康的保存状态。康的保存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王保存方法及保存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蜂王保存
,具体涉及一种蜂王保存方法及保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自然界中,蜂王是蜂群中的核心,它能释放蜂王信息素,指挥工蜂进行有序劳作;并且只有它能够产下工蜂卵,保持或壮大蜂群群势。在蜜蜂养殖中,为了获得较高经济效益,通常选用强生产力、强抗病力的蜂王。现代技术可以通过优选父本和母本蜜蜂,进行蜂王人工授精来定向培育优质子代蜂王。在此过程中需要等蜂王出房后,培育至性成熟才能进行人工授精操作,因此高效率地培育优质蜂王就涉及到如何进行多蜂王保存的问题。
[0003]此外,蜂王具有一定使用年限,当蜂王生产力和信息素水平逐渐下降,容易造成蜂群新出房蜂减少,蜂群群势减弱;甚至蜂王主动飞逃或被动排除在蜂群外,工蜂开始出现分蜂行为,若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就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因此,日常监测蜂王在蜂群中的保存情况,根据每个蜂群中蜂王的使用限期提前人工育王进行新蜂王更替是很有必要的。
[0004]人工育王的步骤包括:挑选强群作为育王群,在保证蜂卵足够后,将原群产卵王取出保存,让蜂群处于失王状态,再介入准备的人工王台;王台内的蜂王经过约16天的发育,能够产出新一代处女王。此时可将原群产卵王放回,将培育的处女王放入需要更换的蜂群中,并保存一部分处女蜂王以备首次介王失败时可以替换使用。在此过程中,如何长时间保存性状优良的原群产卵王或者保存备用处女蜂王也成为养蜂生产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0005]目前,目前我国蜜蜂养殖管理技术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较低,用纸笔备注或在蜂箱上做标记的传统记录方法容易存在信息传递误差,并且所含信息量较少,难以及时更新。现有的蜂场管理技术中未能对蜂王的身份品系和使用状态进行持续记录,在监测蜂王保存情况和有效指导蜂场生产方面也有所欠缺。
[0006]此外,保存蜂王的技术常见于将多个蜂王囚禁于柱状或框架式储王框中,放置在无王蜂群中让工蜂进行喂养,当需要使用时整脾提出取用。但是,由于各个蜂王招募工蜂的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采用这种方法培养可能会出现工蜂选择性饲喂,部分蜂王的营养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其发育滞后甚至批量死亡的情况。其次,在取用个别蜂王时,将囚王框整脾提出的操作容易影响到哺育群工蜂和其余蜂王的稳定性。另外,组建的哺育群由于没有蜂王处于生产状态,需要定期人工介入工蜂子脾来保持群势,长期保存情况下子脾消耗较大,并且在受到室外极端天气的影响时,蜂群的控温能力不足会对蜂王安全产生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王保存及管理方法,解决现有蜂王保存技术存在工蜂选择性饲喂,导致部分蜂王营养不良、发育迟滞甚至批量死亡的问题;还解决受到室外极端天气的影响时,蜂群的控温能力不足会对蜂王安全产生威胁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还设计了实现上述方法用的专用蜂王保存装置,解决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出
现工蜂打架甚至孤立蜂王的情况,多角度维持蜜蜂健康的保存状态。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蜂王保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组建蜂王保存群:按蜂王与工蜂数量比为1:50~100组建蜂王保存群,并将蜂王和工蜂放入蜂王保存装置中进行保存,然后将保存装置放入35℃/60%RH的培养箱中保存;所述蜂王保存装置具有已有蜜蜂和新蜜蜂可以在接触彼此气味的情况下,分离培养的功能,且还可以根据需要将已有蜜蜂和新蜜蜂合并培养;(2)蜜蜂投喂:保存过程中,需要定期向保存装置中的储水管添加纯净水,并定期更换固体喂食盒中的方糖和花粉球;(3)蜜蜂清理及工蜂更换:培养一段时间后,当观察到有蜜蜂死亡时,将蜜蜂尸体清理干净;当需要补充新工蜂时,将新工蜂麻醉后放入保存装置中,使新工蜂与原有蜜蜂在接触彼此气味的情况下分离培养12~20h,然后再合并培养;当需要更换工蜂时,将保存装置放入60%的CO2中麻醉后,取出蜂王和工蜂,再将蜂王和新工蜂投入保存装置中分离培养,待出现明显的饲喂行为时,将蜂王和新工蜂合并培养;(4)蜂王人工授精:当蜂王进入性成熟阶段,将保存装置放入60%的CO2中麻醉后,取出蜜蜂,对蜂王进行人工授精,剩余工蜂则放回保存装置中;蜂王授精完成后,将蜂王放回保存装置中,然后将保存装置放回培养箱中进行保存。
[0010]进一步,所述步骤(1)组建蜂王保存群中,当需要将蜂王保存至性成熟时,一只蜂王可放入50只陪伴工蜂;当需要长时间保存蜂王,可以放入100只陪伴工蜂,并视死亡情况或30天更换一次工蜂;在工蜂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失王群的年轻工蜂放入,此时工蜂对蜂王的接受能力较高,介王时间较短;若选择有王群刚出房的工蜂,则需要在蜂王出房前就装入容器,让工蜂处于一段时间的失王状态,放置在35℃/60%RH培养箱环境中保存24h,再介入王台或者蜂王。
[0011]进一步,所述步骤(2)蜜蜂投喂中,所述纯净水的添加次数为以5ml的水量为例,50只工蜂需要18小时补充一次纯净水;所述方糖和花粉球两天更换一次以保证新鲜度。
[0012]进一步,还包括对蜂王进行巡检管理:在步骤(2)之前,将保存装置放入60%的CO2环境中麻醉3分钟,取出蜂王,将身份芯片粘贴于蜂王背部,随后将其放回保存装置中,打开蜂王巡检系统,扫描身份芯片,录入其品系信息、生日信息即可实现蜂王身份绑定;在保存过程中,使用巡检设备对保存装置进行环绕扫描,监测蜂王的生理状态、动向,以便于对蜂王进行管理。
[0013]一种用于实现上述蜂王保存方法的蜂王保存装置,包括保存装置主体,所述保存装置主体内具有供蜜蜂活动的腔体,所述保存装置主体的前后侧面上设置有若干条形主通风口,所述主通风口与保存装置主体的腔体连通;所述腔体包括上下两个腔体;其中,上腔体为蜜蜂生活室,下腔体为蜜蜂隔离室;上腔体和下腔体通过第一隔板进行分离;所述第一隔板可从保存装置主体的前侧面推入或者抽出,以实现两个腔体之间分隔或贯通;所述第一隔板上均匀开设有交流孔洞;所述交流孔洞大于工蜂头部,小于工蜂胸腹部;所述保存装置主体前侧面的下部安装有一抽屉,所述抽屉与蜜封隔离室相连通;所述保存装置主体的左右侧面下部开设有投食口,所述投食口与蜜蜂生活室连通;一投食口与喂水部件相连通,用于给蜜蜂喂水;另一投食口安装有位于所述腔体内的固体喂食盒,用于给蜜蜂投喂方糖
和花粉球。
[0014]进一步,所述保存装置主体的顶面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蜜蜂投入口,所述蜜蜂投入口包括左右两侧的滑动式开口和按压式开口;所述滑动式开口的两内侧面上均沿左右方向贯穿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插设有与滑槽相匹配的滑盖,所述滑盖可左右滑动;且所述滑动式开口的长度远远大于按压式开口的长度;所述滑动式开口和按压式开口通过第二隔板隔开;所述按压式开口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挡片,两挡片的一端通过一连接板相连,另一端可滑动插入第二隔板中;所述连接板远离挡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矩形按压框,所述连接板靠近挡片一侧的中部安装有弹簧。
[0015]进一步,所述喂水部件包括喂水笼、储水管和储水管支撑架;所述喂水笼包括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王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组建蜂王保存群:按蜂王与工蜂数量比为1:50~100组建蜂王保存群,并将蜂王和工蜂放入蜂王保存装置中进行保存,然后将保存装置放入35℃/60%RH的培养箱中保存;所述蜂王保存装置具有已有蜜蜂和新蜜蜂可以在接触彼此气味的情况下,分离培养的功能,且还可以根据需要将已有蜜蜂和新蜜蜂合并培养;(2)蜜蜂投喂:保存过程中,需要定期向保存装置中的储水管添加纯净水,并定期更换固体喂食盒中的方糖和花粉球;(3)蜜蜂清理及工蜂更换:培养一段时间后,当观察到有蜜蜂死亡时,将蜜蜂尸体清理干净;当需要补充新工蜂时,将新工蜂麻醉后放入保存装置中,使新工蜂与原有蜜蜂在接触彼此气味的情况下分离培养12~20h,然后再合并培养;当需要更换工蜂时,将保存装置放入60%的CO2中麻醉后,取出蜂王和工蜂,再将蜂王和新工蜂投入保存装置中分离培养,待出现明显的饲喂行为时,将蜂王和新工蜂合并培养;(4)蜂王人工授精:当蜂王进入性成熟阶段,将保存装置放入60%的CO2中麻醉后,取出蜜蜂,对蜂王进行人工授精,剩余工蜂则放回保存装置中;蜂王授精完成后,将蜂王放回保存装置中,然后将保存装置放回培养箱中进行保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蜂王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组建蜂王保存群中,当需要将蜂王保存至性成熟时,一只蜂王可放入50只陪伴工蜂;当需要长时间保存蜂王,可以放入100只陪伴工蜂,并视死亡情况或30天更换一次工蜂;在工蜂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失王群的年轻工蜂放入,此时工蜂对蜂王的接受能力较高,介王时间较短;若选择有王群刚出房的工蜂,则需要在蜂王出房前就装入容器,让工蜂处于一段时间的失王状态,放置在35℃/60%RH培养箱环境中保存24h,再介入王台或者蜂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蜂王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蜜蜂投喂中,所述纯净水的添加次数为以5ml的水量为例,50只工蜂需要18小时补充一次纯净水;所述方糖和花粉球两天更换一次以保证新鲜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蜂王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蜂王进行巡检管理:在步骤(2)之前,将保存装置放入60%的CO2环境中麻醉3分钟,取出蜂王,将身份芯片粘贴于蜂王背部,随后将其放回保存装置中,打开蜂王巡检系统,扫描身份芯片,录入其品系信息、生日信息即可实现蜂王身份绑定;在保存过程中,使用巡检设备对保存装置进行环绕扫描,监测蜂王的生理状态、动向,以便于对蜂王进行管理。5.一种蜂王保存装置,包括保存装置主体,所述保存装置主体内具有供蜜蜂活动的腔体,所述保存装置主体的前后侧面上设置有若干条形主通风口,所述主通风口与保存装置主体的腔体连通;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4所述任一蜂王保存方法,所述腔体包括上下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金山田桂敏唐相友宋华莉李垚辉姚虞鑫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