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包电芯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8944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的一种软包电芯及电池模组。该软包电芯包括极片堆叠体、引出部和铝塑膜;引出部的第一端与极片堆叠体连接;铝塑膜包括封边区和包覆区,封边区位于包覆区的侧部边缘处,包覆区覆盖引出部的第一端和极片堆叠体,引出部的第二端伸出封边区位于包覆区外,封边区密封形成将引出部的第一端和极片堆叠体封装在包覆区内的顶封,顶封的至少部分构造为弧形结构,且弧形结构的开口朝向极片堆叠体。有益效果包括:铝塑膜的封边区在封装时形成具有外凸弧形结构的顶封,以减小软包电芯内部产气对顶封造成的应力集中,避免顶封处因应力集中而从内部冲破,提高顶封的封印可靠性,从而延长软包电芯及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用寿命。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包电芯及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属于动力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软包电芯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体积轻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3C数码电子、手持电动工具、储能设备及新能源汽车等。目前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主要有软包电池、硬壳电池以及圆柱电池三种,其中软包电池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应用前景广阔。软包电池的软包电芯一般是由两片冲坑的铝塑膜将极片堆叠体封装,并将引出部同时封装到这个封印结构中。一般软包电芯采用三边封或者四边封结构,封装引出部的封印一般称为顶封,封印结构的长期可靠性是软包电芯全生命周期安全使用的保证。
[0003]如图1所示,目前采用的顶封301均为直线型的条形封印,软包电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软包电芯会产气,软包电芯内部的压强逐渐增大,会在顶封301处形成应力集中区50,在产气量达到一定程度后,顶封301处会因为应力集中从内部冲破,导致软包电芯性能降低甚至漏液,影响软包电芯及电池模组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包电芯及电池模组,用于减小软包电芯产气对顶封造成的应力集中,以提高软包电芯及电池模组的可靠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软包电芯,包括:
[0006]极片堆叠体;
[0007]引出部,所述引出部的第一端与所述极片堆叠体电连接;以及
[0008]铝塑膜,包括封边区和包覆区,所述封边区位于所述包覆区的侧部边缘处,所述包覆区覆盖所述引出部的第一端和所述极片堆叠体,所述引出部的第二端伸出所述封边区且位于所述包覆区外,所述封边区密封形成将所述引出部的第一端和所述极片堆叠体封装在所述包覆区内的顶封,所述顶封的至少部分构造为弧形结构,且所述弧形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极片堆叠体。
[0009]可选的,在第一方向上,所述顶封的长度大于所述引出部的宽度,所述顶封包括与所述引出部重叠的第一封装段和与所述引出部错开的第二封装段,所述第一封装段和所述第二封装段均为弧形结构。
[0010]可选的,所述第二封装段分布在所述第一封装段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一封装段相连形成连续平滑的弧形结构。
[0011]可选的,在第一方向上,所述顶封的长度大于所述引出部的宽度,所述顶封包括与所述引出部重叠的第一封装段和与所述引出部错开的第二封装段,所述第一封装段和所述第二封装段两者中的一者为弧形结构,两者中的另一者为单段直线结构或为多段直线相连的折线结构。
[0012]可选的,所述弧形结构的弧度为R,且0<R≤π。
[0013]可选的,所述引出部的第一端和所述极片堆叠体设置于两层所述铝塑膜之间,所述封边区包括与所述引出部重叠的第一封边段和与所述引出部错开的第二封边段,两层所述第二封边段重叠并粘接或热压融合形成为所述第二封装段,两层所述第一封边段与所述引出部密封连接形成为所述第一封装段。
[0014]可选的,所述引出部上设有极耳胶,所述第一封边段通过所述极耳胶与所述引出部密封连接。
[0015]可选的,所述极片堆叠体的同一端设置有两个所述引出部。
[0016]可选的,所述极片堆叠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引出部。
[0017]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软包电芯。
[0018]如上所述,本技术的软包电芯及电池模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铝塑膜将引出部的第一端和极片堆叠体封装,并且铝塑膜的封边区在封装时形成具有弧形结构的顶封,弧形结构朝背向极片堆叠体的方向弯曲,以减小软包电芯内部产气对顶封造成的应力集中,避免顶封处因应力集中而从内部冲破,提高顶封的封印可靠性,从而延长软包电芯及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现有技术的软包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软包电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软包电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软包电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软包电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0024]零件标号说明
[0025]极片堆叠体10,引出部20,铝塑膜30,顶封301,第一封装段3011,第二封装段3012,封边区302,包覆区303,极耳胶40,应力集中区50。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7]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8]参见图2至图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软包电芯。
[0029]参见图2至图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软包电芯包括极片堆叠体10、引出部20和铝
塑膜30。其中,引出部20的第一端与极片堆叠体10电连接;铝塑膜30包括封边区302和包覆区303,封边区302位于包覆区303的侧部边缘处,包覆区303覆盖引出部20的第一端和极片堆叠体10,引出部20的第二端伸出封边区302且位于包覆区303外,即引出部20的一部分位于包覆区303内,引出部20的另一部分位于包覆区303外。封边区302密封形成将引出部20的第一端和极片堆叠体10封装在包覆区303内的顶封301,顶封301的至少部分构造为弧形结构,且弧形结构的开口朝向极片堆叠体10,即弧形结构朝背向极片堆叠体10的方向弯曲。
[0030]可选的,极片堆叠体10的同一端设置有两个引出部20,封边区302位于包覆区303的其中一侧边缘处。或者,极片堆叠体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引出部20,封边区302位于包覆区303的两侧边缘处;进一步的,封边区302位于包覆区303的相对的两侧边缘处。其中,极片堆叠体10可以由正极片、隔膜、负极片依次层叠形成,引出部20可以为导电的金属片,引出部2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极片堆叠体10电连接,通过引出部20实现极片堆叠体10与外部的电连接,可以将极片堆叠体10的电流向软包电芯外引出,从而实现软包电芯的充电和放电。
[0031]可选的,引出部20的第一端与极片堆叠体10的端部连接,弧形结构位于引出部20的第二端和极片堆叠体10的端部之间,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包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极片堆叠体;引出部,所述引出部的第一端与所述极片堆叠体电连接;以及铝塑膜,包括封边区和包覆区,所述封边区位于所述包覆区的侧部边缘处,所述包覆区覆盖所述引出部的第一端和所述极片堆叠体,所述引出部的第二端伸出所述封边区且位于所述包覆区外,所述封边区密封形成将所述引出部的第一端和所述极片堆叠体封装在所述包覆区内的顶封,所述顶封的至少部分构造为弧形结构,且所述弧形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极片堆叠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芯,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向上,所述顶封的长度大于所述引出部的宽度,所述顶封包括与所述引出部重叠的第一封装段和与所述引出部错开的第二封装段,所述第一封装段和所述第二封装段均为弧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装段分布在所述第一封装段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一封装段相连形成连续平滑的弧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芯,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向上,所述顶封的长度大于所述引出部的宽度,所述顶封包括与所述引出部重叠的第一封装段和与所述引出部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凯华柳金华车佩佩
申请(专利权)人: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