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A/O改良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8678 阅读:4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处理中小水量、浓度变化范围较大的城镇生活污水及分散点源的生活污水、具有高效泥水分离效率、可以使生化反应池保持较高污泥浓度、降低反应池体积的一体化A/O改良污水处理设备。它是由水解池、A池、反应池和污泥回流泵组成的,水解池连接A池,A池连接反应池和污泥回流泵。A池包括上部过水孔洞、A池搅拌器和污泥回流管入池管,反应池包括污泥过滤池和O池,污泥回流泵位于反应池外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有较高的污泥浓度和容积负荷,反应器可以维持4000-4500mg/L的污泥浓度,降低了反应器的20-30%的设计容积,节省了基建费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模块化生产,一体化的设计使设备便于管理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技术,具体说就是一种一体化A/0改良污水处理设备。(二)
技术介绍
伴随着中小城镇规模和数量的扩大,城镇污水排放量也不断增加。但是受限于国 家财力的制约,用于基础设施上的资金在大城市和中小城镇之间的分配严重不平衡,如前 期国家、省、市把投资的重点放在支持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上,对县及以下建制镇污水处 理设施建设的扶持较少,再加上中小城镇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环保意识薄弱,污水处理设 施的建造与运行远远滞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大量的居民生活污水和粪便污水基本未进行 有效处理,就直接排入地下和江河湖泊,对当地水源和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尽管人们 研究了一些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但是由于开发研究的力度有限,加之众多小城镇的环境 条件各异,使得与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管理水平、污水水量水质特征、地形地势等具 体条件相适应的、高效低耗、经济适用型处理工艺的技术开发应用,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因此,我国在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上与国外的差距,主要为缺少适用于小城镇特点的高效、 经济、实用的成套污水处理技术。基于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的理念,在设计城镇污水处理设 备时需要考虑减少污水提升、降低沉淀区体积、省掉刮泥设备。为方便设备运行管理,在设 计城镇污水处理设备时,尽量考虑一体化的设计思路。(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处理中小水量、浓度变化范围较大的城镇生活污 水及分散点源的生活污水、具有高效泥水分离效率、可以使生化反应池保持较高污泥浓度、 降低反应池体积的一体化A/0改良污水处理设备。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水解池、A池、反应池和污泥回流泵组成的, 水解池连接A池,A池连接反应池和污泥回流泵。 本专利技术还有以下技术特征 (1)所述的水解池包括沉砂池出水管、水解池搅拌器和下部过水孔洞,沉砂池出水 管位于水解池的侧面上部,水解池搅拌器设置在水解池的内部,下部过水孔洞位于水解池 内部下侧。 (2)所述的A池包括上部过水孔洞、A池搅拌器和污泥回流管入池管,上部过水孔 洞位于A池上部,A池搅拌器位于A池内部,污泥回流管入池管设置在A池下部外侧。 (3)所述的反应池是由污泥过滤池、出水槽、0池进水侧、0池另一侧、一体化设备 出水管和污泥回流管出口管组成的,污泥过滤池位于反应池中部,出水槽位于污泥过滤池 上部,0池进水侧和0池另一侧分别位于污泥过滤池左右侧, 一体化设备出水管和污泥回流 管出口管设置在反应池中部外侧,一体化设备出水管在上,污泥回流管出口管在下。 (4)所述的污泥回流泵位于反应池外面,通过污泥回流管出口管与反应池连接,通 过污泥回流管入池管与A池相连,污泥回流泵在连接污泥回流管入池管一侧还连接剩余污3泥管。 (5)所述的污泥过滤池包括上污泥回流管、下污泥回流管、过水穿孔墙、污泥过滤 层和跌水脱气过水墙板,上污泥回流管位于污泥过滤池上部,下污泥回流管位于污泥过滤 池下部,过水穿孔墙设置在污泥过滤池底部中间,污泥过滤层位于污泥过滤池中上部,跌水 脱气过水墙板位于污泥过滤池侧面。(6)所述的0池进水侧和0池另一侧的底部均设置曝气头。 本专利技术一体化A/0改良污水处理设备,可以达到国家《域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 放标准》(GB18918-2002) —级B类标准。 一体化AO改良污水处理设备的污泥过滤区有高 效的泥水分离效率,可以使生化反应池保持较高的污泥浓度,从而降低反应池的体积。污泥 过滤层的过滤和拦截作用,可以保证出水具有较低的悬浮物浓度,出水清澈。本专利技术有较高 的污泥浓度和容积负荷,反应器可以维持4000-4500mg/L的污泥浓度,这就为反应器以较 高的容积负荷创造了条件,从而降低了反应器的20-30%的设计容积,节省了基建费用。本 专利技术一体化AO改良污水处理设备,抗水量变化能力强,锥形分离区的结构形式使沉淀区具 有很强的水力适应性,在高峰流量和流量波动时具有自我调节功能,进水流量越大,污泥絮 凝床上升也高,进而使过滤面积增大,使污泥沉淀区有很强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本专利技术可 以模块化生产, 一体化的设计使设备便于管理运行。(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0池和污泥过滤池剖面图。(五)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l :结合图1、图2,本专利技术一体化A0改良污水处理设备,它是由水解池(2)、 A池(3)、反应池(22)和污泥回流泵(14)组成的,水解池(2)连接A池(3), A池(3)连接 反应池(22)和污泥回流泵(14)。 本专利技术还有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的水解池(2)包括沉砂池出水管(1)、水解池搅拌器(11)和下部过水孔洞 (20),沉砂池出水管(1)位于水解池(2)的侧面上部,水解池搅拌器(11)设置在水解池(2) 的内部,下部过水孔洞(20)位于水解池(2)内部下侧。 所述的A池(3)包括上部过水孔洞(21) 、 A池搅拌器(12)和污泥回流管入池管 (15),上部过水孔洞(21)位于A池(3)上部,A池搅拌器(12)位于A池(3)内部,污泥回 流管入池管(15)设置在A池(3)下部外侧。 所述的反应池(22)是由污泥过滤池(6)、出水槽(9) 、0池进水侧(4) 、0池另一侧 (5)、一体化设备出水管(10)和污泥回流管出口管(13)组成的,污泥过滤池(6)位于反应 池(22)中部,出水槽(9)位于污泥过滤池(6)上部,0池进水侧(4)和0池另一侧(5)分 别位于污泥过滤池(6)左右侧,一体化设备出水管(10)和污泥回流管出口管(13)设置在 反应池(22)中部外侧,一体化设备出水管(10)在上,污泥回流管出口管(13)在下。 所述的污泥回流泵(14)位于反应池(22)外面,通过污泥回流管出口管(13)与反应池(22)连接,通过污泥回流管入池管(15)与A池相连,污泥回流泵(14)在连接污泥回 流管入池管(15) —侧还连接剩余污泥管(16)。 所述的污泥过滤池(6)包括上污泥回流管(7)、下污泥回流管(8)、过水穿孔墙 (18)、污泥过滤层(23)和跌水脱气过水墙板(19),上污泥回流管(7)位于污泥过滤池(6) 上部,下污泥回流管(8)位于污泥过滤池(6)下部,过水穿孔墙(18)设置在污泥过滤池(6) 底部中间,污泥过滤层(23)位于污泥过滤池(6)中上部,跌水脱气过水墙板(19)位于污泥 过滤池(6)侧面。 所述的0池进水侧(4)和0池另一侧(5)的底部均设置曝气头(17)。 实施例2 :结合图1 、图2,本专利技术一体化A0改良污水处理设备是这样运行的污水 经沉砂池后进入沉砂池出水管(l),由沉砂池出水管(1)进入总体反应池,总体反应池由水 解池(2)、 A池(3)、 0池进水侧(4)和0池另一侧(5)及污泥过滤池(6)组成。污水通过 沉砂池出水管(1)进入水解池(2),经水解池搅拌器(11)混合后经下部过水孔(20)进入A 池(3)。 A池(3)中由于污泥回流管入池管(15)流入污泥使混合液变成具有3500-4500mg/ L浓度的污泥混合液,污泥液部分会通过下部过水空洞(20)流至水解池(2),从而在水解池 中也保持较高的污泥浓度,水解池(2)完成水解作用。这样从下部过水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化A/O改良污水处理设备,它是由水解池(2)、A池(3)、反应池(22)和污泥回流泵(14)组成的,其特征在于:水解池(2)连接A池(3),A池(3)连接反应池(22)和污泥回流泵(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强温沁雪朴庸健
申请(专利权)人:同方哈尔滨水务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