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粘框干挂大规模陶瓷面板快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8876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铝粘框干挂大规模陶瓷面板快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陶瓷面板安装技术领域,该铝粘框干挂大规模陶瓷面板快装结构,包括用于大规模干挂陶瓷面板的龙骨架,龙骨架与陶瓷面板之间伸缩设有第一负压吸盘和第二负压吸盘,第二负压吸盘围绕第一负压吸盘的中心点等角度设置有若干组,第一负压吸盘和第二负压吸盘之间设有连动件,连动件的内部设有弹簧,弹簧位于第一负压吸盘的伸缩端,在龙骨架与陶瓷面板脱离连接时,弹簧处于外伸状态,使第一负压吸盘位于龙骨架的外侧,第二负压吸盘位于龙骨架的内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保证陶瓷面板在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铝粘框干挂大规模陶瓷面板快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陶瓷面板安装
,尤其是涉及铝粘框干挂大规模陶瓷面板快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陶瓷面板是瓷抛砖的创新产品,具有天然石材的质感,且色彩、纹理更加接近石材,被广泛应用到室内精装修以及大型装饰工程上。目前,陶瓷面板常见的安装步骤为,首先在安装墙体上安装间距600mm的竖向钢龙骨,并在竖向钢龙骨上采用胶粘剂沾住陶瓷面板。
[0003]但是,陶瓷面板仅采用胶粘而无物理连接的固定方式,由于胶粘受环境和工艺影响,且难以保证胶粘剂达到规范要求的强度,从而难以保证陶瓷面板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且影响板材整体安装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铝粘框干挂大规模陶瓷面板快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能有效保证陶瓷面板在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
[0005]本申请提供的铝粘框干挂大规模陶瓷面板快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铝粘框干挂大规模陶瓷面板快装结构,包括用于大规模干挂陶瓷面板的龙骨架,所述龙骨架与陶瓷面板之间伸缩设有第一负压吸盘和第二负压吸盘,所述第二负压吸盘围绕第一负压吸盘的中心点等角度设置有若干组,所述第一负压吸盘和第二负压吸盘之间设有连动件,连动件的内部设有弹簧,弹簧位于第一负压吸盘的伸缩端,在龙骨架与陶瓷面板脱离连接时,弹簧处于外伸状态,使第一负压吸盘位于龙骨架的外侧,所述第二负压吸盘位于龙骨架的内侧,当所述陶瓷面板朝着龙骨架的安装方向安装时,陶瓷面板与第一负压吸盘接触,并压缩弹簧,使第一负压吸盘朝着龙骨架的内侧移动,并通过连动件的连动,驱动若干组第二负压吸盘同时伸缩,使若干组第二负压吸盘朝着龙骨架的外侧移动,直至第二负压吸盘吸附在陶瓷面板上。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利用“干挂”的方式,使陶瓷面板固定在龙骨架上,并利用可伸缩的第一负压吸盘,不仅仅在陶瓷面板与龙骨架之间的形成缓冲,避免不均匀受力发生破裂,而且避免陶瓷面板与龙骨架之间悬空,增强陶瓷面板安装的稳定性,而当第一负压吸盘粘附在陶瓷面板的背面时,通过连动件,使得若干组第二负压吸盘同时粘附在陶瓷面板的背面,在陶瓷面板固定在龙骨架之前,利用第一负压吸盘的吸附力,可以临时定位并调整陶瓷面板的安装位置,增强陶瓷面板的整体稳定性。
[0007]优选的,所述龙骨架的内部设有用于安装陶瓷面板的通道,所述通道的内部设有用于容纳第一负压吸盘、第二负压吸盘、弹簧以及连动件的安装框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龙骨架的固定空间有限,且第一负压吸盘、第二负压
吸盘、弹簧以及连动件的部件众多,安装施工的时间大大延长,导致施工效率低,因此,通过将第一负压吸盘、第二负压吸盘、弹簧以及连动件预制在安装框架上,并在安装的过程中,不仅省时省力,施工效率高,且安装框架安装在龙骨架的内部通道内,大大利用了龙骨架的内部空间,而且安装框架起到加固龙骨架的作用。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负压吸盘与龙骨架之间设有伸缩件,所述伸缩件包括套筒和滑动设于套筒内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负压吸盘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弹簧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负压吸盘为柔性部件,在第一负压吸盘的伸缩过程中,陶瓷面板的重量会影响第一负压吸盘的伸缩方向,会影响陶瓷面板整体安装的稳定性,因此,通过设置有套筒,并在套筒的内部设置连接杆,用于限定第一负压吸盘的伸缩方向,使第一负压吸盘只能沿着连接杆的伸缩方向伸缩。
[0011]优选的,所述连动件包括调节杆和设于套筒上的孔道,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贯穿孔道,且活动于第一负压吸盘伸缩端,所述调节杆的中部与龙骨架之间转动设置,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设有万向滚轮,所述万向滚轮的顶部设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连接万向滚轮,所述顶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负压吸盘连接,所述顶杆的中部外侧设有限位框。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陶瓷面板挤压第一负压吸盘时,连带挤压调节杆的一端,使调节杆围绕其中部发生转动,此时调节杆的另一端朝着陶瓷面板的方向移动,并连带若干组第二负压吸盘同时吸附在陶瓷面板的背面上,用于起到定位陶瓷面板的作用。
[0013]优选的,所述龙骨架和陶瓷面板之间设有弹力挂网。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力挂网为弹性材料,且呈网状布局在龙骨架和陶瓷面板之间,用于很好的衔接龙骨架和陶瓷面板,使龙骨架和陶瓷面板的连接更加紧凑,另外用于提高陶瓷面板的质量,可有效的避免陶瓷面板碎裂。
[0015]优选的,所述弹力挂网与陶瓷面板之间涂覆有胶粘层。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陶瓷面板的表面涂覆胶粘层,一方面增强陶瓷面板之间的连接,另一放置,使弹力挂网与陶瓷面板之间形成整体,用于提高陶瓷面板的整体质量。
[0017]优选的,还包括设于陶瓷面板拐角处的防撞卡件,相邻所述防撞卡件之间设有防撞条。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撞卡件设置在陶瓷面板的拐角处,用于降低陶瓷面板在运输过程中的破损率,而防撞卡件不仅起到防护陶瓷面板边缘位置处的作用,另外,可在陶瓷面板的安装过程中,使两组相邻的陶瓷面板之间具有很好的缓冲效果。
[0019]优选的,所述防撞条上设有卡扣件,所述卡扣件与设于龙骨架上的卡槽相匹配。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扣件与卡槽之间的相互配合,使陶瓷面板干挂在龙骨架上,方便拆装。
[0021]优选的,所述卡扣条至少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卡扣条关于陶瓷面板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于增强陶瓷面板安装的稳定性。
[0023]优选的,该铝粘框干挂大规模陶瓷面板快装结构的施工方法,其步骤包括:
S1:将龙骨架通过膨胀螺杆固定在安装墙面上,使龙骨架呈格栅状平铺在安装墙面上;S2:将若干组所述安装框架按照阵列排布的方式安装在龙骨架上,并使得第一负压吸盘和第二负压吸盘均背离安装墙面,保证相邻的两组安装框架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

3cm;S3:将弹力挂网粘附在龙骨架上,使得弹力挂网在龙骨架上处于平铺状态,使弹力挂网避开第一负压吸盘和第二负压吸盘;S4:在陶瓷面板的背面上涂覆胶粘层,将陶瓷面板上的卡扣件对准龙骨架上的卡槽,倾斜陶瓷面板,使得卡扣件卡在卡槽内,并朝着龙骨架的方向按压陶瓷面板,使陶瓷面板上的胶粘层均与第一负压吸盘和第二负压吸盘连接,并紧密贴合在弹力挂网上;S5:在陶瓷面板的正面上施加震动力,通过沿着陶瓷面板的中心位置往其边缘位置扩散的方式,震动2

4分钟后,检测陶瓷面板和龙骨架之间的空鼓情况。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法,采用干挂的方式,将陶瓷面板固定在龙骨架上,不仅避免湿作业施工从而导致空鼓、脱落等质量隐患,而且通过采用吸盘吸附的方式,快速定位陶瓷面板的安装位置,并借助挂网的方式,增强陶瓷面板与龙骨架之间的粘附力,安装方便,且陶瓷面板的牢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铝粘框干挂大规模陶瓷面板快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大规模干挂陶瓷面板的龙骨架(1),所述龙骨架(1)与陶瓷面板之间伸缩设有第一负压吸盘(4)和第二负压吸盘(5),所述第二负压吸盘(5)围绕第一负压吸盘(4)的中心点等角度设置有若干组,所述第一负压吸盘(4)和第二负压吸盘(5)之间设有连动件(7),连动件(7)的内部设有弹簧,弹簧位于第一负压吸盘(4)的伸缩端,在龙骨架(1)与陶瓷面板脱离连接时,弹簧处于外伸状态,使第一负压吸盘(4)位于龙骨架(1)的外侧,所述第二负压吸盘(5)位于龙骨架(1)的内侧,当陶瓷面板朝着龙骨架(1)的安装方向安装时,陶瓷面板与第一负压吸盘(4)接触,并压缩弹簧,使第一负压吸盘(4)朝着龙骨架(1)的内侧移动,并通过连动件(7)的连动,驱动若干组第二负压吸盘(5)同时伸缩,使若干组第二负压吸盘(5)朝着龙骨架(1)的外侧移动,直至第二负压吸盘(5)吸附在陶瓷面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粘框干挂大规模陶瓷面板快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架(1)的内部设有用于安装陶瓷面板的通道(104),所述通道(104)的内部设有用于容纳第一负压吸盘(4)、第二负压吸盘(5)、弹簧以及连动件(7)的安装框架(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粘框干挂大规模陶瓷面板快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压吸盘(4)与龙骨架(1)之间设有伸缩件(6),所述伸缩件(6)包括套筒(601)和滑动设于套筒(601)内的连接杆(602),所述连接杆(602)的一端与第一负压吸盘(4)连接,所述连接杆(602)的另一端与弹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粘框干挂大规模陶瓷面板快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件(7)包括调节杆(701)和设于套筒(601)上的孔道(702),所述调节杆(701)的一端贯穿孔道(702),且活动于第一负压吸盘(4)的伸缩端,所述调节杆(701)的中部与龙骨架(1)之间转动设置,所述调节杆(701)的另一端上设有滑槽(703),所述滑槽(703)的内部滑动设有万向滚轮,所述万向滚轮的顶部设有顶杆(704),所述顶杆(704)的一端连接万向滚轮,所述顶杆(704)的另一端与第二负压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国华林少儿叶波钟康达邹锋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建设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