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低停放效应的6系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8771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强低停放效应的6系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成分组成:Mg:0.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低停放效应的6系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铝合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强低停放效应的6系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6系铝型材在车身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除了其轻量化优势明显外,优异的可回收性、可挤压性、可热处理性也使其成为车体材料,特别是车体结构件材料中必不可少的组成之一。而目前,随着车身轻量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材料的强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高强度6系铝材存在有显著的停放效应,即当型材完成挤出后如果停放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人工时效,那么型材的力学性能将出现明显的下降。实际上,挤出之后的型材往往无法及时进行人工时效,而这带来大量的产品不合格。对如何抑制高强度铝型材的停放效应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具有高强度且低停放效应的铝型材开发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强低停放效应的6系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严格限定Mg/Si比以及微量的Sn,得到的产品具有优异的强度和低停放效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低停放效应的6系铝合金,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成分组成:Mg:0.70

1.20%;
[0005]Si:0.80

1.30%;
[0006]Cu:≤0.50%;
[0007]Mn:≤0.60%;
[0008]Cr:≤0.30%;
[0009]Zr:≤0.20%;
[0010]Sn:0.05

0.20%;
[0011]Fe:≤0.35%;其他不可避免杂质元素,其余为Al;
[0012]其中,Mg/Si比为0.70

1.00。
[0013]所述不可避免杂质元素单个含量:≤0.05%,合计:≤0.15%。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种高强低停放效应的6系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将配制好的铝合金原料加入到熔炼炉内,对熔体进行在线精炼、在线除气、在线过滤后,将液态铝合金熔铸为铝合金铸棒;随后在550

590℃下均质5

10h,采用强风或水雾冷却;将均质处理后铸棒预热至500℃
±
30℃,挤压生产,淬火温度≥500℃,采用水雾或水冷方式冷却;按照150

180℃/4

12h或190

210℃/2

8h的参数生产型材,得到高强低停放效应的6系铝合金。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第二种高强低停放效应的6系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7]将配制好的铝合金原料加入到熔炼炉内,对熔体进行在线精炼、在线除气、在线过
滤后,将液态铝合金熔铸为铝合金铸棒;随后在400

500℃下均质4

8h,在550

590℃下均质5

10h,采用强风或水雾冷却;将均质处理后铸棒预热至500℃
±
30℃,挤压生产,淬火温度≥500℃,采用水雾或水冷方式冷却;按照150

180℃/4

12h或190

210℃/2

8h的参数生产型材,得到高强低停放效应的6系铝合金。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高强低停放效应的6系铝合金在汽车部件中的应用。
[0019]本专利技术原理如下:
[0020]在实际的6xxx铝合金生产中,挤出完成之后人工时效之前的这段等待时间被称为自然停放时间。大量生产实践表明,自然停放时间会对6xxx合金的人工时效后强度产生明显的或正或负的影响,这被称为停放效应。当在Mg+Si<1%wt.%时,停放效应会对人工时效后强度产生正面影响;当在Mg+Si>1%wt.%时,停放效应会造成人工时效后强度造成显著的损失,产生了负面影响。本专利技术旨在制备高强度合金,Mg+Si的总含量远远>1wt.%,一般具有明显的停放负效应,这对实际生产造成了大量困扰,因为这要求挤出完成后立即进行人工时效。实际上,常常导致产品由于没能及时人工时效强度不够而大量报废。
[0021]为了解决停放效应在高强产品生产中造成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做了大量实践探索,最终发现两条有效规律:
[0022]1)Mg/Si比对停放效应有重要影响,低Mg/Si比具有相对较低的停放负效应;
[0023]2)微量Sn元素的添加能够有效地减轻乃至消除停放效应。
[0024]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通过严格限定Mg/Si比以及微量的Sn,得到的产品具有优异的强度和低停放效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27]合金1

6的制备方法相同,包括如下步骤:
[0028]将配制好的铝合金原料加入到熔炼炉内,对熔体进行在线精炼、在线除气、在线过滤后,将液态铝合金熔铸为铝合金铸棒;随后在550℃下均质5h,采用强风或水雾冷却;将均质处理后铸棒预热至500℃
±
30℃,挤压生产,淬火温度≥500℃,采用水雾或水冷方式冷却;按照200

210℃/2

8h的参数生产型材,得到6系铝合金。
[0029]表1实施例1

2,对比例1

4合金组分质量百分比(wt%)
[0030]合金MgSiMnFeCuCrSn实施例10.870.880.320.110.250.150.05实施例20.901.030.330.120.240.140.20对比例11.080.890.350.180.250.140.89对比例21.100.900.330.120.240.140.20对比例30.860.880.350.100.220.14<0.0001对比例40.850.860.350.110.250.130.03
[0031]表2实施例1

2,对比例1

4合金力学性能,150℃
×
1000h后力学性能
[003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低停放效应的6系铝合金,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成分组成:Mg:0.70

1.20%;Si:0.80

1.30%;Cu:≤0.50%;Mn:≤0.60%;Cr:≤0.30%;Zr:≤0.20%;Sn:0.05

0.20%;Fe:≤0.35%;其他不可避免杂质元素,其余为Al;其中,Mg/Si比为0.70

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6系铝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可避免杂质元素单个含量:≤0.05%,合计:≤0.15%。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低停放效应的6系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配制好的铝合金原料加入到熔炼炉内,对熔体进行在线精炼、在线除气、在线过滤后,将液态铝合金熔铸为铝合金铸棒;随后在550

590℃下均质5

10h,采用强风或水雾冷却;将均质处理后铸棒预热至500℃
±
30℃,挤压生产,淬火温度≥500℃,采用水雾或水冷方式冷却;按照15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灿威冉青荣孙玉玲麦大伟宋正成谷春明金华建孔昌昌冯孟奇张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