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配式楼栋混凝土叠合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8709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建筑装配式楼栋混凝土叠合楼板,包括楼板主体组件,所述楼板主体组件底部均匀安装有若干防滑凸块,且楼板主体组件两侧分别对称安装有插接机构,插接机构顶部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T型孔和两个第一T型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骨架机构的安装,上下两侧钢筋金属网配合中心独立连接支撑杆组成桁架组合机构,保证了楼板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兼顾了楼板上下表面的结构强度;通过插接机构的设置,实现了楼板之间的拼接组装,提升了装配效率,相较于传统的拼接方式,结构强度更高;通过表面防水层和防腐层的设置,提升了楼板的防水能力和防腐能力,通过保温隔热层和隔音层的设置,提升了楼板的保温隔热和隔音性能。板的保温隔热和隔音性能。板的保温隔热和隔音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装配式楼栋混凝土叠合楼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楼板
,具体为建筑装配式楼栋混凝土叠合楼板。

技术介绍

[0002]楼板一般指的是预制板,预制板就是20世纪早期建筑当中用的楼板,就是工程要用到的模件或板块,因为是在预制厂生产加工成型的混凝土预制件,直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所以叫预制板,预制板在建筑上的用处很多,如公路旁边的水沟上盖住的水泥板;房顶上做隔热层的水泥板都是预制板。
[0003]楼板大多数为水泥浇筑制成,现如今市面上现有的楼板的结构强度较差,尤其是楼板的顶面与底面端面处,结构强度较差,极易出现破损的情况,现如今市面上现有的楼板在安装过程中,利用楼板两两贴合,并且利用水泥混凝土进行安装,楼板之间单单采用混凝土固定,楼板之间安装固定不稳,两两之间承受剪切应力的能力差,降低了楼板之间的承载能力,同时现有的楼板功能较为单一,防水隔音、保温效果差,并且楼板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混凝土腐蚀的情况,缩短了楼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建筑装配式楼栋混凝土叠合楼板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建筑装配式楼栋混凝土叠合楼板,包括楼板主体组件,所述楼板主体组件底部均匀安装有若干防滑凸块,且楼板主体组件两侧分别对称安装有插接机构,插接机构顶部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T型孔和两个第一T型孔。
[0006]优选的,所述插接机构包括插接滑轨、插接滑槽、限位滑槽和工字插板,楼板主体组件两侧分别安装有插接滑轨和工字插板,且插接滑轨内部开设有插接滑槽,工字插板顶部中心与底部中心分别开设有限位滑槽。
[0007]优选的,所述插接滑轨顶部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T型孔,且两个第二T型孔内部插接有两个工字插块,工字插板顶部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T型孔。
[0008]优选的,所述插接滑轨顶部均匀开设有四个第一插接孔,且四个第一插接孔内部插接有四个固定销,工字插板顶部均匀开设有四个第二插接孔。
[0009]优选的,所述楼板主体组件包括防水层、防腐层、隔音层、隔热层和主体层,主体层外围设置有隔热层,且隔热层外围设置有隔音层,隔音层外围设置有防腐层,且防腐层外围设置有防水层。
[0010]优选的,所述主体层内部中心设置有骨架机构。
[0011]优选的,所述骨架机构包括顶部框架、第一经线、第一纬线、第一加强杆、中心支撑杆、边缘支撑杆、横梁、加固梁、第二加强杆、第二纬线、第二经线和底部框架,主体层内部对称设置有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顶部框架内部编织有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底部框架内部编织有第二纬线和第二经线。
[0012]优选的,所述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四个边缘支撑杆,且四个边缘支撑杆两两之间安装有四个中心支撑杆,四个中心支撑杆两侧均交叉安装有两个第一加强杆和两个第二加强杆,四个边缘支撑杆中心安装有两个横梁,且两个横梁之间均匀安装有四个加固梁。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专利技术通过骨架机构的安装,上下两侧钢筋金属网配合中心独立连接支撑杆组成桁架组合机构,保证了楼板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兼顾了楼板上下表面的结构强度,有效了提升了楼板的整体质量,减少了上下表面破损破裂的情况出现;
[0015]2.本专利技术通过插接机构的设置,实现了楼板之间的拼接组装,提升了装配效率,并且采用插接的方式进行安装,楼板之间的连接处采用榫卯结构固定,相较于传统的拼接方式,结构强度更高,结合处利用混凝土和榫卯结构固定,提升了抗剪切应力强度;
[0016]3.本专利技术通过表面防水层和防腐层的设置,提升了楼板的防水能力和防腐能力,同时通过防滑凸块的安装,提升了楼板的防滑效果的同时增强了楼板的结构强度;
[0017]4.本专利技术通过保温隔热层和隔音层的设置,提升了楼板的保温隔热和隔音性能,并且通过工字插块和固定销的插接固定,提升了楼板插接固定的牢固程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立体爆炸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正视剖视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图5中A区域放大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骨架机构正视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骨架机构俯视图;
[0026]图中:1、楼板主体组件;2、工字插块;3、插接机构;4、固定销;5、第一插接孔;6、防滑凸块;7、第二插接孔;8、第一T型孔;9、第二T型孔;10、骨架机构;301、插接滑轨;302、插接滑槽;303、限位滑槽;304、工字插板;101、防水层;102、防腐层;103、隔音层;104、隔热层;105、主体层;1001、顶部框架;1002、第一经线;1003、第一纬线;1004、第一加强杆;1005、中心支撑杆;1006、边缘支撑杆;1007、横梁;1008、加固梁;1009、第二加强杆;1010、第二纬线;1011、第二经线;1012、底部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

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建筑装配式楼栋混凝土叠合楼板,包括楼板主体组件1,楼板主体组件1包括防水层101、防腐层102、隔音层103、隔热层104和主体
层105,主体层105外围设置有隔热层104,且隔热层104外围设置有隔音层103,隔音层103外围设置有防腐层102,且防腐层102外围设置有防水层101,有利于提升楼板主体组件1的防水、防腐、隔热和隔音的效果,主体层105内部中心设置有骨架机构10,骨架机构10包括顶部框架1001、第一经线1002、第一纬线1003、第一加强杆1004、中心支撑杆1005、边缘支撑杆1006、横梁1007、加固梁1008、第二加强杆1009、第二纬线1010、第二经线1011和底部框架1012,主体层105内部对称设置有顶部框架1001和底部框架1012,顶部框架1001内部编织有第一经线1002和第一纬线1003,底部框架1012内部编织有第二纬线1010和第二经线1011,顶部框架1001和底部框架1012之间固定连接有四个边缘支撑杆1006,且四个边缘支撑杆1006两两之间安装有四个中心支撑杆1005,四个中心支撑杆1005两侧均交叉安装有两个第一加强杆1004和两个第二加强杆1009,四个边缘支撑杆1006中心安装有两个横梁1007,且两个横梁1007之间均匀安装有四个加固梁1008,楼板主体组件1底部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装配式楼栋混凝土叠合楼板,包括楼板主体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主体组件(1)底部均匀安装有若干防滑凸块(6),且楼板主体组件(1)两侧分别对称安装有插接机构(3),插接机构(3)顶部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T型孔(9)和两个第一T型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装配式楼栋混凝土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机构(3)包括插接滑轨(301)、插接滑槽(302)、限位滑槽(303)和工字插板(304),楼板主体组件(1)两侧分别安装有插接滑轨(301)和工字插板(304),且插接滑轨(301)内部开设有插接滑槽(302),工字插板(304)顶部中心与底部中心分别开设有限位滑槽(3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装配式楼栋混凝土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滑轨(301)顶部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T型孔(9),且两个第二T型孔(9)内部插接有两个工字插块(2),工字插板(304)顶部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T型孔(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装配式楼栋混凝土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滑轨(301)顶部均匀开设有四个第一插接孔(5),且四个第一插接孔(5)内部插接有四个固定销(4),工字插板(304)顶部均匀开设有四个第二插接孔(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装配式楼栋混凝土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主体组件(1)包括防水层(101)、防腐层(102)、隔音层(103)、隔热层(104)和主体层(105),主体层(105)外围设置有隔热层(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强梁峰高光辉李兆明刘正宇付兴龙杨其达牛福恩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