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包电池铝塑膜结构及软包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6921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包电池铝塑膜结构及软包电池,该软包电池铝塑膜结构包括铝塑膜本体,铝塑膜本体设置有第一冲坑和第二冲坑,第一冲坑固定于铝塑膜本体上部,第二冲坑固定于铝塑膜本体下部,第一冲坑与第二冲坑呈对角设置,通过对角设置的第一冲坑与第二冲坑,从而能够一次性安装两块电池,同时对角设置冲坑使得铝塑膜本体上还有大量位置给予气囊的安装与使用,方便排气,减少了铝塑膜本体的折叠次数,通过两个电池一体成型提升电池组整体能量密度和提升电池间连接稳固性。稳固性。稳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包电池铝塑膜结构及软包电池


[0001]本技术属于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软包电池铝塑膜结构及软包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平板电脑及部分手机会用到两个或以上电池并列固定装机的方式。软包电芯大多采用铝塑膜作为封装外壳,随着电芯容量越来越大,电芯厚度越来越来厚,对铝塑膜的要求越来越高,铝塑膜的折叠层数也越来越多。在两个电芯主体完全挤压贴合的情况下,普通PACK方式的两个电池主体间的间隙≥4层铝塑膜厚度(单折边4层、双折边8层),导致铝塑膜的厚度尺寸增加,整体能量密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软包电池铝塑膜结构及软包电池,以解决现有电池厚度太厚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一种软包电池铝塑膜结构,包括铝塑膜本体,所述铝塑膜本体设置有第一冲坑和第二冲坑,所述第一冲坑固定于所述铝塑膜本体的上部,所述第二冲坑固定于所述铝塑膜本体的下部,所述第一冲坑与所述第二冲坑呈对角设置。
[0006]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软包电池铝塑膜结构的改进,所述第一冲坑和第二冲坑之间设置有折叠边和二封边,所述折叠边位于所述第一冲坑与所述第二冲坑的交接位置,所述二封边与所述折叠边呈交叉设置。
[0007]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软包电池铝塑膜结构的改进,所述二封边设置有Z字折痕。
[0008]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软包电池铝塑膜结构的改进,所述第一冲坑与所述第二冲坑均设置有卡槽。/>[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软包电池铝塑膜结构的改进,所述铝塑膜本体设置有第一封边和第二封边,所述第一封边位于所述铝塑膜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封边位于所述铝塑膜本体的另一端。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软包电池铝塑膜结构的改进,所述第一封边位于所述第一冲坑的左端,所述第二封边位于所述第二冲坑的右端。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软包电池铝塑膜结构的改进,所述第一冲坑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冲坑的一端均设置有可拆卸的气袋。
[0012]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包电池,通过采用说明书前文的一种软包电池铝塑膜结构,实现了减少铝塑膜的折叠次数的效果,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0013]本技术一种软包电池,包括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所述第一电芯安置于所述第一冲坑内,所述第二电芯安置于所述第二冲坑内。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软包电池的改进,所述第一电芯包括第一正极耳和第
一负极耳,所述第一正极耳与所述第一负极耳设于所述第一电芯的同一侧;所述第二电芯包括第二正极耳和第二负极耳,所述第二正极耳与所述第二负极耳设于所述第二电芯的同一侧。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软包电池的改进,所述第一负极耳与所述第二负极耳均设置有圆角。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一种软包电池铝塑膜结构,包括铝塑膜本体,所述铝塑膜本体设置有第一冲坑和第二冲坑,所述第一冲坑固定于所述铝塑膜本体上部,所述第二冲坑固定于所述铝塑膜本体下部,所述第一冲坑与所述第二冲坑呈对角设置;所述第一冲坑设置有第一冲坑,所述第二冲坑设置有第二冲坑,所述第一冲坑固定于所述第一冲坑内,所述第二冲坑安装于所述第二冲坑内,通过对角设置的第一冲坑与第二冲坑,从而能够一次性安装两块电池,同时对角设置冲坑使得铝塑膜本体上还有大量位置给予气囊的安装与使用,方便排气,减少了铝塑膜本体的折叠次数,通过两个电池一体成型提升电池组整体能量密度和提升电池间连接稳固性。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0019]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软包电池铝塑膜结构一次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中一种软包电池铝塑膜结构及软包电池折叠后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一种软包电池铝塑膜结构完全折叠好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位本技术中一种软包电池铝塑膜结构及软包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4]1、铝塑膜本体;2、第一冲坑;3、第二冲坑;4、折叠边;5、二封边;6、第一封边;7、第二封边;21、第一电芯;22、第一正极耳;23、第一负极耳;31、第二电芯;32、第二正极耳;33、第二负极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00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7]在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
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9]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软包电池铝塑膜结构,包括铝塑膜本体1,铝塑膜本体1设置有第一冲坑2和第二冲坑3,第一冲坑2固定于铝塑膜本体1上部,第二冲坑3固定于铝塑膜本体1下部,第一冲坑2与第二冲坑3呈对角设置,通过对角设置的第一冲坑2与第二冲坑3,从而能够一次性安装两块电池,同时对角设置冲坑使得铝塑膜本体1上还有大量位置给予气囊的安装与使用,方便排气,通过设置第一冲坑2以及第二冲坑3方便后期电芯的安装。
[0030]第一冲坑2和第二冲坑3之间设置有折叠边4和二封边5,折叠边4位于第一冲坑2与第二冲坑3的交接位置,二封边5与折叠边4呈交叉设置。如此,可方便折叠以及封边,同时减少了铝塑膜本体1的折叠次数,通过两个电池一体成型提升电池组整体能量密度和提升电池间连接稳固性。
[0031]二封边5设置有Z字折痕,通过设置Z字折痕使得铝塑膜本体1的折叠更加方便。
[0032]第一冲坑2与第二冲坑3均设置有卡槽,通过设置卡槽,方便电芯的极耳伸出。
[0033]铝塑膜本体1设置有第一封边6和第二封边7,第一封边6位于铝塑膜本体1的一端,第二封边7位于铝塑膜本体1的另一端。通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包电池铝塑膜结构,包括铝塑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塑膜本体(1)设置有第一冲坑(2)和第二冲坑(3),所述第一冲坑(2)固定于所述铝塑膜本体(1)的上部,所述第二冲坑(3)固定于所述铝塑膜本体(1)的下部,所述第一冲坑(2)与所述第二冲坑(3)呈对角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电池铝塑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坑(2)和第二冲坑(3)之间设置有折叠边(4)和二封边(5),所述折叠边(4)位于所述第一冲坑(2)与所述第二冲坑(3)的交接位置,所述二封边(5)与所述折叠边(4)呈交叉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包电池铝塑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封边(5)设置有Z字折痕。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电池铝塑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坑(2)与所述第二冲坑(3)均设置有卡槽。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电池铝塑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塑膜本体(1)设置有第一封边(6)和第二封边(7),所述第一封边(6)位于所述铝塑膜本体(1)的一端,所述第二封边(7)位于所述铝塑膜本体(1)的另一端。6.如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冰张科林陈贤锐纪荣进李聪王诗龙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