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操作的光纤配线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8428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应用于光纤配线领域的一种方便操作的光纤配线机器人,本申请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配线盘与配线机构间的配合,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实现外环体、内环体上的接线座连接的光纤的自动化换线作业,采用智能化机械代替人工的操作方式实现跳纤操作,对于一些进站难、无人场景、人员较难到达的区域等场景,无需上站便可进行维护检查及快速定位故障,避开上站难题,可实现业务快速开通与故障恢复,有效的保护运维人员的人身安全,节省时间、人力成本,具有市场前景,适合推广应用。适合推广应用。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操作的光纤配线机器人


[0001]本申请涉及光纤配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便操作的光纤配线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电力通信网目前以光纤通信为主,而电力通信网是网状架构受外界影响因素多,运维难度较高,且规模逐年递增。电力通信光纤资源承载了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安全控制等生产管理大区业务,因此通信光纤资源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0003]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新兴的光纤开始取代传统的电缆,光纤通信系统的国家干线逐步形成,截至2022年底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5958万公里,普通光缆的使用寿命在25—30年左右,我国现有光缆整体老化,运维压力增大,配线架中的光纤杂乱、标签信息有误等,这样导致光纤资源基础信息不准确、不全面。
[0004]现有技术中,光纤的运维排障难,线路出现问题中断后需要优先闭环,逐个站点进行跳纤、对纤、OTDR检测等繁琐操作,平均整个线路倒换过程需用到6个人,2部车,耗时6小时以上完成,严重影响通信网络安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方便操作的光纤配线机器人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光纤配线机器人,以满足远程配线作业,降低传统的人工配线作业存在的缺陷,提升智能化水平和光纤配线效率,相比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方便操作的光纤配线机器人,通过可拆卸式连接在光纤机柜内的配线机芯的设计,配线机芯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配线盘和接线背板,配线盘包括外环体和内环体,外环体和内环体均同轴转动连接有箱体内底上,外环体和内环体的顶部等角度均分固定有若干接线座,接线座通过光纤与接线背板通信连接,光纤上设有与接线座相匹配的插头;
[0006]配线盘的一侧设有配线机构,配线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箱体底部一侧的底座板,底座板上对称固定有内机座和外机座,内机座和外机座分别设置在内环体的内侧和外环体外侧,内机座和外机座的顶部均设有升降模组,升降模组的输出端固定有平移模组,平移模组的输出端固定有换线夹,内机座和外机座间还固定有中部支架,中部支架的顶端固定有旋转模组,旋转模组的输出端固定有中转座。
[0007]进一步的,配线盘、底座板分别通过两组伺服电机进行驱动旋转,配线盘、底座板的旋转动作均同轴设置。
[0008]进一步的,升降模组的运动方向为竖直方向,平移模组的平行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与配线盘的径向相重合,内机座、外机座上的换线夹相对设置,旋转模组的旋转方向与配线盘同轴设置。
[0009]进一步的,配线机芯内还设有OTDR检测模块,OTDR检测模块的OTDR动态范围为26dB,OTDR测试波长为1550nm
±
20nm,TDR事件盲区为1.5m,OTDR衰减盲区为6m,OTDR测量范围为500m~100km,OTDR测试精度为
±
(1m+取样间隔+0.005%
×
测试距离),OPM波长范围为
800nm~1700nm,OPM测量范围为

70dBm~+6dBm。
[0010]进一步的,配线机芯采用

48VDC供电,当现场采用AC220V供电时,可选配AC220~DC48V电源模块。
[0011]进一步的,配线机芯还包括光纤资源管理平台,光纤资源管理平台包括计算集群、模型层和数据层,计算集群用于收集数据层数据并上传至模型层进行数据建模分析,并将分析出的管理数据在物理世界端口信息通过不同颜色标注占用、空闲、损坏的信息,同时采用多种图形、表格展示资源使用情况,如柱状图、饼状图、热力图、雷达图,以实现光分配网络的数字化、资源可视化管理。
[0012]进一步的,配线机芯还配备有以太网RJ45通讯接口和本地调试口,配线机芯通过以太网RJ通讯接口与光纤资源管理平台进行通讯连接。
[0013]进一步的,数据层所采集的数据包括光缆数据、网段数据、节点数据、路由数据、站端设备数据、站端地理数据、历史状态数据及历史维护数据,模型层包括资源数据模型、设备健康管理模型、故障诊断模型、路由算法模型和链路管理优化模型。
[0014]进一步的,接线背板按使用需求分为A、B、C三型,其中A型的接线背板具有A、B两面端口,A面任意一个端口可以和B面任意一个端口通过光纤自动配线设备建立连接关系,远程实现光纤业务的跳接及开通;
[0015]B型的接线背板只有一面端口,该面任意一个端口可以和除自身外的其它任意一个端口通过光纤自动配线设备建立连接关系,远程实现光纤业务的跳接、开通及光纤通道的全方向交叉连接;
[0016]C型的接线背板具有A、B两面端口,B面端口数量大于A面端口数量,B面任意一个端口可以和A面任意一个端口通过光纤自动配线设备建立连接,且B面任意一个端口可以和B面除自身外的其它任意一个端口通过光纤自动配线设备建立连接,远程实现光纤业务的跳接、开通过及部分光纤通道的交叉连接。
[0017]进一步的,插头上滑动套接有滑套,滑套的外壁一侧设有与换线夹相对应的卡口,滑套的内侧对称固定有两组拉杆,拉杆的底端均固定有执行块,插头的底部两侧对称固定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与拉杆相对应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的一侧设有两组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同一侧的两组滑块间固定有弹性波纹锁条,接线座及中转座内均设有与弹性波纹锁条相对应的锁齿,执行块设置在两组滑块间,执行块、滑块均为磁性结构,执行块对其上下两侧的滑块均具有磁吸力。
[00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优点在于:
[0019](1)本专利技术通过带有接线座的配线盘与带有中转座的配线机构间的相互配合,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当外环体、内环体上的接线座连接的光纤需要进行配线作业时,由伺服电机驱动外环体上对应的接线座旋转至外机座的一侧,此时外机座上的平移模组平移,驱动对应的换线夹延伸至光纤插头处,当平移完毕后,外机座上升降模组上移,带动换线夹上移,使对应的光纤插头从接线座分离,平移模组复位平移,此时由伺服电机内环体上对应的接线座旋转至内机座的一侧,并利用外机座上的平移模组、升降模组的配合,将外环体分离的插头插入中转座内,在完成上述动作后,旋转模组旋转,使空置的中转座与内机座的换线夹相对,内机座重复拔插动作,将内环体上的插头中转至中转座上,并将另外一个中转座上的插头插入内环体空置的接线座上,此后,配线机构复位,利用外机座的平移模组、升降模
组的配合,将中转座上剩余的插头插入外环体空置的接线座上,以此完成光纤配线动作。
[0020](2)本专利技术器采用智能化机械代替人工的操作方式实现跳纤操作,对于一些进站难(两站点距离远、业务开通需打申请、继电保护业务同缆同路由等场景)、无人场景(变电站、供电所无人值守)、人员较难到达的区域(如高山偏远站)等场景,无需上站便可进行维护检查及快速定位故障,避开上站难题,可实现业务快速开通与故障恢复,有效的保护运维人员的人身安全,节省时间、人力成本。
[0021](3)通过OTDR检测模块的设置,具备光纤链路质量检测功能,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操作的光纤配线机器人,包括可拆卸式连接在光纤机柜(1)内的配线机芯(2),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机芯(2)包括箱体(21),所述箱体(21)内设有配线盘(3)和接线背板(4),所述配线盘(3)包括外环体(31)和内环体(32),所述外环体(31)和内环体(32)均同轴转动连接有箱体(21)内底上,所述外环体(31)和内环体(32)的顶部等角度均分固定有若干接线座(5),所述接线座(5)通过光纤(7)与接线背板(4)通信连接,所述光纤(7)上设有与接线座(5)相匹配的插头(71);所述配线盘(3)的一侧设有配线机构(6),所述配线机构(6)包括转动连接在箱体(21)底部一侧的底座板(61),所述底座板(61)上对称固定有内机座(62)和外机座(63),所述内机座(62)和外机座(63)分别设置在内环体(32)的内侧和外环体(31)外侧,所述内机座(62)和外机座(63)的顶部均设有升降模组(64),所述升降模组(64)的输出端固定有平移模组(65),所述平移模组(65)的输出端固定有换线夹(66),所述内机座(62)和外机座(63)间还固定有中部支架(67),所述中部支架(67)的顶端固定有旋转模组(68),所述旋转模组(68)的输出端固定有中转座(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操作的光纤配线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盘(3)、底座板(61)分别通过两组伺服电机进行驱动旋转,所述配线盘(3)、底座板(61)的旋转动作均同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操作的光纤配线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模组(64)的运动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平移模组(65)的平行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与配线盘(3)的径向相重合,所述内机座(62)、外机座(63)上的换线夹(66)相对设置,所述旋转模组(68)的旋转方向与配线盘(3)同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操作的光纤配线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机芯(2)内还设有OTDR检测模块,所述OTDR检测模块的OTDR动态范围为26dB,OTDR测试波长为1550nm
±
20nm,TDR事件盲区为1.5m,OTDR衰减盲区为6m,OTDR测量范围为500m~100km,OTDR测试精度为
±
(1m+取样间隔+0.005%
×
测试距离),OPM波长范围为800nm~1700nm,OPM测量范围为

70dBm~+6dB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操作的光纤配线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机芯(2)采用

48VDC供电,当现场采用AC220V供电时,可选配AC220~DC48V电源模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操作的光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贤周吉偶董康胤黄亦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泽宇智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