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接还原铁的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8450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直接还原铁的生产装置,包括还原炉,所述还原炉的顶面设置有进料通道,所述还原炉的中部外壁周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用于供给还原气的第一还原进气口,所述还原炉的底部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供给还原气的第二还原进气口;所述还原炉的顶部设置有炉顶出气口;冷却炉,所述冷却炉的中部设置有氮气进口,所述冷却炉的顶部设置有氮气出口,所述冷却炉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用于连通所述还原炉和所述冷却炉的缓冲部,所述还原炉、所述缓冲部和所述冷却炉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源头碳减排,有效降低了炼铁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问题。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问题。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接还原铁的生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直接还原冶金
,特别是涉及一种直接还原铁的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钢铁行业以高炉

转炉的长流程工艺占据主导地位,占总工艺的90%,而长流程工艺碳排放量大,对钢铁行业碳减排造成了巨大压力。采用高炉炉内喷吹还原气或采用气基竖炉直接还原炼铁,能实现低碳甚至无碳炼铁,在降低碳排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与传统炼铁相比,以还原性的富氢气体替代传统碳还原剂煤和焦炭,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可以从源头上解决碳的排放问题
[0003]专利号为CN112176144A的中国专利“一种氢气喷吹炼铁竖炉装置及实现氢气炼铁低能耗的方法”中公开了一种两段式氢气喷吹的炼铁竖炉,其通过两段式氢气喷吹、氢气循环、顶部气体余热回收和下部海绵铁余热回收等手段在完成氢气还原铁矿石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顶部所排气体和下部所排海绵铁的余热,虽直接还原铁的同时有一定的节能效果,但该工艺氢气循环的安全性较难保证,且较难实施。
[0004]专利号为CN216473302U的中国专利“一种纯氢竖炉还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接还原铁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还原炉(1),所述还原炉(1)的顶面设置有进料通道(2),所述还原炉(1)的中部外壁周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用于供给还原气的第一还原进气口(3),所述还原炉(1)的底部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供给还原气的第二还原进气口(4);所述还原炉(1)的顶部设置有炉顶出气口(5);冷却炉(6),所述冷却炉(6)的中部设置有氮气进口(7),所述冷却炉(6)的顶部设置有氮气出口(8),所述冷却炉(6)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用于连通所述还原炉(1)和所述冷却炉(6)的缓冲部,所述还原炉(1)、所述缓冲部和所述冷却炉(6)由上到下依次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接还原铁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炉(1)分为六段且由上到下依次为封头段(9)、加压进料段(10)、过渡段(11)、还原气体进气段(12)、第一锥形反应段(13)和第二锥形反应段(14);所述进料通道(2)和所述炉顶出气口(5)均设置在所述封头段(9)上,若干所述第一还原进气口(3)设置在所述还原气体进气段(12)上,两所述第二还原进气口(4)设置在所述第二锥形反应段(14)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接还原铁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段(9)、所述加压进料段(10)、所述过渡段(11)、所述还原气体进气段(12)、所述第一锥形反应段(13)和所述第二锥形反应段(14)高度与所述还原炉(1)总高的百分比为:所述封头段(9):所述加压进料段(10):所述过渡段(11):所述还原气进气段:所述第一锥形反应段(13):所述第二锥形反应段(14):所述还原炉(1)=(5

7)%:(24

26)%:(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勇王兰玉朱廷钰郑艾军李玉然王金龙杨永强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张宣高科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