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均分子量大于120万的玻璃酸钠滴眼液特性黏数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8070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均分子量大于120万的玻璃酸钠滴眼液特性黏数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玻璃酸钠原料特性黏数方法转化为玻璃酸钠滴眼液特性黏数方法的解决思路,检测方法中根据欧洲药典原料分析方法中供试品溶液a中玻璃酸钠的浓度和测试有效性判定要求,确定本方法中供试品溶液a的配制方式,通过调整供试品溶液b、c、d的配制量,能够在弃去初滤液后有足够量进行润洗,线性相关系数优于调整前相关系数,更加满足玻璃酸钠滴眼液中特性黏数检测准确性要求。并且通过原料与对应批次滴眼液之间的特性黏数比对结果,确定辅料不干扰滴眼液中玻璃酸钠特性黏数检测。璃酸钠特性黏数检测。璃酸钠特性黏数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均分子量大于120万的玻璃酸钠滴眼液特性黏数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酸钠滴眼液特性黏数检测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平均分子量大于120万的玻璃酸钠滴眼液特性黏数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玻璃酸钠滴眼液中主要成分为玻璃酸钠,玻璃酸钠是一种由D

葡萄糖醛酸和N

乙酰

D

氨基葡萄糖所组成的二糖单位聚合而成的粘多糖。参比制剂(海露
®
HYLO

COMOD
®
玻璃酸钠滴眼液)说明书中所示平均分子量在200万~300万道尔顿间。而现有的玻璃酸钠滴眼液特性黏数检测方法在各国药典中仅日本药典(JP18)中记载,其规定适用于平均分子量在60万~120万的玻璃酸钠滴眼液,不适用于平均分子量大于120万的玻璃酸钠滴眼液特性黏数检测。
[0003]同时用日本药典(JP18)玻璃酸钠滴眼液特性黏数方法及公式对同一批原料(原料的分子量约200万)自制的滴眼液进行特性黏数检测,测得结果与原料厂家COA中相差0.26m3/kg,结果差异较大。经评估日本药典(JP18)方法无法准确检测平均分子量在200万~300万道尔顿的玻璃酸钠滴眼液的特性黏数。
[0004]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平均分子量大于120万的玻璃酸钠滴眼液特性黏数检测方法。原料采用欧洲药典(Ph.Eur.10.6 Sodium Hyaluronate)玻璃酸钠特性黏数方法,考虑将制剂与原料方法保持一致,故参考玻璃酸钠原料在欧洲药典中特性黏数方法转化为玻璃酸钠滴眼液特性黏数方法。可供其他相关制剂检测作为参考。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平均分子量大于120万的玻璃酸钠滴眼液特性黏数检测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平均分子量大于120万的玻璃酸钠滴眼液特性黏数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欧洲药典原料特性黏数分析方法中供试品溶液a中玻璃酸钠的浓度和测试有效性判定要求,确定本方法中供试品溶液a的配制方式;步骤二:通过调整供试品溶液b、c、d的配制量,能够在弃去初滤液后有足够量润洗毛细管黏度计,线性相关系数优于调整前相关系数,更加满足玻璃酸钠滴眼液中特性黏数检测准确性要求;本步骤中,相对黏度η
ri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η
ri
为η
r1
,η
r2
,η
r3
或η
r4
;t
i
为t1,t2,t3或t4;t1,t2,t3和t4为4种供试品溶液的流出时间;B为毛细管的动力学能量相关因子,30800s3;浓度的计算:使用下述公式计算供试品溶液a中玻璃酸钠的浓度C1(以kg/m3计);
[0007]m
0p
为称量的玻璃酸钠原料本品的质量,m
0s
为缓冲液质量;m
1p
为供试品溶液a中称取的原始玻璃酸钠溶液的质量,m
1s
为配置供试品溶液a时再次溶解的缓冲液质量;式中x为供试品含量百分值,以干燥品计;h为供试品干燥失重百分值;ρ
25
为供试品溶液在25℃时的密度,1005kg/m3;其它供试品溶液的浓度(以kg/m3表示):;
[0008]其中,C1为供试品溶液a中玻璃酸钠的浓度,C2为供试品溶液b中玻璃酸钠的浓度,C3为供试品溶液c中玻璃酸钠的浓度,C4为供试品溶液d中玻璃酸钠的浓度;m
2p
为供试品溶液b中称取的供试品溶液a的质量,m
2s
为配置供试品溶液b时再次溶解的缓冲液质量;m
3p
为供试品溶液c中称取的供试品溶液a的质量,m
3s
为配置供试品溶液c时再次溶解的缓冲液质量;m
4p
为供试品溶液d中称取的供试品溶液a的质量,m
4s
为配置供试品溶液d时再次溶解的缓冲液质量;特性黏数的计算:以浓度C
i
(kg/m3)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得线性方程(Y=BX+A)和相关系数(要求>0.990),10的A次方幂即为特性黏数,m3/kg;;
步骤三:通过原料与对应批次滴眼液之间的特性黏数比对结果,确定辅料不干扰滴眼液中玻璃酸钠特性黏数检测。
[0009]优选的,步骤一中,原料特性黏数检测时,供试品溶液a的配制方式为:取玻璃酸钠原料本品m
0p
,溶于m
0s
缓冲液中,在冰箱中冷藏保存或低温振摇至完全溶解,得到原始玻璃酸钠溶液;称量原始玻璃酸钠溶液m
1p
,在25℃下用缓冲液m
1s
稀释,振摇混合20分钟,用垂熔玻璃漏斗(G1)滤过,弃去初滤液10ml,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a。
[0010]通过上述配制方式,计算出关键参数:玻璃酸钠的浓度C1,进而确定本方法中供试品溶液a的配制方式为:精密量取玻璃酸钠滴眼液50ml,原始玻璃酸钠溶液,并精密称定其质量(m
1p
),在25℃下用缓冲液m
1s
稀释,振摇混合20分钟。用垂熔漏斗(G1)滤过,弃去初滤液10ml,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a。并确立测试有效性判定要求为:供试品溶液a的流出时间t1应是缓冲液流出时间t0的1.6~1.8倍,如果不符合,调整m
1p
或m
1s
的值后重新测定。
[0011]优选的,步骤二中,在保证浓度不变的前提下,等比增大供试品溶液a和缓冲液的取样量,使供试品溶液b、c、d总体积增大一倍,依次测定缓冲液的流出时间(t0)和4种供试品溶液的流出时间(t1,t2,t3和t4),并确立测定有效性判定要求:每个溶液测定3次,计算3次流出时间的平均值(秒),每个流出时间均应在平均值的1
±
0.35%以内。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使用玻璃酸钠原料特性黏数方法转化为玻璃酸钠滴眼液特性黏数方法的解决思路,检测方法中根据欧洲药典原料分析方法中供试品溶液a中玻璃酸钠的浓度和测试有效性判定要求,确定本方法中供试品溶液a的配制方式,通过调整供试品溶液b、c、d的配制量,能够在弃去初滤液后有足够量润洗毛细管黏度计,线性相关系数优于调整前相关系数,更加满足玻璃酸钠滴眼液中特性黏数检测准确性要求。并且通过原料与对应批次滴眼液之间的特性黏数比对结果,确定辅料不干扰滴眼液中玻璃酸钠特性黏数检测。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特性黏数计算线性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0016]1.1重现欧洲药典原料方法如下:pH7.0缓冲液(0.15mo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均分子量大于120万的玻璃酸钠滴眼液特性黏数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欧洲药典原料分析方法中供试品溶液a中玻璃酸钠的浓度和测试有效性判定要求,确定本方法中供试品溶液a的配制方式;步骤二:根据供试品溶液b、c、d的配制量,能够在弃去初滤液后有足够量润洗毛细管黏度计,线性相关系数优于调整前相关系数,更加满足玻璃酸钠滴眼液中特性黏数检测准确性要求;本步骤中,相对黏度η
ri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式中η
ri
为η
r1
,η
r2
,η
r3
或η
r4
;t
i
为t1,t2,t3或t4;t1,t2,t3和t4为4种供试品溶液的流出时间;B为毛细管的动力学能量相关因子,30800s3;浓度的计算:使用下述公式计算供试品溶液a中玻璃酸钠的浓度C1,以kg/m3计:;m
0p
为称量的玻璃酸钠原料本品的质量,m
0s
为缓冲液质量;m
1p
为供试品溶液a中称取的原始玻璃酸钠溶液的质量,m
1s
为配置供试品溶液a时再次溶解的缓冲液质量;式中x为供试品含量百分值,以干燥品计;h为供试品干燥失重百分值;ρ
25
为供试品溶液在25℃时的密度,1005kg/m3;其它供试品溶液的浓度,以kg/m3表示:;其中,C1为供试品溶液a中玻璃酸钠的浓度,C2为供试品溶液b中玻璃酸钠的浓度,C3为供试品溶液c中玻璃酸钠的浓度,C4为供试品溶液d中玻璃酸钠的浓度;m
2p
为供试品溶液b中称取的供试品溶液a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晨韩小瑞马骋瑶申传秀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辰欣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